|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问题是你的意识与意根要如何做到让佛愿意护念你,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啊!」(平实导师着,《随缘》,佛教正觉同修会,2008年9月初版,页54)佛菩萨的护念和加持 葛格我以前在禅净班的时候,进来三个月时就开始跟大家做义工,那时候一起做义工的很多菩萨们,现在几乎都证悟乃至很多当助教老师了!那这些年来,每次有新的证悟菩萨出现,我都会去跟他们随喜赞叹与结缘一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以故?无论是一般之禅净双修班、进阶班、增上班或者周二对外开放之萧老师讲经时段,都有已经明心的外护菩萨护持,包括环境卫生、舒适空调与座位、安全与秩序,让听课的学员能安心于佛法正知见的熏息。精进禅三共修,更全部都是已经明心或者已明心见性之外护菩萨在护持,从一切起居、饮食、打扫、作息,让学员能专心于生命实相之参究,不致有物质的缺乏与精神之怖畏,得以安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禅宗既然是要参禅、要参究,当然就存在一个要究明的对象,就是有一个开悟的目标,这个开悟的目标,也正是般若智慧所依的中道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那么禅宗的禅,也就必定不是生灭的世间境界——四禅八定。我们不妨举《五灯会元》中的一则禅宗公案来加以证实。石霜楚圆禅师的九峯道虔禅师,曾经是石霜禅师的侍者。后来石霜禅师舍寿,寺院中的僧众都请首座继任住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去参究,有朝一日必定一念相应找到如来藏,般若智慧就开始生起。——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9集禅净双修在佛法上能成立吗? (原标题:参禅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真正懂得禅宗的人,都不会小看禅宗的开悟明心,因为这是入道的基础。不管哪一个宗派,只要真的在大乘佛法中入道了,都是跟禅宗的破初参相应。因为大乘法的入道,就是发起般若的中道实相智慧,最主要的是要实证,要证真如,而真如是以如来藏为体来说。偏偏如来藏的实证不能靠思惟,禅宗祖师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正是这个意思。而如来藏的所在,佛陀又在经中告诫们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个般若的开悟,是参禅时一念相应突然找到的,不是靠思惟来整理才渐渐显露出来。譬如一颗芒果,它的香味,它的甜味、酸味,假使没有亲手拿在手上,送进口里来吃,任凭别人怎么样解说,自己怎么样揣摩想象,终究无法真正了解;众生听了很多芒果大概多大、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味道是如何,他听了很多,可是他从来不知道哪个是芒果的味道。一大堆的水果,他都要每一种去拿来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凡有学人入门,便大喝一声,这都属于耳闻声而悟。第三门:是鼻嗅香而悟入。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例子,只有在《楞严经》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人间,八相成道,为的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的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的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槃。—&mdas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藉父母的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入楞伽经》卷2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中亦如是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他总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大士每次说法或作功德,两眼常出金色光芒。大通六年,大士以双林僻处,教化不广,想到皇帝宫中去宣扬正教。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激扬宗乘,武帝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性一句时,猛然省悟道:法离文字,宁可讲乎?于是便当即离开讲肆,行脚诸方,参礼禅德。后来,浮山禅师建议他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之公案。义青禅师于是认真地将这一公案参了三年。一日,浮山禅师问他: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义青禅师正要开口答话,浮山禅师一把掩住他的嘴。义青禅师当即豁然开悟,便礼拜。义青禅师悟道后,继续在浮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峰禅师语录》、《天目中峰广慧禅师语选》、《大慧宗杲禅师书集》、《圆悟心要》、《禅关策进》、《博山无异参禅警语》、《天如惟则普说书信》等。1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峰禅师语录》、《天目中峰广慧禅师语选》、《大慧宗杲禅师书集》、《圆悟心要》、《禅关策进》、《博山无异参禅警语》、《天如惟则普说书信》、《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如来藏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灵鹫山宝盖鹿母宅,于栴檀藏大楼阁中成等正觉,十年之后,当热时际,与大苾刍众千人俱,有学、无学、声闻、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获得正智。犹如大龙所作已办,舍弃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到于彼岸。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数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刹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时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佛弟子刚开始持名念佛时,都是随缘念佛——也就是散心念佛,乃是借著持名念佛来摄心,并不是一心一意念佛,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影响,导致持名念佛的念不见了,乃至念佛的念断了很久还没有发现!像这样的持名念佛就是随缘念佛、散心念佛。在此一阶段的持名念佛,因为众生有种种的烦恼,以及种种世俗事务的干扰等等,使得持名念佛的念断断续续的,乃至一事无成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一开始念佛很精进,却没有事先建立佛法正知见,以至于没有智慧到彼岸;后来因为种种事相障碍,以及正知见不足等等,退转于念佛法门。这是因为念佛人没有依照世尊的开示次第进行所致。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真的是如此吗?既然有此疑,后学就举来说明。在经中曾开示如下:【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