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 三摩地

2018-07-21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此分法义非常深广,限于篇幅,不能于此详述,请详阅平实导师《集》、《楞伽经详解》内之示。再者,犯下五逆罪而不毁谤菩萨藏者,诸佛慈悲而有示另外的方便法:亦即往生极乐世界。根据经中世尊的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 三摩地

2018-07-21

无常空是对三界万法无常性的概括归纳,如果离了三界万法就没有无常空可言。空性如来藏是常住法,是不生不灭的法,故空性与无常空不同。还有学人将分析空当成是空性,譬如有法师居士说:分析一个茶杯,茶杯是由分子组成的,再由分子分析到原子、离子,分析到最后就是空,以为一无所有的空就是空性。空性心如来藏有种种中道体性,迥异于意识思维的分析空、思辨空。亦有学人将性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乃有八识规矩颂讲座的设。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争。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八识:识者心之别名,是我人精神作用的主体。在唯识学上,把识分析为八种,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个识。 三摩地

2018-07-21

色界有就是那个一念不生的觉知心、作主的心;无色界有也是这个心,但是离了色法,没有色身了,也没有了知色尘的眼识心,也没有了知声尘的耳识心,也没觉知触尘的身识,只剩下长住于定境法尘中的极微细了知心,这就是三界的有。一切凡夫众生都执着这三种有,一神教的上帝与、阿拉与先知,都离不这三界有的执着,他们都无法断我见与我执。为了破除这三种有的执着,所以不说这 三摩地

2018-07-21

始唯识行之人,才是修道位的圣者。五者究竟位。谓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也。从上面的述说便可大概了知成佛之道之过程阶段。第三位的胜解行位涵盖的范围很广,初从明心亲证如来藏之七住位始,末至初地之入地心皆是胜解行位,又名见道位。此位之始就必须亲证自心如来藏,才能够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接着才可以进入内门修行六度万行 三摩地

2018-07-21

您看,佛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说明第八识心,一方面是对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隐覆密意来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让佛弟子在证悟以后能够转依成功,并且能够体验第八识心的无边功德。所以,不能因为第八识心有许多的名称,然后就把祂切割而说有许多不同的心。实相心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没有所谓的第九识、第十 三摩地

2018-07-21

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有人会将此定境误认为悟。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h、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i、无 三摩地

2018-07-21

】十二丶证得阿赖耶识已,得通禅宗诸祖之见道功德,能通禅宗诸祖悟公案,唯除较深之重关与牢关公案:证得阿赖耶识已,若不退转者,亦得二乘见道所能获得之功德,谓断三缚结;亦通般若系经典所说密意,亦通唯识系经典所说内涵而可以懂得唯识系经典之局部,因此而可渐渐进修唯识系经典所说一切种智增上慧学之全部。由是诸理,故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真见道者;既然从理证上及 三摩地

2018-07-21

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有做任何事业。意识就在这梦境里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第八识的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第八识在梦境当中, 三摩地

2018-07-21

平实导师为了救护被邪见所误导的众生,以无比的悲心和深妙的智慧,撰写《宗通与说通》,来阐述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正义,普愿善根福德具足的菩萨们,都能因此书而离邪见罗网的笼罩,大步的迈向成佛的康庄大道。末学很高兴能够再次的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在前面的一个讲次里,由本会郭正益老师为大家讲述弘法与——从宗出教单元。今天我们要从第五章为大家宣说三界唯心 三摩地

2018-07-21

然唯恐众生不明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义理,迷妄为真而错执如来藏所现之七转识见分习气为真,错执阿赖耶识所含之七转识见分习气为真,误以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就不必修行了,误以为真的可以一悟就成佛,故进一步示:「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有)展转(增上的正义而心体)无差别。」世尊于此以金与指环譬喻,明示如来清净藏与世间阿赖耶本同是金(心)体,只因 三摩地

2018-07-21

还有更严重的是:当你正在上课讲经时,这个学生在你座下得到法益悟了,可是他居然跟你争执,当面给你下不了台,这时你当下就要反观我有无生气?如果无,那么恭喜你,你的瞋恚结断了,我们就说你是菩萨三果了。但是这样的勘验法,不是一次就算数。贪欲的断除这一节,这一次事过了,还不算数,因为你现在刚刚悟嘛!在禅悦之中根本不会起贪欲心,这个不算。等以后过一段长时间再 admin

2018-07-21

这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来说的,叫做十发趣;你们来同修会学法得法以后,应当要这样观察:观察自己在悟前是否为习种性人?也要在悟后去观察自己:是否还在习种性里面?你也要去观察其它的人:他悟了以后是不是也还在习种性中?还没有证悟以前,当然还在习种性中;悟了以后入习种性,还没有离习种性,这也是正常的事。你也应该普遍、周遍观察,从同修们到义工菩萨、助教、亲教师 admin

2018-07-21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悟是一个 admin

2018-07-21

稍后会将平实导师于诸法宝中有关四种不同层次的佛性示,举出来为读者解说。这本书中所说的见性,是以父母所生眼,亲眼在山河大地上,也在虚空中看见自己的佛性;这种证量,自古以来就很少有人可以证得,到了末法时代的今天,要实证眼见佛性则更加困难;虽然如是,但在正觉同修会中却仍然有人可以实证,实在是难以使人相信,所以必须先举述世尊圣教作为证明,譬如《大般涅槃经 admin

2018-07-21

无门慧禅师以来,皆同余说。余诸祖师虽亦偶然别有三关之设,而不同于此三关者,悉是别别施设,非是祖祖相传、众所认同者,是故于此略不陈述;后若有缘,当于公案拈提中别叙。 至于近来有一“密宗大法王”仰谔益西诺布者,谓禅宗之过重关,即是具有神足通而能穿墙入壁及穿越荆棘林者,已成佛教界茶余饭后之笑谭资料,有智者哂之,不须于此评论也。(原标题:禅 admin

2018-07-21

无门慧禅师以来,皆同余说。余诸祖师虽亦偶然别有三关之设,而不同于此三关者,悉是别别施设,非是祖祖相传、众所认同者,是故于此略不陈述;后若有缘,当于公案拈提中别叙。至于近来有一“密宗大法王”仰谔益西诺布者,谓禅宗之过重关,即是具有神足通而能穿墙入壁及穿越荆棘林者,已成佛教界茶余饭后之笑谭资料,有智者哂之,不须于此评论也。(原标题:禅宗三关 admin

2018-07-21

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地,进入修道位。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 admin

2018-07-21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自从正觉同修会始弘法以来,各大道场口头上的抵制说法是:“萧平实弘扬的法义很奇怪,与各大道场都不一样。”暗示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公然毁谤正觉的法义是外道法──恐怕承担谤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觉。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的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来私下不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