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实证根本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佛教以外的人都不曾听说过阿赖耶识的名词,更不要说去实证祂、去体验祂的运作了。通常人们感觉到的心只有一个,也就是见闻觉知、能分析思考的心,称为意识。意识具有一种功能——证自证分,能反观自身的存在,狭义来说,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都没有证自证分,故在人熟睡无梦的时候,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辨法法性论》这一本论典当中,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说「法」的意思就是:「此中法相者,谓虚妄分别,现二及名言。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惟计故分别。」也就是弥勒菩萨说:所谓的「法」它的相貌,就是我们众生所有的虚妄分别;不论是两种取,也就是能取与所取,或者是名言的心法与看似实有的色法,它们的本质都不是真实有,但是却好像是真实的现起在我们的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这虚空无为之证见,如果离开上述八识心王等四位诸法,就不可能显现出来而为证悟之人所见,所以名为四所显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虚空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说,三果以下之圣者,仍须多分或少分以意识心压抑,才能使分段生死之烦恼不现行,有时也仍有部分会现行;这样用压抑的方法而使烦恼不现行者,就称为择灭无为。意思是说,仍需有所简择方能灭除三界有为法。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门凡夫,顶多只能不起身之恶业,而无法制止口、意之恶业,这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非择灭无为却是要由前四位等方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前四位诸法,也无法显现,所以说非择灭无为是所显法不是所生法。以上所介绍的是非择灭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非择灭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不动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两种心所法灭除,才能入住灭尽定中成无为住。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深密解脱经》卷1开示: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翻译如下:昙无竭菩萨!堕在现象界种种觉观的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种种觉观的第一义谛真实心存在。于是佛重颂一首偈:我释迦牟尼佛亲身所证的法,是离种种语言文字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种修。在每一本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结缘书或局版书,背后都有记载的一个佛法三乘菩提修学次第,都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识到什么时候才有?到了六、七个月的时候,五胜义根开始发达,即将圆满了,然后意根才可以藉五胜义根,接触阿赖耶在这里所显示出来的内相分,才会使意识觉知心现行。意识刚出现时,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面住,因为这个意识心是以这一世的胜义根作俱有依,而新出现的觉知心,不是上一世的胜义根作俱有依而有的觉知心,所以他是全新的,是这一世才刚出现的,与过去世的意识觉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佛所说的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普遍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华严经》,在卷四十四中就说:【出生一切『如来藏色』,不可说音声开示演畅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贤行色。佛子!菩萨摩诃萨深入如是无色法界,能现此等种种色身,令所化者见,令所化者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根据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明心见性乃是见道位。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般若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末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位即初地入地心,正修佛道之始也,通达地仍属于见道位,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修道位主要是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开示: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着,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大乘入楞伽经》卷四)解释如下:【大慧菩萨!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着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中道,就是龙树菩萨在《中论》开卷所言的八不: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也就是说有一种法,祂是离开有无、断常、生灭、来去等二边的,具有非有非无、非断非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之中道体性的。具有八不中道体性的这一法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何为不生不灭?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自体本来而有,没有一法能出生第八识,故云不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见所谓的原始佛教——佛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密义说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但是因时机不成熟,世尊没有将第八识的体性展开。在《阿含》诸经,更多的地方不直接使用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名词,而是用如、识、入胎识、本际、涅槃等名词,其实都是指第八识。如《长阿含经》卷十之《大缘方便经》载,佛言: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者,行为科学发展到今日,对于人类行为与精神的解释,着实为我们掀开了行为与精神的部分面纱。诚然,尚有很多的问题,现代行为科学或解释了一部分,或尚无法解答。如英国著名神经医学专栏作者卡特(Carter,Rita)所说:「神经科学的研究并不能释疑何谓存在的本质,但是可以提供解决的线索。请记住:这些研究是心智探索的初步成果……,还有很多事情是科学家不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希望我们天天都能微笑,并从微笑证入法性,从证入法性转依其清净无我性,从此步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行好的修学里程碑之开端,迈向成佛之道。谈到美丽的笑容,大家应该是既亲切而不陌生的。人类对于情绪的表达有许多种方式,而微笑是人际互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许多的微笑方式之中,我们姑且将其分成两类:一种叫「应酬式的微笑」,另外一种叫「真正的微笑」。这两种微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三世的性格,以及因果报应,却有一种连贯性;所以有人聪明才智极高,可是一生奋斗的结果还买不到一间公寓住;有人傻憨直心,并无世智辩聪,却是处处得利,享福一生;有人少时出家,专心参禅五、六十年,直到老死仍然落入意识境界而无法证悟;有人壮年才开始修行,亦不出家,但是五、六年后就悟入了,而且能破邪显正,做出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不怕得罪大师们,由此可以看出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第八识阿赖耶识: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