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明知道自己未悟,却以悟者身分接受檀越供养,甚而为信徒印证;此类增上慢者,慢习深重,而不肯虚心求教已经开悟的人,死后必堕地狱,这是凡夫大师们所应该警惕的。十方诸佛如来都观众生有此诸慢,都是因为无明而狂饮愚痴毒水,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慢习生起,心必远离,见此慢障犹如溺于巨海之中,无力救拔一般。藏密所说的「佛慢」即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善业道经》是世尊藉着对龙王的开示,劝戒众生要行十善业道。一切众生想法不同,造业也不同,才会有六道不同种类众生的轮回。众生的本心无形无相,不可见取,本来无自主、无我、无我所,却因所生之蕴处界不相同,显示出各自所造的业不同。众生本心如来藏从不造恶业,也不会造善业,因此应当说:没有一个真正造业者。了知这个道理,就应当勤修善业,善业所感生的蕴处界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临命终时,寺中有一法师为他说法,令他稍得开悟,遂舍资财三分之一,财舍之后,他的病立见轻愈,不久病好。数日之间,道携检查阁上,见阁空无物,便又忆起财帛,心中颠狂,口中喊贼,说:诸寺众僧来动我物。同伴劝谏,携无醒悟,法师只得遍告诸寺,取还财物。之后,道携叫声方止。不过一两日,旧病仍发,痛苦较前更剧。又请法师,重求改悔。法师呵责,劝他放下贪执,重舍前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优婆塞戒经》卷7)首先,父母养育子女恩同天地,身为子女本来就应当竭尽所能孝养奉侍,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反过来如果杀害父母,当然就成就逆罪,是违逆人伦的极重罪。但是以杀父和杀母两罪来比较,那么杀母重于杀父,因为通常母亲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目地狱苦依《阿含经》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热、寒地狱各八,及其周边小地狱等,其寿命及苦受,从最痛苦的无间地狱开始往上略述如下:一、无间地狱:火焰从四方而来,有情举身皆成猛焰,受苦无间隙,只听到哀号叫声,才知有情在其中;又用铁箕盛极热铁炭泼撒;又令登大热铁山;又拔舌以热铁钉张之,如同张牛皮;又用热铁丸放置口中,烧口及咽喉;又用融铜灌口等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中的开示:【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饥饿、衣不蔽形。】因此,如果往世都不布施,这一世就会常觉得钱财不够使用,老是贫穷,那要行菩萨道就不太容易。因此我们在这一世一定要养成布施的习惯,到未来世就能够钱财不匮乏,并且也能继续布施。布施是列在菩萨六度的第一度,是菩萨六度的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这一件事情对我来讲仍然是生因,对你们来讲,断了我见就是了因;你们了达了这个正理,接着开始作观行,把我执断除了,就是这个了因之后所得到的果。如果讲详细一点,换另一个观点来讲:你们决定来听我说解脱道的法理,决定心就是生因;来到正觉讲堂遇到我说法,你就可以听法了,这就是了因,了掉你想来听法的生因;闻法之时现观当下就断了我见,这就是果。但是这个断我见的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作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的小苦,来抵消长劫堕落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痊愈。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因为她得病的表象说戒贤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没有过去生,那么从世间有人类开始,就应当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庄严、一样的健康、一样的有福报,也不可能两个人有不同的性别。应当犹如产品的制造一样,没有差异性。但为什么人会有性别与种别的不同?此即说明了每一个人因为过去生造业之不同,今生会有所不同。有的宗教讲有今生、有未来生,但是却没有过去生。因其认为人是神所创造出来的,故没有过去生。惟若以此来看,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九、过去世心疑故,得今生错悟或永不开悟之果。十、过去世错悟而不忏悔之因,及法施时加入外道法之因,得今生地狱果。十一、过去世错悟,说法时以错悟之法施众,应入地狱,但以持戒严谨,不贪不慢之因,重罪轻报,得今生鬼神道正报之果。十二、过去世不说他人身行短处,不轻慢人,自省己过为因,得今生众人爱敬之果。十三、过去世常赞叹三宝,等视出家在家菩萨僧,于彼所说而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於前念已灭时,能为后念生起开路,使后念得以产生;因此,前念为后念之缘。而前念引导后念,其间相续无有障碍,故称无间。简言之,前念心导引后念心产生。3、所缘缘-指诸心、心所攀缘的境界;亦即认识的对象。能思虑的心必须依托外境才能产生思虑,可见外境本身既是所缘,又是一种缘;亦即为所起的「心」作「缘」。4、增上缘-指任何一个事物对於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与作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大为何因。前世皆是恨他人。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厌恨人儿孙。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人女妻。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施油点佛灯。今生眼瞎为何因。前世多看淫书人。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多说是非人。今生聋哑为何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宰相知道毘舍离的儿子们都非常喜欢骑马,便用金、银、琉璃、玛瑙等宝物,做成三十二条非常珍贵的马鞭,而在马鞭当中却暗藏了一支纯钢制成的短剑,密封在马鞭之中,无法从外面拆开发现。这些暗藏短剑的马鞭做好之后,宰相便将这些马鞭送到毘舍离家中,对她的三十二个儿子们说:你们身形这么的威武勇健,骑上战马后英姿勃发、无与伦比,一般的马鞭实在无法和你们相配。我特别订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好比说,突然有一天你想改命了,但福报不够,找的风水师给你把风水改错了,姓名改成不好的了,又怪谁呢?真正的改命,必须从积累福报开始。其他的不说了,我所在的易学网络,半年死了两个大师级人物,都是英年早逝,而且很可悲的是,他们都预先算出了他们的大限,那又如何呢?还是无能为力无法去改变,这可能是最恐怖的事了。易学,又真的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历史上,又有哪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老柯患了老年痴呆10年前的一天,我的老友老柯和老伴正在吃饭,老伴让老柯关一下火,结果老柯到厨房打开了抽油烟机。老柯去幼儿园接小孙子放学,幼儿园老师吃惊地说:你孙子已经上小学了。类似状况愈来愈频繁、严重,他甚至不敢吃儿媳妇煮的菜,担心被下毒。老伴带他就医,证实得了老年痴呆。三个原则来交流为了让老柯有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他的老伴采取了3种交流方式:方式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行者不论是念佛,或者修定打坐,乃至于定中或者梦中所见的一切,或者听到佛菩萨对于你的开示,或者见到某些现象的显现,这些都是诸佛菩萨要利益一切众生,使得他们能够在道业上面增上,但不是要让这些众生增加执著而取相分别。所以,佛陀才在《观经》当中又特别特别的开示,必须要与修多罗合,不然就是妄想,就是无明。也就是说,见到瑞相的内容,或者定中、梦中、念佛中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