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事十善业道。在这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用这一段佛的开示而知道要如何利益别人,譬如常造恶业的人,就告诉他:你应当忏悔呀!对谤法的人就告诉他:应当忏悔,不要常作而无悔。次生的果报就可以转变。又譬如谤法的人,要劝他们赶快远离,不要再专心去做谤法的事,果报就可以转。劝他们不要再作恶事、不要再谤法,对于谤法的事情应当生起厌恶之心;对谤法的事有了厌恶之心,恶业就可以转。还要劝劝他们不要发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善业道经》是世尊藉着对龙王的开示,劝戒众生要行十善业道。一切众生想法不同,造业也不同,才会有六道不同种类众生的轮回。众生的本心无形无相,不可见取,本来无自主、无我、无我所,却因所生之蕴处界不相同,显示出各自所造的业不同。众生本心如来藏从不造恶业,也不会造善业,因此应当说:没有一个真正造业者。了知这个道理,就应当勤修善业,善业所感生的蕴处界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因此,生死之罪也是可以转化的!罪大恶极之人,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是善根福德有一定基础的佛教徒! 4,平实导师亦如是说:业的种子不能从慧的观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也许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因为方便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简略而说: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是类似的,可是当我们对于佛教的三乘菩提,有一些粗略的认识之后,我们对于佛教的人天乘是不是跟其他宗教的生天之法,这种天道是不是一样呢?我们就要进一步来分析。因为如果说,我们没有仔细来分析的话,我们常常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法义,所以我们就要来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前禅宗祖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意思是说,如果你没有找到这个真正的这个自心,就是这个如来藏,不管你说玄说妙,甚至能够非常精进,它没有一个真正究竟的利益可说,因为佛道是由你的真心这个自性佛来开展的,不是离开自性佛再去从外面寻找;如果这样的话,你在外面寻找一个道理,就是“外道”,外道是外于自心而去求道的,所以这样的修行不能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主张说:开悟不一定要证如来藏,真心不一定是如来藏,所以开悟所证的真心不必限定是如来藏。如果证得实相不一定是证如来藏,假使证得妄心意识也可以算是开悟,也算证实相,那么实相是不是有好几个?他们无力分别善恶法,所以他们认为证悟如来藏的法不一定正确;他们也认为如来藏法就是印顺法师讲的外道神我的思想,应该要消灭掉。可是如果离念灵知心是藉着意根、法尘为缘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介绍业是怎么来的呢?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地埋怨自己,老是说自己的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呢,但是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有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了也使不上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的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今世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宁可用万石之力才拉得开的强弩来射自己,也不可以恶意地向着有道德及教导善净法的师长等人。佛陀说:阿难啊!这样强弩拉向自己,射向自己的身体,是痛还是不痛?阿难说:非常的痛啊!非常的痛啊!世尊!佛陀说:一个人心里怀着恶劣不善的心态,去对待有道有德的人和教导他善净法的师长,他未来将会遭受超过犹如万箭射向自身般的痛楚,因为罪业很大。身为人家的,千万不可以轻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在中国禅宗就有一则极为有名的野狐公案,说百丈怀海禅师每次上堂普说开示时,总有一位老人随著大众在下面听法,有一天普说完毕,大众都离去了,却唯有老人留在堂内。百丈禅师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啊?”那老人回答:“我并不是人,过去世在迦叶佛时代,我曾住在这百丈山中修行,因为有学人来请问:‘大修行人还会落入因果报应中吗?’我当时答复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物净?佛开示了几种: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像廖添丁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须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第二要件是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若是佛诸圣所遮止而不可以用来供养别人的财物或饮食,都是圣所遮物。这个范围比较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等到他的意识全部现起的时候,已经身在地狱中了,这时的他会想:我怎么会在这里呢?为什么没有逃掉?为什么还没有出现中阴身就直接出生在这里呢?这一刹那的疑心刚过,就开始受无量的苦果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后悔、改变的机会了。所以造作地狱业的众生,若能在往生前先行忏悔,才会有改变的机会。如果造恶业的人是出生到某一类畜生道里去的话,还能有机会重新往生善处。假如他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希望大家,如果我们学佛的话,一定要力求将来能够找到了这个心;找到了这个心之后,才是真正能够掌握因缘果报的开始。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08集佛教的因果观>正纬老师 (原标题:为什么所作业经过百劫之后还继续存在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橘子是由橘子树而出生的,一开始是酸的,后来变成甜的橘子,从酸味渐渐地转变成甜味;人们为了要得到橘子,所以要去种下橘子树的种子;橘子树从种子到发芽、生根、长茎、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部分本来都没有酸味;时节到了,果实成熟了,酸味才开始发出来;这样子的酸味,它不会是无因而有,不能说它本来没有而今时没有理由的酸味就忽然出现了;但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