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经营,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1.夫妻间相处:尊重比责怪重要。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强。婚姻中的两个人相伴多年以后,总会认为无需顾忌与对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原本的关心,到了嘴边就变成了埋怨与指责。在一起时间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于好意,但说话时也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责怪,久而久之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123页,善知识为我们开示:假使你来这里学禅净法门,你的眷属是专修念佛,乃至在学藏密;不管他学什么,你一定要很有耐心,只能以德伏人,不能以力伏人。你想要度人家,是要从你自己的转变开始,不是去转变别人,只有自己获得功德受用而转变了,才能转变别人。出来弘法不是在降伏别人,而是在改变自己、示现智慧;当你自己变了,别人才会跟着变。这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在回想,真的是在海外很开心热闹的中国春节。1、胖就是好吃懒惰吗?没有上进心吗?很多人都认为胖子就是好吃懒惰,没有向上心,有很多人甚至跟末学说:『一个人自己的身材都控制不好了,怎么能做好其他事情呢?』我听说上海有一所学校,如果家长是胖子,学校就不收这学生。他们会认为这样的胖家长是自我管理差,所以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真的还好我的孩子没进入上海这所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是今生对自己的父母在孝道上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也就是说别人怎么对父母,他也大概就是那个标准,并没有超出很多,这个是这一世的缘起,已经开始酝酿后来子媳不肖的果报了。第二,就是他与子媳两人过去生有过节,一定要等到今生儿子娶了这个媳妇,三个人以这种情形会合之后,这整个因缘才会充分具足而呈现相应的果报。把原因分析清楚之后,我们才能找出对治的办法。应该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瞿昙!怎么这样说呢?瞿昙!你应当知道,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啊!佛陀再三地说,婆罗门居士再三地反对,然后不满地离开了。婆罗门居士走出祇树给孤独园,看到一群人正在路旁,心想:多比较聪明,我来请他们评评理。结果,那群的人都同意婆罗门居士的看法,认为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婆罗门居士听了很满意,点头离去。这件事,在市井小民的里传开了,还传进王宫,到了波斯匿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两天和爸妈聊天时又一次不欢而散,不知怎么就说到花钱的事儿,总是被指责乱花钱,但请他们指出我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好改正,却不说,我只好故意说道,我现在学佛了,吃素,这方面开销本来就不多,已经没有省钱的余地,那只好穿的烂一些了,省钱嘛!老爸张口就来,你以为呢?你穿的还不烂吗!瞬间,心里被塞满的感觉,拥堵着说不出话来,赶紧找个理由出了门。心里那个气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个时候,您能离开父母的喂养与保护而健康成长吗?谁会承认自己是不用经过那样一个吃喝拉撒皆离不开父母的操劳,而一跃成为后来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走南闯北的才俊呢?想想儿时那个用四条腿走路的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从出生伊始,便已开始欠下父母养育的深恩。这恩情,何以为报?有一天,当我们的父母成为三条腿走路的老人时,我们终于可以有机会报父母的恩情于万一。可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偌大的城市里,我就像一条鱼,日日孤独游走。或许你眼里那个遥不可及的人,那个你以为无忧无虑的人,也有着你所看不到的酸楚和委屈。独自行走的人,看起来无依无靠,其实你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内心自有一片森林。孤独不常暴露在阳光下,因为他们更喜欢拥抱月亮。生而为人,就是需要拥有体谅他人的能力,不要因为我们不是鱼,就不去懂。渴望拥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每天认认真真看着母亲的眼睛,跟母亲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长阿含经》卷四)这段在描述过去佛陀当转轮圣王的时候,他即将舍寿,他也作种种的修行,要离开世间;结果他的玉女宝就非常的不能舍离,就招集了象、马等等的这一些,还有种种的饮食、衣服、楼观等等,要请求转轮圣王不要离开。因为跟转轮圣王说:您有世间最好的大象啊,马啊,乃至衣服啊,种种的珍宝都是世界最好的。这么好的东西,你应该要留下来,跟我一起来受用啊!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就会有一个很清楚的目标,并不是你要去哪一个地方,要去做人家的仆人,或是一开始就有不平等的因,就是他是最高的,所以你要臣服于他,你将来也不可能跟他一样。譬如说,世间有一种宗教,它鼓吹天界中的天主来当作上帝,那象这样的宗教,就是不平等的因。它从一开始的第一因就说明了,它完全没有办法违逆,它跟佛教所说的一切平等是大相违背的,这样的违背就是代表说:高下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如此,现在自己证得第四禅,死后住在四禅天中,即是究竟安乐;因为水、火、风三灾都坏不到四禅天来;而四禅天人看到三禅以下诸天都会毁坏,也都不寂静;只有四禅天不会被三灾所坏,不生不灭,而且也是寂静境界,那么这就是常住不死了;常住不死就离开生死,成为不生不死,当然就是涅槃。这就是『五现涅槃』中的第五种外道涅槃。『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受精卵」没有一个有情众生「如来藏」来执持时,这受精卵将只是一个空爆弹,反之,受精卵才会着床开始。从天界或净土来的菩萨,绝大目的是要来护持及利益众生的(有部分是为了报恩,度过去世与祂有缘的父母眷属),他们绝不是为贪图物质的享受而来,因为在人间大富豪的生活,比起天界的生活,连比都无法比,要享受留在天界即可,不用那么麻烦来人间受生。所以要感召天界或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结果阿难很慈悲,虽然佛拒绝了他,阿难还是大着胆子,再次向佛乞求,他说:佛啊!波阇波提是怀着至诚心来请求出家的,再说,您难道忘记了吗?从您出生开始到您长大,都是她的功劳啊!这分辛苦养育的恩情,您要怎么还呢?也就是暗示佛:如果您不让姨妈出家,那就变成不孝哦!各位看看:这个阿难胆子大不大?或者说他慈不慈悲?其实在佛经里面很多地方,我们都看得到阿难慈悲、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世尊为我们开示《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优婆塞戒经》等等。另外,《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世尊为了报答母亲因为生祂而往生的恩德,亲自到忉利天宫来为母亲以及诸大众开示地藏菩萨过去世孝亲的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地藏经》又常被称为佛门的孝经。除了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之外,世尊也在诸经中教导我们要和顺妻子、忠信怀义、敦修礼让、谦敬于人。这些道理和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很多人因为比较年轻就比较单纯,可是老人家经过一些世事之后,他就会发现宗教里面有一些不一定是真实喔,那时候父母亲就会开始担忧我们:你这么信,会不会被骗啦?那时候我们也应该要孝养父母,我们应该要告诉父母亲说我们知道宗教里面确实是有一些不当的。譬如说有一些宗教会教人家修双身法,所以很多女菩萨父母亲都会很担心说:你去修学所谓的‘佛法’,结果他们在教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五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摄持,由此风力,能令伽那转为般罗奢佉,诸疱开剖,两髀、两肩及其身首而便出现。如春阳月,天降时雨,树木枝条而便出生;因业风力,诸疱现时,亦复如是。第六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之为饭,由此风力,四相出现。云何为四?所谓两膝、两肘,名为四相。第七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旋转,由此风力,四相出现,所谓手、足、掌、缦之相,其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著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著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著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其父意即开解,问儿:卿是何人?儿言:我是长者儿,今蒙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