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离开了禅定的三昧,那就不能够得到世间法的四禅八定,当然就更没有神通力可说了。而且,三界一切的有情的神通境界,都是依着禅定证量的高下而有分别。想要证得神通的修行人,必须要舍离欲界淫欲的贪着,才能够发起初禅的定境。如果是以男女双修当中正受淫乐的离念灵知境界作为禅定的正修,这样的修行完全违背了禅定正修行法门,也完全违背了禅定的修证境界;本来就不能超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意识,而是纯粹依靠著习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就入胎去受生,开始下一世的六道轮回生死了。除了过去世已经开悟的菩萨之外,一般部分是起贪而入胎的,他们贪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什么叫作无为法呢?所谓无为法是指离开因缘造作之法。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门与果证,就是属于无为法。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佛法也一样有名义,这名义就是说:你是真实义的菩萨?或是假名为菩萨的虚假菩萨?现在佛开示说,有下面所说十二种现象的人就是假名菩萨,不是真的菩萨。善生为我们请问:世尊啊!如佛您所说的,菩萨有二种,一种叫作假名菩萨,一种是真实义的菩萨,什么叫假名菩萨?先不问真实义菩萨,先把假名菩萨不好的现象修除掉,剩下的悲心……等等当然就是真实义菩萨的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一些比丘,也就是僧宝;亲近了以后,要向这一些僧宝谘问寻求法的义味,就是三乘佛菩提诸法,三乘法的ㄧ个法的ㄧ个义味——真实义。既然已经从这边亲近善友、听闻正法之后;问了法以后要至心,当他要演说、回答我们之后,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外道也有很多人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少数人能离开欲界地而证得初禅,所以称为离生喜乐地,死后不再生于欲界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人间继续受苦;所以显然不是断贪,只是藉禅定来伏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就得要断我见,才能渐渐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宗喀巴否定第八识而执取意识心为真实,具足常见外道的知见;新竹凤山寺的《广论》的修学者因此等于是佛法中的文盲,又如何能证知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观?如此知见浅薄,却奢谈声闻初果、菩萨初果,不啻异想天开。五蕴事实上,在佛法中,下士道应该是声闻人所修的四圣谛、八正道的解脱道,中士道应该是缘觉人所修的因缘观解脱道,上士道应该是菩萨所修的般若中道观及一切种智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苦圣谛具足观行完成时,才会有厌恶三界世间、厌恶自我存在的出离心;然后开始探究灭除各种苦集的事项,终于了知:原来三界生死苦的集,有许多不同的事项。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想要离开恶业力,就从这里下手;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由此道理,说业可以是定业,也可以是不定业,而不定业能变成定业,定业也能转变成不定业。当然,业的因缘果报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乃至等觉位都无法完全了知;因果的完全通达,是诸佛才做得到的。(原标题:重要知见(二)——学佛人应该懂得业的因、缘、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如何转业或消除业障?如何转业呢?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业在那里消?在自己性障的消除上面去消掉。性障的消除可以使部分业种转变,因为它变清净了。若有大心勇猛精进的菩萨种性学子,甚至将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阿含经》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热、寒地狱各八及其周边小地狱等,其寿命及苦受,从最痛苦的无间地狱开始往上略述如下:一、无间地狱:火焰从四方而来,有情举身皆成猛焰,受苦无间隙,只听到哀号叫声,才知有情在其中;又用铁箕盛极热铁炭泼撒;又令登大热铁山;又拔舌以热铁钉张之,如同张牛皮;又用热铁丸放置口中,烧口及咽喉;又用融铜灌口等等。其寿命长达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这是龙树菩萨开示的饿鬼苦,前四句为总说苦,说饿鬼的需求都不能随意,被饥、渴、寒、热所逼困,受用匮乏的苦无量。文中「不可说」谓饮食很难得,「夜」谓夜间时分,凉爽秋天觉炎热,温和春天觉寒冷,果树无果,清流干枯等等苦受。与《瑜伽师地论》中的〈本地分〉说的一样,其业因是由于悭、贪、妒,其寿命可以长达一万五千岁。藏密所信奉及供养的所谓「佛菩萨」,其实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广修善业而不修禅定、不知或不求断我见,更不知或不求开悟明心,此种精勤广修十善慈济众生而不谤法之行,未来世就只能生到欲界天享福,但是当此行善的福报在来世生天享完后,剩下往世所造微小恶业种子仍然收藏于自心藏识中,因此天福享尽后就得下堕于饿鬼道或人间的畜生道中受报。又如凤山寺的《广论》班学员们,以佛法之名,努力为藏密经营赚钱之事业,以所得利润拿去资助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学佛当然是要学习佛的智慧,佛以一大事因缘而来这个世间,自然是要教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只有两个主要道: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是佛菩提道。如果能够解脱生死,不在三界中轮回、乃至于能够成佛,这样才是叫作真正的学佛啊!要能够成为一尊佛,当然是要跟佛学习,因为众生有很多的贪、瞋、痴、无明,因此由于这样的妄想执著,所以不停地就在造作后有,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行话把它浓缩起来叫作:“一个优婆塞受了三归五戒开始要修行,初始修行当先立制,也就是要自誓作戒;然后由于这样子的一个作法,可以让您依于遵守五戒,依之修行而证得五果。”这整段的经文,如果我们把它跟正觉同修会一般会跟学员菩萨们在演说的时候,用四种修来容括这一个我们初始修行的重点,那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当观三事不作恶行:一者自为,二者为世,三者为法。”这里面开示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持戒不犯。第一个“自为”,相信大家都听过圣教里面的开示:“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此,因果道理的正确了解,对于持戒者来说是非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82集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正旭老师开示(原标题:四禅八定有没有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观音的六字大明咒从佛教开始传入,就受到极大的重视。关于六字大明咒的起源与流传,索南才让(许得存)说: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咒语是观音菩萨的明咒,密教莲花部的根本真言。它从吐蕃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期传入西藏,七世纪随著藏文的创制,有关经典如《宝箧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大明陀罗经》等陆续翻译过来。也就是说,六字真言在西藏,是从拉脱脱日年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还有一点就是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不可知、不可预测的这些未来,就会让人产生恐惧,所以说想要来学佛。为什么要消除烦恼呢?又无非是因为种种贪、瞋、痴的烦恼,它会带来种种的苦。好比说,有了贪就会有求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