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宝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四正行,如《瑜伽师论》六十四卷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一)、亲近善士1.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 三摩地

2018-07-22

《瑜伽师论》六十四卷说,选择皈依处,应当从五方面去观察,如彼论说:谓由五处观察所皈,乃可皈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无上法故。三业不清净的人,必有过失;没有大悲心的人,必有偏私;没有成就无上法的人,于自利利他就不能究竟。故不符合这五种观察条件的人,我们就决不应该皈依他。依据经论中说,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出世三宝,随类应现的化身佛、应身佛以及报身佛叫作佛宝;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以及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的法道,叫作法宝;证道的四向五果以及三贤十菩萨,叫作僧宝。第三,自性三宝,所谓自性就是指空性,什么是空性?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才能称为空性,空性心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根本佛心,叫作自性佛宝;自心如来藏所有的妙法,叫作自性法宝;证悟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2

外道的上帝或阿拉,根本不知众生的烦恼因在什么方,更别提能坏烦恼因了,既然没有坏烦恼因的正法可让众生修行,因此信受上帝者绝对无法得正解脱。至于一贯道它所归依的精、气、神,或者玄关、手印与口诀,正是产生烦恼因的名色之法;与坏烦恼因背道而驰,因此一贯道的老母娘断不了我见,是具足无明烦恼者,如何能让一贯道的道亲得正解脱?至于喇嘛教的根本上师,自认为是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如果说在我们导师弘法之后才出来的,然后他读了我们导师的书之后,他就若有所得说:虽然我学了这个平实导师的法,可是事实上佛法是实相嘛,那不是我们导师的,那是佛说的,我直接跟佛陀学。像这样子就是妄语,因为这也代表说,他不知道感恩。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平实导师把这些佛法的义理把它宣扬出来,又有谁能了知佛法的总纲跟总相呢?谁能够了解三乘的体系呢?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这可以从一件事实来证明:五百多年以来,南传佛法的弘传区,都尊崇觉音论师的《清净道论》,专学此论而不直接从南传阿含─尼柯耶─下手研读及奉行;而《清净道论》所能教导大家的,却是无法断除我见的理论与知见,更别说是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了,所以目前南洋乃至全球都还没有声闻圣僧存在,连声闻初果都没有。虽然如此,但是平实认为将来应该会有声闻法中的圣僧出现,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在空旷荒野,没有如来的舍利塔、佛教寺院、如来圣像的方,也应当常常系念于如来、尊重赞叹。若在空野没有塔、像的方,我们可以自己的力量兴建塔庙,或劝别人与我们一起来作。看见别人正在作如来形像、塔、寺时,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共同合作,也应当心生欢喜,就会有随喜的功德。如果在法上有所修证了,应当凭借你实证的智慧功德,广教众人共同兴建寺庙来供养如来形像。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作动无违诤呢?也就是说,如来藏祂本身就是动静一如,而与三界六尘万法完全不相到的,不会跟三界六尘万法起任何的一个冲突,所以因为证悟了这个如来藏、转依了如来藏,所以不会再跟众生有任何的争执,也不会跟众生有不如法的这一个方,这个就是自性的僧宝。那自性僧宝跟自性的佛宝,还有自性法宝,这个就是自性三宝。那再来说什么是出世的三宝呢?出世的三宝就是指佛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是去年,国内大面积的经历了连续数日暴雨,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陇海线铁路被洪水冲垮了,当时我坐在火车上,本来当天就能到达目的,结果火车因为水灾,很多都在铁路上排队,走走停停,最后火车到达洛阳就无法再往前走了。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在火车上受冻着凉,进而开始发烧、腹泻。虽如此,还得赶路,一路上辗转颠簸,极似电影《人在囧途》的情节。不仅身体疲惫而没有补给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知道在拜那一尊佛菩萨。心中绝不可以出现佛菩萨的名号或形像,纯粹是忆念。犹如别母数十年,心中想念、牵挂,而无名字及形像。礼拜时,清晰知道自己所拜所忆念的是那一尊佛菩萨,而执持此一念头,绝不舍弃。若不能体会“忆与念”,则可用心观察,看住自己在礼拜佛菩萨的那一个念头 三摩地

2018-07-22

在小乘佛法中,对于比丘是当作「声闻僧」的,事实上声闻僧是有其严格的定义,不是一般出家僧都可以称为声闻僧,经典认为比丘就是必须要正确了解法,这样才是比丘;如果今天不了解何谓是真正的法,是不能够称之为比丘,这还只是其中的先前条件,而且清楚宣示于《杂阿含经》之中。佛以正确的知见来教授众生,也要座下的出家人都有正确的知见,有了正确的知见,才能去服膺,遵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在空旷荒野,没有如来的舍利塔、佛教寺院、如来圣像的方,也应当常常系念于如来、尊重赞叹。若在空野没有塔、像的方,我们可以自己的力量兴建塔庙,或劝别人与我们一起来作。看见别人正在作如来形像、塔、寺时,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共同合作,也应当心生欢喜,就会有随喜的功德。如果在法上有所修证了,应当凭借你实证的智慧功德,广教众人共同兴建寺庙来供养如来形像。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之前,首先要信受爱乐一切有情都有真如之法:不管是在因或是菩萨,乃至究竟佛,这个真如之法是真实有其清净自性存在,也一直都是真正的如如自在的心;相信了以后,还得要爱乐这个真如法,念念不忘这个真如法,想要去修证,所以说是乐念真如法。这个真如法为什么说是菩萨的根本?因为佛菩提道是以真如为根本,离开了第八识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2

《三称三拜,合掌》○○○,皈依佛教大乘贤圣僧,皈依大乘正见菩萨僧:皈依证悟实相诸胜义菩萨僧,皈依学诸正见菩萨僧,皈依十方一切胜义菩萨僧。皈依僧竟,听受教诲,永不随顺外道言教。《三称三拜,合掌》发愿○○○,自皈依佛,尽未来际,永不堕狱。○○○,自皈依法,尽未来际,永不堕畜生。○○○,自皈依僧,尽未来际,永不堕饿鬼。《三称三拜》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 三摩地

2018-07-22

二、皈依学诸凡夫菩萨僧。(录自〈正觉同修会三皈依文〉)《大乘大集藏十轮经》卷5〈4有依行品〉:【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三十。意思就是说佛陀劝告这些比丘,还有比丘尼这些出家众,你们应该常常 三摩地

2018-07-22

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智故;僧宝中之大乘圣僧者,谓一至十菩萨,以及等觉菩萨。归依此等三宝者,方是归依胜义三宝者。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圣僧,谓之为胜义菩萨圣僧,即是初至十心;然出家之已证悟菩萨,亦属胜义菩萨僧。二乘法中之在家人,虽亦偶有证 三摩地

2018-07-22

同样的,如果有人说他实证了佛法,他证得四向五果、三贤十他实证了,结果他否定有自性三宝的存在,否定有同体三宝的存在,那我们绝对可以知道他也不是真正的出世间三宝,他也是欺骗众生的外道。所以说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自性三宝跟出世间三宝跟世间三宝是互相成就的。因为如果单纯只有自性三宝,而没有世间三宝,那众生怎么学习?而如果只有这个自性三宝,没有出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不明,宁默终生,紧护身口,尚且不自为标榜,何有立诸异说以邀世名!如是僧宝,人天礼赞,虽不得悟明宗旨,深可景仰;袈裟被身,道统是临,真未来佛!岂可以其今生道业而轻之哉!如幼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