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地,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的食物,每次看到金翅鸟就常常害怕成为它们的食物,而到处窜逃躲藏;今天我与金翅鸟王同在一地受八关斋戒,我自念必死,但我还是愿意受持完整的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酒的过失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佛教会禁止喝酒呢?其实酒在文人士子、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时候品酒文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高尚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为酒的本身它是没有罪恶,但是酒它能引生罪恶;也就是说因为喝酒引生的过失、引生的罪恶很多(后面我们会慢慢地说明),所以在佛教里面,佛教的五戒就已经戒喝酒了。佛教五戒里面就是:不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它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它是这样的分类:第一种的绮语情形就是非时语;所谓的非时语,就是这个话不应该是在这个时间说的,但是我们不会看时机,然后我们去说它;例如说:大家正在很伤心的时候,你却在那边讲笑话,那就是时机不对了。第二种也是非实语;这个实是老实、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讲这个话是不如实的话,这个话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也是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用刀把肉给割开了,那这个伤口它经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伤口它很容易就合起来;但是如果我们用非常恶劣的话、尖酸刻薄的话去说人家,这样的一个话语印在对方的心中,他所产生的恨意,却不是你接下来用各种方法,能够很轻易地弥补出来的。所以一个菩萨更要非常摄护自己的口业,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一天到晚说三道四、东家长西家短的,那这样的话,不但自己的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定要持守这四个基本重戒的。而饮酒呢,基本上是没有性罪;但是因为喝了酒之后,很容易让人昏醉、不清醒,因此就很容易会造下前面四种性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众生不是只有人,不是人的部分,还有六道轮迴的众生,所以说有人、有非人的部分;那非人的部分呢,有天、阿修罗、地狱、鬼还有畜生。天、阿修罗、地狱跟鬼,事实上我们是杀不到的,不是人的部分我们能杀到他的,只有畜生;所以呢,杀生属于不是人的部分,主要是畜生。那么佛法当中学佛人都有规定,不可以杀生;所以在戒律当中它要戒的,杀戒主要的对象是禁止杀人。因为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怎么能够让蛇可以走直线呢?因为蛇一定是弯来弯去爬着走,如果让蛇走在一条直线上直直地走呢,怎么让它这样走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我们用一条塑料管,把蛇放进去,这条蛇只要从这一端要走到另外一端,它一定要走直线,不然它就是走不出来。这个迮隘的意思就是说,原本有个东西或恶法,本来是要乱跑、乱窜的,我们就让它乖乖地安住在这里,所以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卷22)在这弥勒菩萨整个开示的过程当中,由戒的受持而能够无悔,由无悔能够起欢喜心,有欢喜心就能够得轻安,有了轻安就能够产生胜乐,乃至于安住于定中。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苦集灭道就能够具足的观行。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外圣内凡菩萨,就是刚刚提的三贤位的菩萨;圣位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从这凡夫位菩萨、外圣内凡菩萨到圣位菩萨,刚好函盖整个菩萨五十二个位阶。在修行的部分,是分别依:取相戒、十无尽戒以及三聚净戒来持戒。什么叫三聚净戒呢?三聚净戒就是修一切善法戒、摄一切律仪以及饶益一切有情戒。也就是说他要修一切善法,所有善法都要修;而且要摄一切律仪,所以会遵守佛的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邪淫外遇的关系,会远离善友,资财也会散失,亲朋好友也会不信任你,因此看不起你,而外遇的人因为欺骗自己的配偶,所以心中总是常常担心疑虑,害怕被大家发现后名誉扫地、妻离子散;乃至命终之后会沦堕三涂,受大苦恼。《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佛言:人于世间淫妷犯他人妇女,从是得五恶。何等五?一者,家室不和,夫妇数鬪,数亡钱财。二者,畏县官,常与捶杖从事,王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出海之后,这个船只就在海中突然就静止不动,没办法继续航行;因为无风的话就没办法动,这个时候船上的大小商家都很害怕,不断地祈求祷告天地所有的,希望能够帮忙他们获得平安。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著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堕地狱。作狱中王。 若堕畜生。作畜生王。若堕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间。作人王国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处。不失王位。故经云。有犯名菩萨。有戒可破。无犯名外道。无戒可破故。六处胎胜。菩萨处胎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故。七神通胜。能变大地为黄金七宝。搅长河为酥酪醍醐。能一念超百千世界。能一日化百千众生故。八果报胜。生莲华藏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应善学。诸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奴婢、八部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酒的过失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佛教会禁止喝酒呢?其实酒在文人士子、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时候品酒文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高尚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为酒的本身它是没有罪恶,但是酒它能引生罪恶;也就是说因为喝酒引生的过失、引生的罪恶很多(后面我们会慢慢地说明),所以在佛教里面,佛教的五戒就已经戒喝酒了。佛教五戒里面就是:不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违犯了法戒,比违犯菩萨戒还要严重,果报在地狱。譬如在佛门,有人主张大乘非佛说,他的意思是说,大乘法不是佛亲口说的。可是佛弟子都知道,大乘法是佛亲口说的,也是佛在二转、三转法轮所说的内涵;这些人妄说佛法的结果,已经违犯了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大乘经典是佛般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他的意思是说,大乘法是佛弟子为了缅怀世尊,而由佛弟子长期结集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佛灭度后于像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差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怖心难生善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随时随地都在行无畏施,纵然是在睡觉的时候也是在行无畏施,因为睡觉的时候还是有五戒戒体的存在,大家不会担心说:这个人他在睡觉了,我如果把他吵醒了以后,他等一下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我们说这五种无畏布施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布施的,所以叫作自在无碍。佛陀就告诉我们,受持这五种戒律,不会失掉任何的财物,而且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如果一个佛弟子离开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怎么说呢?在家修就是恶因缘多嘛!出家是为了将来十地的修行作准备,所以悟后如果能出家是最好的,修行大多是在顺境中,除非自己性障真的很重:贪瞋特重。将来如果要回归在家身相,要过将近一大无量数劫再来回归,开始让众生磨,让众生诽谤,你去习惯它,这叫作除习气种子。可是在初地之前,你最好是以出家身去修行,遮障会比较少。这当然不是指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因为现在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 (原标题:戒能遮除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