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不饮酒戒唯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饮酒乱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无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违犯果报。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此外复有解脱戒:佛子出家已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何以故?忘失法者则忘大乘,忘大乘者则忘波罗蜜,忘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若菩萨不决定大乘者,则不能得摄受正法欲、随所乐入,永不堪任越凡夫;我见如是无量大过,又见未来摄受正法菩萨摩诃萨无量福利故,受此大受。法主世尊现为我证,唯佛世尊现前证知;而诸众生善根微薄,或起疑网,以十大受极难度故,彼或长夜非义饶益、不得安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对三宝能有具足的信心,不断依熏习,有一天我们至诚礼敬佛陀时,就能感应不在外求的佛相、法相、僧相上,因为就能亲见你的这个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都现在其中,你也现在其中,这就是感应道交难思议,能够自见佛法僧三宝的真实义。因为由亲见三宝的真实义,就能真正的深入自性中的大藏经中,能够相契整个大藏经就在此身中,智慧就能如大海般的开展出来,所以能够作为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区、不同的年代,认知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古印度,居士可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而不算是邪淫;以金钱一次一次去买到性关系,也不算邪淫。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反;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 三摩地

2018-07-22

那怎样才是自誓受戒呢?就是个人(不是团体)依照《梵网经》的内含,每天在佛前诵这个十重四十八轻,诵十重四十八轻并且忏悔,忏悔自己这些,应该说什么业都造了,过往什么业都造了,这一世也知道也忏悔,就是每一次都忏悔,最少一个礼拜,忏悔过后,接着按照我们同修会传戒的内含,我们有印给这些(当)师兄们,师兄们可以跟想要自誓受戒的人说明。先忏悔、诵十重四十八轻, 三摩地

2018-07-22

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的食物,每次看到金翅鸟就常常害怕成为它们的食物,而到处窜逃躲藏;今天我与金翅鸟王同在一受八关斋戒,我自念必死,但我还是愿意受持完整的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 三摩地

2018-07-22

合大狱:首先要有三种恶业,打好狱的基础---喜欢去杀生、偷盗、邪淫行,但是这边是偏于邪行多作。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合大狱十六别处。何等十六。一名大量受苦恼处。二名割刳处。三名脉脉断处。四名恶见处。五名团处。六名多苦恼处。七名忍苦处。八名朱诛朱诛处。九名何何奚处。十名泪火出处。十一名一切根灭处。十二名无彼岸受苦处。十三名钵头摩处。十四名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它们一见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见面就要打架,为什么?要争盘。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世间里面,很多人也都是依于这个而在争夺啊,可是争夺之后就会产生战争,杀害无量无边的人。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 三摩地

2018-07-22

或者处罚打自己几个巴掌,或者说狠狠骂自己几句话。这个诸位都做过,同样的,如果受持戒律的事没有做好,就要处罚自己。这个要约,要在布施时、供养三宝等时节之前先立定下来。如果有人这样对自己约定:我如果没有定期的供养三宝,忘记了,就要处罚自己在事后补作加倍的供养。这样约定以后,自己就依照约定去做,就会谨记在心,因为如果没有好好做,将会损失一倍。这样想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这五种无畏布施是随时随都在布施的,所以叫做自在无碍,而且也不必失掉财物,但是却一样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如果佛离开了这五种无畏布施,就不可能获得须陀洹果,当然更不可能获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更不可能获得佛菩提果。【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所以,若能受持这五个重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下对于五条戒相都依《优婆塞五戒相经》作一简略简择。1、杀生戒不杀生戒相,生是有情的生命,杀是用刀枪木石毒药等东西,断绝有情的生命。这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动。佛法以慈悲为根本,杀害有情的生命,是违反佛法僧的慈悲本怀的,所以应当戒杀。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知道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它们一见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见面就要打架,为什么?要争盘。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世间里面,很多人也都是依于这个而在争夺啊,可是争夺之后就会产生战争,杀害无量无边的人。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自杀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狱受苦,是否为凭空捏造?若自杀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自杀,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但也不应批评,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自杀,无罪故。答:《优婆塞戒经》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语译:一个人如果有五种事情存在的话,这个人就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它们一见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见面就要打架,为什么?要争盘。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世间里面,很多人也都是依于这个而在争夺啊,可是争夺之后就会产生战争,杀害无量无边的人。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论长行文中并说,譬如大,为生长一切万物的依处,戒亦如是,为生长一切世出世间善法的依处。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天天上;上品持戒清净可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故受持戒法的人,若守护无犯,则能远离一切灾难恐怖,具足一切善法顺缘,常为善神之所守护,三宝之所加持,可得之愿,随其所求,皆得成办,所以《大智度论》说:“持戒之人,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区、不同的年代,认知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古印度,居士可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而不算是邪淫;以金钱一次、一次去买到性关系,也不算邪淫。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 三摩地

2018-07-22

十八者、不尊敬佛;十九者、不敬法;二十者、不敬僧;二十一者、朋党恶人;二十二者、踈远贤善;二十三者、作破戒人;二十四者、无惭、无愧;二十五者、不守六情;二十六者、纵色放逸;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者、行不善法;三十者、弃舍善法;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者、远离涅盘;三十 三摩地

2018-07-22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总之持戒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身心清净,不犯威仪,让我们勤学菩萨五明之学。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饶益众生。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证菩提,有多分证与少分证的差别,所以在佛菩提道当中,有贤位菩萨、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到十,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当然这是就佛菩提道当中的菩萨来说;也有通教菩萨,这是就声闻菩提道的菩萨来说。再来说初发心的菩萨,其实因为他没有证得菩提的缘故,所以他是很容易退转的,譬如说一个人他发了四宏誓愿以后,他因为种种因缘不具足,生活条件不具足,所以他就不想在佛菩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