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瑜伽师地论》卷44中,圣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可以称作大悲的原因有四种:【由四缘故,悲名大悲:一、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故。二、于长时积习成故,谓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大劫积习所成。三、于所缘猛利作意而发起故,谓诸菩萨由是作意悲所执持,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四、极清净故,谓诸菩萨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净体性,并且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逐渐转变七识心自身,将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断除成为菩萨阿罗汉,与此同时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尽未来际常住世间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自度度人地地增上,这亦是《心经》中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的菩萨心,也是涵盖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才能次第佛道的修证,最终成佛。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行:最开始的十个阶位叫十信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里头,最困难的是信心的建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意思是说要进入佛法的大海,信是最根本也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跟七重香水海,环绕在须弥山的外围,每一重海都间隔一重山;也就是说须弥山为中心,接下来是海,就是香水海,然后再来一重金山,然后再一重香水海……在第七重金山的外面有咸海,咸海的外面还有两座铁围山,这两座铁围山的中间,就是地狱的所在。那地狱呢,有八寒地狱、八热地狱,那这样才十六层,还有孤独地狱、近边地狱;也就说总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恶鬼、畜生、人、阿修罗、天。这个六道的范围,事实上,只在欲界里面;若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可是如果我们要谈到解脱,还要把六道里面的天扩大,来详细看它的内容;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天,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事实上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那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就是空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痴三毒,心中有各种的不善的臆想分别;所以就会造作了种种的恶、不善的行为,就会不断地造作轮回的业种,然后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未来遇到适当的缘的时候呢,就得要受报,这就是众生所以无法解脱三界的原因。如此的众生,如果得不到佛的摄受,那必然会永远地被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二月十五的佛陀涅槃日、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的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菩萨十地: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十一)十种禅支:即为十种所观处所:1)青、2)黄、3)赤、4)白、5)地、6)水、7)火、8)风、9)空、10)识。世间禅定包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离生喜乐地,具有五支:觉、观、喜、乐、一心。二禅定生喜乐地,具有四支:内净、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习性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因此心里就想我的境界远远超过他,我比他年轻,比他健康,比他有钱,比他有地位,比他有名望等等;因为是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中就生起了慢心,甚至于有时会开口说我胜过他,这就叫作慢。第二种是过慢。过慢中的过字是指过失的意思,也就是说,有过失的慢就叫作过慢。譬如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却颠倒事实而开口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他自己所引的尼柯耶里面的《中部》阿含经里面,已经清楚地告诉他:无想心定,其实它是有为的,而且是有所思维。既然有为、有所思维,显然他不能真正获得解脱,他还少了一分无为的解脱功德力;就因为这个有为、有所思维,就把他限制在三界里面了。所以说已经很清楚,而且他不能理解,其实这样子在说有为,而有所思维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否定这个无想定,这个非非想天里面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神足通就是,身能飞天入地,能够出入三界,往来无碍,一念就到;又能够变化自在,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等等的随意变现。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世间一切的声音,包括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等这些的声音。第三是他心通,又称为他心智证通,或者是知他心通,就是能够洞悉他人心中所念所想的各种善恶等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在五阴十八界上面建立了身见,意识这一个妄心在执着色身为我,依于我有色身,一切有情有受、有色身,所以建立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众生也好、他人也好、自我自己也好,都有不断地造作运动,这些都有在时空当中的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寿者相,具足了四相就具足了轮回,无边地一个又一个的生死流转,众生如此。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是完全无法克制的。这猪八戒就好像有情众生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每天都在五尘的中打转,无法克制一样;而观察敏锐、武功高强的孙悟空,又是那一识呢?他就是第六识的意识心。意识心随时对外境作深细的了别分析,而且醒著的时候跳来跳去,一刻都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两种心所法灭除,才能入住灭尽定中成无为住。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山就是看风水;医是当医生专门帮人看疑难杂症,有的人很精通,专门治疑难杂症,不是一般的医生;命就是算命,用你的生辰八字排列天干地支……等来推算;卜就是为人卜卦,看人们想做的某件事情可不可做?相就是以身相、面相为人算命。这叫做五术。现代的五术界也有人把藏密的东西也算在五术里面,也拿来用;不过几年前,他们五术界已经了解密宗是个宗教界的大骗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