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着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也确实成为大乘法的一个中坚。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很多大乘法的根本的道理、很好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刚才谈的是佛菩提,我们刚刚说佛法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从这个道理上来讲,从菩提必定包含解脱这个概念来说,我们说解脱道一定完全函盖在佛菩提道里面,并且佛菩提道跟解脱道所谈的这个解脱,不会有什么方会不一样的。这个要先跟各位观众说。所以我们刚刚说,因为还没有明心见性的关系,我们对于的解释,最好还是回归到解脱的方面来看。所以我们要说,解脱这件事情,我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只是观照世间没有所谓永恒存在的事物,而不执著的话,我们如果把这件事情,把它认真去跟教、天主教,或者跟印度教,或者甚至就跟在旧的中国区所衍生出来的老庄道家的思想,我们跟这些教派或思想印证看看,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去思考其他人的教义、其他人的宗教哲学的话,我们会发现,乃至于教、天主教,乃至于印度教,乃至于老庄道家,这些个宗教都反覆的告诉信徒们:我们现 三摩地

2018-07-22

凡是从中华文化所普及的区,大家对于一些精神层次的事情,往往也都有一致性的熏习。比方说,我们在苏轼的《前赤壁赋》里面,会读到这样的字眼: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想只要读过《前赤壁赋》的人,几乎都会对这些文字以及里面所描绘出的洒脱自在的自境,而心怡不已。又譬如说,我们常常有听到所谓的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无常这件事情不只在佛教里面,其他的宗教有没有体会到世间现象的无常呢?照样有!所以,无常并不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方,无常更不是佛陀所教的真理;因为佛陀……如果我们讲到真理的话,那一定得回归到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而解脱道谈到无常这个部分,谈到的是什么呢?乃是三法印里面的诸行无常。所以,这个部分希望大家分辨清楚,无常并不是佛教唯一的真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要让大家来证悟本心,也同时能够明心见性之后,按照这样子明心见性的功德,然后一路自觉觉他,乃至于成佛。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东方人,特别是中华文化普及的区,一般人所习以为常的所谓的老庄道家,在老庄道家里面所讲的这些真理。最主要是因为,佛教在最早开始约略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其实在中国区的人们,对于佛教所谈的许多的观念跟名相,其实都不了解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从西方所传来的这个教义,要理解的方式,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过既有的、固有的文化思想内涵,然后把它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观众们可能有时候会听到说,有一些人会说,狮子跳跃的方,兔子不可以跟着跳。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说,上师们所做的任何的光怪陆离的事情,们都不应该用一般世俗的眼光去看,因为修行证量还没有到那边。这句话听起来也有它的道理在,不过这个道理应该要用在当用的方。比方说古时候,禅宗有临济大师,那个时候他为了示现的原因,所以临济大师不礼拜祖师的塔;又有比方说,有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这个就如同我们现在讲的话锋一转的状况一样,佛陀在教授了解脱道之后,接下来也必然会因为希望大家更发大心,更帮助所有的众生的位而着想;佛陀接下来,就必然一定会教导大家佛菩提道。教导佛菩提道这个道理之所以在解脱道后面,我们刚刚提的除了是让大家快速建立信心之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关键是在于说,透过解脱道的修行,我们可以快速的消除自己的性障。一旦这些性障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许多的佛教团体实际上非常积极参与世间的事务;可是,不管是再怎么积极参与世间的像这些行善的事情,那出家毕竟就是出家。所以刚才我们讲的,基本上的关于夫妻、亲子、眷属之间,关于社会上的士农工商的这些事情,一旦大多数的人都出家之后,这些事情恐怕维系上面就会变得很吃力了。如果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每一世都是只有出家的话,也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在家的话,显然菩萨们跟所有的世间人一样,都会有眷属的,所以,同样也会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样也会有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样,菩萨们在社会上,是不是一样能够积极进取呢?实际上的状况是,往往同样也能够积极进取。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老子就认为说,追求外面的物欲,比方说色、声、味等等,如果一味追求的话,反而会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真正的东西,耳朵听不见真正的声音;所以像这样的结果,追逐外面的五欲的结果,反而会使得人丧失了灵性;不能够知足少欲的话,就会因为我们五项感官的盲目,接下来就会引起了许多的灾难。所以在老庄道家里面也是教大家要少欲知足。所以,从这一点立场来看,的确在世 三摩地

2018-07-22

某些爱吃肉者会很无厘头说:植物也有生命啊!所以你们吃素的人也在杀生。但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植物其实是无情生。所谓有情的六道轮回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傍生道、鬼道和狱道,也就是说我们无始劫来只可能投生在这六道众生之中,不会投生为植物、山川河沼(zhǎo)乃至日月星辰。因为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是有情识的,也都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佛性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警示的梦境当然也有,譬如向你作预告、或显示预兆,使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好事及坏事,让你趋吉避凶;譬如民间信仰中,常常有人梦见土公,告诉他一些事情,后来应验了。有时则是佛法中的机锋,目的是想帮助你开悟;往往有人来学习我们所传的法以后,在梦中出现了一位老和尚,示现一些机锋;当时往往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后来证悟了,才知道那老和尚是在给他机锋,原来梦 三摩地

2018-07-22

那如果是小鸟呢?小鸟的眼睛至少可以看到5种光谱的带,与我们人类是完全不同的。像我们常看见的鸽子,鸽子牠的眼睛可以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远胜过人类,所以牠们被认为是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一种动物。又譬如说猫和狗,牠们的视力其实不是很好,但是牠们却有夜视能力。猫和狗的夜间视力比人类强很多,所以在半夜当中、夜半当中、昏暗当中,牠们一样可以正常行走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除了悯念众生以外,不要让他制造杀业,另外也因为悯念众生,应当得到这样的禅法,能够明心、能够证悟自己本来的心,所以他就委屈自己,跑到这些打猎人的队伍之中。当然我们可以想见,惠能祖师他本身并不吃肉,跟这个当事者是一样的,可是当猎人将一些所打到的、打猎到的一些动物,丢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要做一些处理,那最后还要端出这个肉类这样的菜肴给这些猎人来吃,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往生无色界与无间狱,不需要经过中阴身之外,出生到其他的方,皆需要经过中阴身的阶段。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不属于鬼道。鬼道是已经离开中阴身阶段,而出生到六道之一的鬼道了。所以中阴身与鬼道二者,是有差异存在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32中的开示: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狱;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柔软了,就会开始为他开示出离的法要,就是:欲为大患、不净、染污,是最上的烦恼,是妨碍著三界的出离,所以要离开欲界爱的烦恼。佛就这样依著这一个众生修学的心性发展,而次第来为他说。那什么是欲呢?欲,就是我们的眼睛在面对色尘的时候,这时候产生了眼识,耳根在触声尘的时候,产生 三摩地

2018-07-22

小孩子看到了就慌忙叫道:乔达摩长老!这是被老鼠咬破的不祥之物,使不得啊!使不得啊!但佛陀就用手拿着筒裙回到了竹林精舍。小孩子看没能留住佛陀,于是就赶快回去告诉爸爸,刚才发生的事情。婆罗门听说是佛陀拿走了这个破筒裙,心中就惊慌了起来。这一位婆罗门乃是王舍城中有名望的贵人,他以看相、算命灵验闻名,因此他听到了释迦牟尼捡走了破筒裙,就想到:如果乔达摩长 三摩地

2018-07-22

佛就很怜愍这个阿阇世王,所以后来佛就跟他讲说:你啊,因为忏悔的缘故,解除了很多的罪业,所以你将来即使因为杀了父亲的缘故,如果将来你下狱的时候,你在狱中,下狱的时候马上就命终,然后又回到人间来。所以,一个人只要作了恶业,他能够忏悔,或者靠着修行,修善、修心、修慧,他就可以改变他的因果。所以,在劫难逃并不是固定的。但是,在佛法中也有真的就是在劫难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