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解心二字,文字简略,但内涵深广,根本大论〈五识身相应地〉开讲,就是解心的起步。学佛要通达佛法,若不能解心,出入佛门持香跟着拜,求福、求财、求去灾、求解灾难,这是没有解心的信仰。有的将佛法作文字比较,或作西洋哲学比对、会通等现代式的佛学学术研究,这是把佛法当作世俗学问,来得名闻利养,是连对佛教信与仰都没有,更谈不上解心,但这竟成了现在许多出家人的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个阶段讲的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六个阶段,然后就成为妙觉、如来了。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度众跟修行,彼此之间有没有互相违背的地方呢?根本没有嘛!它是同一件事的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那么度众,什么叫度众?为什么今天这个老太太愿意跟着佛修行,愿意信受佛所说的法,然后很快的可以证果?不是因为这一位老太太特别的聪明,或者说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说,她在过去生当中,已经跟佛多所结缘。大家可以想想看,五百世的母亲啊!或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接下来的过程中,只要自己能够如实的忏悔,然后对这件事情就不要一直记挂,她还是要继续面对自己的人生,甚至以后能够出生自己的小孩,不要再堕胎以及流产,这样的话就是一个正向、正面地对待自己的业行。每一位众生,因为无明的这些业力,就会使得这些种种的造作推动了我们每一辈子,过去生这些业行产生了业种,然后来到今世,让我们受到了业报。不论我们受到业报后,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针对这一个背后所能引申出来的一些可能,对于大众们能够有一些帮助的这一些法义,就来略微地演述一下。好!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看:何谓出家?就跟佛法里面其他的法一样,我们有所谓的一个四句的分别,那我们以出家来说,我们有时候会把它分为:所谓的身出家跟心出家,是以这个色身而谈出家,出这个三界家、出这个三毒家、出这个贪瞋痴家呢?还是指说以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常听见老一辈的人说,自杀死后的人经常在自杀的地点附近,一直重演自杀的事情,闹得乡邻不得安宁;或者传说,在自杀地点附近,一直连续发生有人死亡的事情等等。由于一般世人不懂得佛法,也不懂得发生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结果到处乱传,导致以讹传讹,闹得乡邻不得安宁,闹得人心惶惶的。因为这样缘故,正好藉这个机会来加以说明,让大家知道,让大家了解整个事情的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聋、瘖、哑,这些大多都是过去世谤法的地狱罪等等所剩下来的余报势力;当他五根不具足的时候,他的意识功能是会降低,他谋生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的困难度。也许有人说:我们很少看见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实我们是常常看见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五根不具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说:他的五扶尘根并不具足;另外一个意思是说:他的胜义根是不具足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作。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周遭的亲朋好友有深刻的感受,当然这也是接引他们学佛的一种方便。另外一个方便善巧,就是在读诵后,把这个读诵的功德回向自己与有缘的众生,能够成就无上菩提;透过回向的力量,可以得到广大殊胜的利益。以上是大略介绍读诵经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正觉同修各位大德:你们好!在此,致以新年最美好的问候!我与我的同修们有若干困扰的问题,希望各位大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1)吃素的人可以吃鸡蛋吗?(2)修习萧老师这个法门是否不能吃鸡蛋?(3)机械化养鸡场的蛋(蛋内没有受精卵)也不能吃吗?答:《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下〉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知见立知就是错误地、没有依佛陀所教示的五阴十八界去作分析跟归纳;可是观行不一样,它是依照佛陀的教示,对于五阴十八界的开示,依于五阴十八界的自性,去把境界之中的所有的内容归入五阴十八界里面。譬如我们前面所说、所举的例子,这个色阴,色阴它所指的就是四大还有四大所造的色。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有人在说,法界里面有所谓的能量,然后就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处,于彼生染着心,爱乐彼处,愿余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余众生福、行、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lsquo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个善根因缘下,得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而发起菩提心修学正道,这样经由修学佛法熏习转变种子,并且能实证佛法,一步一步如实的修证,最后还是会成就佛道;但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差别。一、证悟菩提方式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法的时候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地说,有时候这样讲,有时候那样讲,所以说「法无定法」。没有定法可以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一定的法如来可以说它是法界实相唯一的绝待的法。须菩提接着说:「为什么会这么讲?那是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应该取,也不应该说。」菩萨所悟佛菩提道的这个法,如果要用文字来解释的话,其实你再怎么解释都讲不通,也都不贴切。这个法的弘传最贴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他怎么知道呢?他会透过什么?有时候人有天眼,那有天眼的人他知道说人死后可以或者是下堕地狱。那这样的人跟他讲了以后,他就知道说这个人他有天眼,他看到说每个人都会可以到未来世去;而且已经知道说,那一定有个不生不死的心能跨越;这时候他知道了,所以他就对于这个阿赖耶他就产生了欣喜。那最后叫作喜阿赖耶。喜阿赖耶是在什么情况出现?当一个人老的时候,他就想到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也许刚开始在小的时候一直到长大吃了很多肉,所以我们习惯了吃肉;可是,当我们要转变为吃素的时候,我们是要有一些方法,要有逐步地改变来适应这个事情。所以,刚开始在吃素的时候,如果没有吃肉,有的人会觉得很不习惯。这时候他应该可以去吃吃一种素食的自助餐,它有很丰盛的饮食,而且口感很好,像这样的可以偶尔去打打牙祭;这样的话,就可以让自己的口腹之慾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有人不管别人的感受,喜欢在家里唱卡拉OK,而且唱得很大声,吵得邻里不得安宁,规劝也不听,导致别人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就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他,对他所说的话不会信受;既然所说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更不可能冀望别人会帮助他了。又譬如有些人喜欢妄语,能够颠倒黑白,后来别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实语,就会对他有所戒心;未来世有因缘遇到了,就会觉得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十五)弥栗头虔伽地(善品),主蛊毒。(二十六)弥栗头毗梨驮(善结),主恐怖。(二十七)弥栗头支陀那(善寿),主厄难。(二十八)弥栗头伽林摩(善逝),主产乳。(二十九)弥栗头阿留伽(善愿),主县官。(三十)弥栗头利驮(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弥栗头阿伽驮(善照),主忧恼。(三十二)弥栗头阿诃婆(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弥栗头娑和逻(善至),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悉达多太子出世之前,人世间是纯然没有佛法、没有菩萨的吗?一定不是嘛!在世尊出世之前,世尊与有缘的们会先将这个地方,也就是印度跟世尊未来弘法有关的地区,好好地作准备,作一番改造,将这些地方建造成世尊能够来下生弘法的条件。不论是在人心、文化、道德、世间的果报等等,必须要将一切的化缘都先准备妥当,这样子世尊下生人间的因缘才能成熟。所以有无数的菩萨,包括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