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念戒是要忆念戒律,常常念戒可以使我们心生善法;常常持守善法戒,会使我们于戒不会违犯;于戒不违犯的关系,就不会有犯戒的重罪发生,至少在十重戒上一定不会违犯。不违犯十重戒,在佛法的修行上就能迅速的进步,因此要念戒。还要念天,为什么要念天呢?是说菩萨生生世世都应该有能生天界的异熟业,但是心里不去执着——死后不生天界。我们菩萨行者要有天人所应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连基本的戒法都无法受持,或受持之后屡屡犯戒而无法自行遏止,贪财之戒、贪色之戒、谤贤圣之戒尚且无法受持,何况能证初果涅槃乃至菩萨涅槃?何以故?初果人必奉五戒或声闻戒不犯故,证悟明心不退之人必奉菩萨十重戒不犯故,偶有犯者亦必对众忏悔、后不复作故。由此可以证实,戒法是求证声闻涅槃、菩萨涅槃的修行者,都必须遵守而且必欢喜受持的;若是与戒法不相应,处处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好相?如《梵网经》卷2说: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者,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这是《梵网经》说的「见好相」。而《广论》145页说:【好相者如《准提陀罗尼》说:「若于梦中梦吐恶食,饮酪乳等,及吐酪等,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问:若某乙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即犯「不说四众过戒」;若某乙未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毁犯「不妄语戒」,而此两戒皆为十重戒,某乙该如何是好?某乙面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是否有更的解决办法?答:十重戒和五戒中的「不妄语」主要是指大妄语──未证言证──而言。未证解脱果而言自己已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未开悟而说自己已悟,乃至妄说已经即身成佛等;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内相分以及能够观察内相分非常清楚明白,都是意识境界所摄,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怎么可能是释迦世尊所说的正法呢?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行者谎称“观想成就可以成就至高无上以及最究竟的佛法”,本身就是大妄语,乃是欺骗众生的不如实语,已经违背菩萨戒的十重戒之一的大妄语,乃是让众生下堕的不善法,根本不是佛所说的正法。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弟子性障深重、习气深重、业障深重,身、口、意犯下了杀、盗、淫、妄、酒,自赞毁他、诽谤三宝、破和合僧、讲四众过、故嗔、故悭等十重戒。今在佛前至心发露忏悔(把所犯过失在佛前如实发露)……恳求诸佛菩萨摄受弟子,哀怜弟子,放光加被弟子业障消除、性障淡薄,,以后永不复造。福慧增长、善根增长、道业增上。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修学正法,早日明心见性,早证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你不能保住人身的话,你又怎么能够证菩提果呢?我们又再多引一句经文来给大家看,这个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所讲的:【若犯十重戒者,所修三贤十地果证来世尽失,亦失于戒体。】从这经文里面,这个经文写得很明白,就是菩萨如果犯了十重戒,哪怕你之前成就的果位不管是在三贤位也好,乃至于你入地了,初地、二地、三地都好,只要你犯十重戒的话,所修的三贤十地的一切 | admin 2018-07-22 |
|
|
若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人身,何况能证解脱果及佛菩提果?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世尊曾告诫:菩萨十重戒应当严持不犯,尽未来际,永不弃舍;若不持此无尽戒,不得成佛。复云:若犯十重戒者,所修三贤十地果证,来世皆失,亦失于戒体。亦如《大般涅盘经》卷七,佛云:「有犯四波罗夷乃至微细突吉罗等,应当苦治众生。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一切众生虽有佛性 | admin 2018-07-22 |
|
|
如果是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那就从头到尾都是明讲双身法;像这样的藏传佛教密宗,您愿意学吗?假使您受了菩萨戒,或是已受声闻戒而出家了,学了宗喀巴的两种《广论》以后,铁定要下无间地狱的,因为那是严重毁破十重戒的。假使你受了五戒,学了双身法,也是要下堕一般地狱的。如果一般人学了双身法而且与喇嘛上床实修了,那可是师徒乱伦啊!因为一定要经过第三灌的师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好相?如《梵网经》卷2说: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者,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这是《梵网经》说的「见好相」。而《广论》145页说:【好相者如《准提陀罗尼》说:「若于梦中梦吐恶食,饮酪乳等,及吐酪等,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十重戒中有故嗔,这故嗔和恶口有关系。大致上来说,恶口有两种:第一种是大声的叫骂,或者是说声音不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颜悦色的,但是讲话的语气却是尖酸刻薄,这也是属于第一种的恶口;第二种恶口是脸色大变,他不跟你大声讲话,但是板起凶恶的脸孔,脸色铁青来和你说话,这也叫做恶口。又譬如,讲话大声叫骂,或者以三字经啊五字经来骂人,那当然更是恶口了。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至于进了我们会中悟了以后也不一定都能分清楚,有时连十重戒都不一定能弄清楚,所以有时不免犯了两舌的过失。这种现象很平常,所有道场中都有,只有久学菩萨能弄清楚,所以看似粗浅的法不一定粗浅;譬如一般人认为深信因果,正解因果,是很粗浅的道理。他们说:我懂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因果道理真的懂了吗?我告诉你:因缘果报的道理,有时连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在菩萨道里面是很不好的行为,完全与菩萨道的精神违背,因此故悭在菩萨戒里面,是属于十重戒之一。因为如果故悭而一毛不拔,那反而不如一般世间人,如何称为菩萨呢?世间人或一般慈善团体,也多普遍地在帮助众生,这也是大家平常都很容易看得到的。有悭心的人,必须逐渐透过修学布施之行,而远离悭贪之心;因此在经典里面的开示说:“檀施为刀,破悭吝贼。”这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十重戒中有故嗔,这故嗔和恶口有关系。大致上来说,恶口有两种:第一种是大声的叫骂,或者是说声音不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颜悦色的,但是讲话的语气却是尖酸刻薄,这也是属于第一种的恶口;第二种恶口是脸色大变,他不跟你大声讲话,但是板起凶恶的脸孔,脸色铁青来和你说话,这也叫做恶口。又譬如,讲话大声叫骂,或者以三字经啊五字经来骂人,那当然更是恶口了。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受菩萨戒之后,只有犯戒但不会失戒,直至未来际都跟随着我们,唯除犯十重戒。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精神,让这个人心开意解,产生了喜欢受菩萨戒的心,然后我们才为他传菩萨戒。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犯戒,即使是犯了十重戒——除了诽谤三宝——十重戒中任何戒犯了,罪都比不上无生法忍现观境界的泄漏。你们不知道那个厉害,但诸地菩萨都绝对不会去犯,因为他们都知道严重性。所以忍,诸位要有这个观念:证悟了,要能忍得住。当你忍惯了,有一天也许你在素食店用斋,旁边也许正好有两、三个人正在讲开悟的内容,讲得天花乱坠;你一听,差点儿就喷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一般的菩萨戒,譬如《梵网经》、《地持经》、《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是违犯了十重戒以后,戒体就失去了,戒罪存在,也失去菩萨身份;但可以重新受戒,重新保有菩萨身份。在戒体上,声闻出家戒也一样,违犯了重戒以后戒体就失去了,就不再是僧宝了!但是殷重忏悔而见好相以后可以重新受戒,再重新获得一世的戒体。但是这个优婆塞菩萨戒,犯戒之后不会失掉戒体,只有舍寿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戒更进一步,在十重戒里面,戒不能卖酒,所以卖酒本身就是罪恶;酒虽然本身不是罪恶,但是卖酒本身是罪恶,因为卖酒会坏了众生的心性,让众生堕落,所以菩萨是不能卖酒的,菩萨卖酒比喝酒的过失还大。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喝酒会引生哪些罪恶呢?在经典里面,有说了哪一些东西呢?喝酒会促使烦恼业障的现行,我们喝酒的时候自然而然你的心智就会昏沉,心智就不明,所以就容易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犯了十重戒当中的其中一戒。他受菩萨戒是在别的地方受的,但是他当时受戒以后,对于这个戒不太在意,所以他犯了戒罪。当他来到讲堂以后,在讲戒律的当中,讲到会下地狱的这一部分,他感觉很恐慌;他发现自己犯了重戒,可能会下地狱;所以他跟我说,他想把工作辞掉天天忏,然后要忏到好相出现。我就跟他说:你可以天天忏,但不必把工作辞掉;只要你诚心忏悔,然后每天忏应该会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