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且天界的护法菩萨们也都在保护着我们,如果我们发愿要成行菩萨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开悟明心,天界的护法菩萨天人们都会来守护着我们,让我们不会遭遇横难,可以不惊不怖安隐的修学道。------《正觉电子报第120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张善思居士 admin

2020-02-21

有许多人在学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admin

2020-02-21

可是从痴而生的邪见,在世间法上当然有,但是门之中更多!至于一切外道就全部都是因为痴所引生的,他们都是因为邪见业而产生邪见业道。我们如果确实知道十恶的业与道的差别,也知道十恶业道无非就是从意业的贪、瞋、痴而转生的:也就是由于意业的贪、瞋、痴,而产生了口的四业,产生了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这个口的四业;产生了身的三业----杀生、偷盗、邪淫----这样子的恶 admin

2020-02-21

事实上无作戒的成就,跟我们把菩萨的教导,确实融入自己的修行中,而能够真正依教奉行,也是一样的道理。把法的正知见放在心里面,透过在实际历缘对境中去观行验证、去真正了解与领受,那就可以真正确实履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得到真正的功德与解脱受用。这样对于学人来说,是会非常深刻的,而不再只是知识而已;因此未来世只要有相应的因缘,这些法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 admin

2020-02-21

虽然别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他跟平凡人有多大的差异,可是他的道业却是在快速前进中,因为菩萨已经融入六尘中而行菩萨道了;如果能够摄护诸根,内心安住于正念,就能够依据菩萨的教导,而能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就是在身四威仪行住坐卧中绝对不造诸恶,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都不做,因为既然已经走上修行之道就要不作诸恶,否则就违反了当初自己的发心,并且要成 admin

2020-02-21

这些道理何谓轻?何谓重?无妨请菩萨们自己去参阅《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世尊在那一部经典里面,为我们演说了非常详细、非常清楚!《优婆塞戒经》说到:【凡所作事先当系心修不放逸,作已、作时亦复如是修不放逸。】(《优婆塞戒经》卷6)换句话说,就是刚刚讲的,既然是菩萨戒心地为戒,在心地一个念头还没出来,还没在脑中形成相应于语言文字的口行,乃至说出来成 admin

2020-02-21

增长菩提种子的过程中,菩萨会遇到一些挫折,因此就会开始想:我是不是可以成?我这样真的有办法成吗?因此就会产生怀疑。那我们来看到说,即使在阿含部的一个经典里面《增壹阿含经》里面有说到,有位长老比丘他年纪很大了,他又很难用一些思惟的方式来接触这些深邃的法,因此他对于这二乘禅观都很难入手,可是即使这样他对于大乘禅法、大乘真正的解脱法,他是有信心的, admin

2020-02-21

可是菩萨应该要在这里想,我不应该执著过去生的这些业种,我不应该执取那些窄小的心量,我不应该用人的眼光、用人的角度来思量这一切的行为;我应该依于陀的教诲,用菩萨关怀众生的角度,然后方便在这过程中,对他显露出应有的菩萨的威仪。所以菩萨在这过程中就会开始改变自己,这作意的话就会比较强烈,因此在跟对方再次解释,或是能够有解释机会的时候,就会很客气,这客气 admin

2020-02-21

有一部经叫作《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就有提到:见他得利,心不欢喜;障他得利,为作留难;见他行施,无随喜心。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资生受用,以及威势就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告诉我们,这个法界完全是相应的。如果你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可是你心里面总是摆了一个不随喜的心,心里面偷偷摆起一张臭脸,甚至看到他想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想办法去阻挠他、想办法作 admin

2020-02-21

说: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样的状况?其实是众生对我们所施加的恶事,前面骂詈挝打恶口恶事等,这个在世间法上,大家都很常能够看到;不过就是说,既然我们讲的是说你要能够行这个菩萨道,要作出世间的忍的话,当然这些世间忍里面很常会碰到的境界,你在出世间忍的时候,也必须要能够甘之如饴。那贪瞋痴指的是众生的贪瞋痴,这个部分倒是要请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您是属于哪一种人呢?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骂我们,我们也同样回骂过去,那我们和他不也是一样吗?并没什么殊胜之处啊!因此我们应该效法世时,世尊对于心高气傲的外道破法者,总是心平气和的为他们一一解说,以善净心来回报外道的恶心;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的一千五百位阿罗汉,来帮助世尊弘扬法,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努力效法的地方啊!第二、要观无常想,才能获 admin

2020-02-21

又菩萨修学菩提道,所需时间久远,没有不犯戒的。所以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才会开示:【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告诉大众两件事,一者:菩萨修学菩提道的时的很久远,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以后,才能成。所牵涉到的:要如何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行,尤其是意行的部分,最不容易防护,只要心不在正念而到处攀缘,就已经犯戒了,所以没有不犯戒 admin

2020-02-21

须菩提是一位回心大乘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也是陀的十大弟子之中解空第一的尊者。释迦世尊在弘法四十余年的后期,在宣讲《法华经》的时候,曾经为因缘成熟的弟子们授记未来将会成,以及成时的名号、时劫、有多少弟子众等种种情形。在当时已经入初地的须菩提,也有被授记,但是他还需要再供养三百万亿那由他之后,才能够成;这个时间是当时法华会上,被授记的大弟子之中 admin

2020-02-21

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但是有个人误会法,落到离念灵知之中,他却反过来破斥你说:你悟错了!你是大妄语,你得要下地狱!离念灵知心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经不单是慢或过慢。明明比别人差很多,却自称是胜过别人,这就叫作慢过慢。第四种叫作我慢,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也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慢。譬如 admin

2020-02-21

说:这样兼具世间与出世间的福德和快乐,才是真正的福德和快乐。接着,我们继续从第三辑第85页开始说起,我们来看看经文内容: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者思惟。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 admin

2020-02-21

接着,还有六法能够自利、利他,这六个法就是:念、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一般来说,子们对于应该要念、念法、念僧,心中都能信受不疑;但是对于为什么还要念施、念戒、念天,则是心中有疑无法信受。各位菩萨!我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 admin

2020-02-21

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三昧分〉卷8中的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因此,对于自己的不如法行为,心怀惭愧心,乃至菩萨都要以上位菩萨为学习目标,常怀惭愧虚心学习。这样对于自己的戒行,乃至种种修学的成就,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admin

2020-02-21

法光明者:谓如有一随其所受、所思、所触,观察诸法;或复修习随念等。依身光明者:谓诸有情自然身光。当知初明,治三种暗:一者夜暗,二者云暗,三者障暗,谓窟宅等。法明能治三种黑暗:由不如实知诸法故,于去来今多生疑惑;于法等亦复如是,此中无明及疑俱名黑暗;又证观察,能治惛沉睡眠黑暗,以能显了诸法性故。以上这一段文章中,圣弥勒菩萨说:能滋养增长昏沉、睡眠 admin

2020-02-21

我们不妨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像《说阿弥陀经》中圣教开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极乐国土。(《说阿弥陀经》)另外,像《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白:若众生心忆,现前当 admin

2020-02-21

谓或念、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沉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沉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沉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