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过了一会儿,四祖在懒融禅师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懒融禅师见了,心里畏怕,不敢上坐。四祖趁机点拨道:犹有这个在。四祖的意思是说,你学佛那么久,还没有达到无相的境界,还有佛相在。懒融禅师不明白个中的妙旨,于是向四祖顶礼,并请他宣说法要。四祖道: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对他的悟道经过是这样记载的:初见六祖,法海禅师便问:“即心即佛,愿垂指喻。”六祖道:“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禅师一听,言下大悟,遂以偈赞曰:“即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随语随答,普现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志诚禅师再次礼拜,并进一步问六祖:“如何是不立义?”六祖道:“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自由自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法达禅师听完六祖的偈语,顿生惭愧,连忙向六祖忏悔道:“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疑问。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六祖道:“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法达禅师回答道:“学人愚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六祖道:&l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智通禅师又问:“三身的含义我已经明白了,那么四智之义又是什么呢?”六祖道:“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邪?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六祖道:“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恶一切诸法分别心也。”行昌听了,大为惊谔,说道:“和尚所说,大违。”六祖道:“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行昌道:“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经说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六祖道:“《涅槃经》吾昔听无尽藏比丘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六祖问道:“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智常禅师道:“学人近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至吉州遇人指迷,令投和尚,伏愿垂慈摄受。”六祖道:“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吾与汝证明(大通和尚跟你讲了些什么,你告诉我,我给你辨明真伪)。”智常禅师道:“初到彼三月,未蒙开示,以为法切,故于中夜独入方丈,礼拜哀请。大通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之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你是个 | admin 2018-07-20 |
![]() |
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经典。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后来,他又投当阳玉泉寺神秀禅师座下,学法三年。武后久视元年(700),神秀禅师应诏入洛阳宫中弘法,神会禅师于是离开了玉泉寺,“效善财参问”,“裂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玄策禅师一听,便乘机点拨道:“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以前,无师自悟,是可以的),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玄觉禅师于是央求玄策禅师道:“愿仁者为我证据。”玄策禅师道:“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玄觉禅师于是随同玄策禅师,跋出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怀让禅师十岁时,就雅好佛书,有出家相,不染俗贵。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行脚路过他的家门,看到怀让禅师炳然殊异,知其不凡,便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怀让禅师十四岁时,即辞亲前往荆州玉泉寺,从恒景律师落发,学习戒律,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受具足戒之后,他又继续学习律藏。后来他发现,象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力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怀让禅师问:“大德坐禅图甚么?”道一禅师道:“图作佛。”怀让禅师于是拿了一块砖,在庵前的一块石头上使劲地磨。道一禅师问道:“磨作甚么?”怀让禅师道:“磨作镜。”道一禅师非常好奇,说道:“磨砖岂得成镜邪?”怀让禅师道:“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道一禅师于是问:“如何即是(怎样做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初礼马祖,法常禅师便单刀直入地问:“如何是佛?”马祖道:“即心是佛。”法常禅师言下大悟。开悟后,法常禅师离开了马祖,前往四明(今浙江宁波市西南)仙尉梅子真昔日的隐居地,结茅隐修。唐贞元年间,盐官齐安国师(马祖)座下有位僧人,因在山上採集拄杖,迷路了,无意中来到法常禅师隐修的庵所。那位僧人问法常禅师:“和尚在此多少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三个公案,第一个僧人从空间上问什么东西比天地更大,第二僧人从时间上问世界开始之前和世界结束之后是个什么状态,第三个僧人问如何是无心,他们问的方式尽管不同,但都涉及到心性或者说佛性的问题。灵默禅师的回答很有意味,值得我们细心地去品尝。盖真如佛性无形无相,不即一切法,亦不异一切法;始终不离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即通三世始终;此性非动非静,然又不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夫大道无中,复谁先后?长空绝际,何用称量?空既如斯,道复何说?”“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镜,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马祖道:“来此拟须何事(到这里打算求什么)?”慧海禅师道:“来求佛法。”马祖道:“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慧海禅师道:“阿那个是慧海宝藏?”马祖道:“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慧海禅师一听,当即“自识本心,不由知觉&r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说完佛将弓箭折断扔了。石鞏慧藏和西常智藏,都是马祖的入室弟子。慧藏禅师的名气虽不及西堂,但其机锋峻辩,却不让于西堂。有一天,慧藏问西堂:“汝还解捉得虚空么(你还懂得把捉虚空吗)?”西堂道:“捉得。”慧藏道:“作么生捉(如何把捉)?”西堂伸手,作出撮虚空的样子。慧藏禅师道:“汝不解捉。”西堂于是问道:“ | admin 2018-07-20 |
![]() |
马祖一见,便觉得他不同寻常,于是笑而戏之曰:“好一座巍巍佛堂,只可惜其中无佛!”无业禅师一听,连忙向马祖顶礼道:“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对于大小三乘的义学,我略知其大旨。我曾经听说禅宗宣扬即心即佛的道理,对此,我尚未明了)。”马祖道:“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铁船水上浮。”庞居士的女儿灵照,修行也非常好。父女俩还经常一起斗机锋。有一天,庞居士问灵照:“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灵照回答说:“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庞居士问:“你作么生?”灵照道:“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邓隐峰禅师在公开的场合既显神异,担心被人理解为有惑众之嫌,于佛法不利,来到五台山之后,即决定在金刚窟前示灭。他先问信众:“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信众道:“有。”邓隐峰禅师道:“还有倒立者否(还有倒立而化的吗)?”信众道:“未尝见有。”邓隐峰禅师于是倒立而化。奇怪的是,他的衣服居然整整齐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