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教讲教理的时候,要求的是正信。这个正信的部分,不是愚信,不是迷信,也不是盲信!这个部分讲的是智信!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要有智慧,要如理作意的思惟之后,把听闻来的教理成为自己的见解,这个就是所谓的要有智慧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我们也要求大家听闻教法的时候,要没有慢心!因为没有慢心,你才能够至心的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我们继续谈世间凡夫如何能进入到法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对教三宝及法的信心。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 三摩地

2018-07-21

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是真实可证呢?也就是说,不管是解脱道或者是菩提道,所证的法一定是真实而不是虚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说五阴十八界本身是藉因藉缘而出生的,不是真实的,你要去求证解脱道的话,那么所证的一定是真实。也就是说,你对于生灭法本身已经如实了知了,既然它是生灭法,它就不是真实法;那你证的解脱道所依止的,如果还是生灭法的其中一个法,譬如说意识心的离念灵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 三摩地

2018-07-21

这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甚至也有身分卑贱至当妓女的;而这些善知识们─也就是说这些菩萨们─在世间法中的身分是随缘的,并不确定或执著一定要现哪一种身相;所以真正在修学道的时候,不可以依表相来观察。那么平实就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大略举出来说(只举出他们的身分与名称就好,参访请法的过程与内容就不说了)。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 三摩地

2018-07-21

唯然敬承尊教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倒。妄生染着。为渴爱所逼如逐焰之蛾。是故智者舍而远之。未曾暂起爱乐之想。时比丘尼。闻说是已。心喜悦豫。意转调伏。尔时世尊。知比丘尼心意柔软。离诸恼障。 三摩地

2018-07-21

谓(1)信心(起清净信之位)、(2)念心(念持不忘之位)、(3)精进心(专心一意,修善业之位)、(4)定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之位)、(5)慧心(明确了知诸法皆空之位)、(6)戒心(受持菩萨的清净戒律而不犯过之位)、(7)回向心(将修身的善根,回向于菩提、悟之位)、(8)心(护持法,守住己心,不使起烦恼之位)、(9)舍心(住于空理而不执着之位)、(10)愿心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来看看在《中阿含经》中,另一个陀所说的故事:有一个时候,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安住,有一天黑夜过了,在一清早,世尊就着衣、持钵,然后进入舍卫大城去托钵乞食。这一天,陀走向鹦鹉摩纳都提子的家,那一天刚好主人都提外出不在,都提家中养着一只大白狗,大家都很爱护这一只狗,对它就像对人一样的宠爱,以美味的食物、精致的床具来供养这一只狗。当时大白狗正在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依凭学术观点来理解法,就批评禅宗那个法都没有一个次第,一悟就说那就是了,然后禅宗的禅师就这样印证,不像南传法次第禅观,可以循序而进。禅宗没有方法、没有次第,那要怎么学?都是由着禅师们自己说的,这有什么标准呢?然后他就断定,禅宗这都叫作自由心证。这些话从表面上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可是从般若的实证来说,可就没道理了。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的见道,其 三摩地

2018-07-21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的正法——开悟须具备之因缘条件——平实导师有云:“真开悟,须转依真如之清净涅槃自性,使我见我执及种种烦恼不能再影响到自己,有解脱的正受,智能的正受,对此真如有忍法生起,才是开悟圣人。纵使知道密意,而无此功德,仍然不是真正开悟。”缘于末法之世,有善知识平实导师,秉慈命、续法脉,创立教正觉同修 三摩地

2018-07-21

从此不怀疑世间有,不怀疑世间有法,不怀疑世间有出家、在家的四向五果十地菩萨。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修法,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成就道,永离断常二见,因此戒禁取见随后跟着也断了。从此这位菩萨初果,依道共戒而住,他从此不会受到世尊以及世间所施设的各种有相的戒所束缚。他的见地,也不受世间的各种人为的施设所束缚,也不随世间所施设的法则来进行他的心行。但是他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的时候,也就是说要谈一谈阿弥陀所摄受的众生根器,以及往生后证果的差别。念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 三摩地

2018-07-21

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三摩地

2018-07-21

无相念之心。(15).能看见话的前头的心。(以上诸心皆常见外道之常,其实非常。)(16).没有如来藏真如,一切皆空,一切法缘起缘灭,无无法无僧,亦无解脱。(此乃断见,依常见之心而有。)二、辨正:三、唯如来藏(阿赖耶、庵摩罗识)异熟性故,其体永不坏灭而内容有变易、有作用,故成时能变为真如,故非常非断。如来藏于五位中及无余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无常。不生灭之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 三摩地

2018-07-21

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说不增 三摩地

2018-07-21

妄心永远不能转变成真心(上)杨正旭老师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妄心永远不能变成真心。为什么要讲解这个主题?因为一个学人,如果说他修学的方式是要把妄心变成真心,或者是说他直接把妄心当成真心,用这样的修学方式不要说修上三大阿僧祇劫,即使修上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也不可能开悟,更不要说是成!但是很多学人,他其实是落入这样的状态,但事实上 三摩地

2018-07-21

(《圆悟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克勤圜悟禅师说:悟后只要转依自心如来一味一相之清净无我真如法性而行,自能于历缘对境中不夹杂一切烦心琐事,纯依真心一心而住时,心境就洞然无遮,没有爱憎而又离于虚妄之取舍,不分别彼真心与五阴我,也不作得失之分别,于一切法中坦率自然的安住,因为一切法都是我自家真心宝心不思议处、清净圆明妙心所受用之物罢了。悟后觉知心应该依此 三摩地

2018-07-21

毕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只要有长远心,无论因缘深浅,到最后还是会悟入甚深法,得到法最究竟的义理。 (原标题:如何悟得深、悟得真)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