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是因为诸佛为了要度化众生,所以祂也要培养未来的佛种,所以建立了僧宝,由这个僧宝来领导大众,然后让他来度化众生,让他能够培养他将来能够成佛,目的是这样。可是这个领导大众的人----这个僧宝,他一定是要遵守律则的,他要信受佛法,也要信受诸佛。如果这个人他不信受有佛陀--不信受有阿弥陀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他也不相信法,不相信真的有第八识如来藏,那他一定不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净秽存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烦恼执着而不能成佛。”因此在大乘法中只论证量高低,不论在家、出家、男相、女相。譬如《大宝积经》中记载,无畏德女为了消除舍利弗尊者怀疑其是否能转变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说:“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说完,即转女为男,佛为他授记后又现比丘身,最后再回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的同修道友们,若有机会受戒、持戒,就不该放弃,更应当发大心,未来若有机缘能够受持菩萨戒的话,也应当要把握机缘去受,因为功德无量故,利益众生故。并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戒律在您的佛道上面所扮演的角色,《优婆塞戒经》卷六:「是故经中说七种业有作无作,如人重病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 三摩地

2018-07-22

”这很明显就是从理和来说,因为一切的僧都是五阴所作,如果离开五阴尚且没有我的存在,何况能有僧呢?而且每一个众生五阴的一一阴,能缘及所缘的境相都各不相同,但都不能独自现行运作,而须多阴和合积聚才能现行运作。譬如:行阴必须有色、受、想、识四阴才能现行运作;想阴必须有色、受、识这三阴才能现行运作;受阴则须有色阴、识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运作;而识阴也须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做坏事就落在三恶道,一切众生都是做过坏事的,就容易落入恶道。所以,没皈依前:你就在轮回中流转。轮回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上一辈子的因缘带到这一辈子,这一辈子的因缘带到下一辈子。如果我们皈依的话:就会从这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解脱出来。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很久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皈依三宝修行,所有的三障都断尽了,脱离轮回而成佛。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 三摩地

2018-07-22

第六种众智,指的就是善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的智慧。第七种根智,指的就是要善于了知众生善根、不善根、信根、利根、钝根、有漏根,这样种种的轻重;以及说这个众生是可调伏,或不可调伏等差别的智慧。第八种就是分别智,指的就是要善于分别世间法、出世间法、有生死过失的染污法、没有生死过失的清白法、何者是能灭如来的相似像法、何者是能住持如来的真实佛法,等分别诸法的智 三摩地

2018-07-22

如《宝云经》卷六说:菩萨要依众生修诸功德,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无众生,终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为具佛道,以法供养为最第一,不以财施为真供养。善男子!具此十事(法供养),是名菩萨能善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在说完十种供养以后也说:如是供养,(正行供养)为最第一,最上最胜,最妙无上。如是供养,过去所说具一切种财物供养,百倍千倍, 三摩地

2018-07-22

4、性多哀愍,即于诸众生,常起哀怜悲愍,乐与其义,乐与其利,乐与其乐,乐与安稳;如是名为性多哀愍。5、心无厌倦,即于弟子善能教导,于弟子善行,善能赞叹鼓励;性勤精进,为大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是名心无厌倦。6、善能堪忍,他骂不报骂,他嗔不报嗔,他打不报打,他弄不报弄。于诸逼迫事,自推已过,以业之成熟为所依趣,终不于他发生愤恚;如是虽遭轻陵毁辱,堪能忍 三摩地

2018-07-22

为所化有情说时,现种种胜相,调伏众生,能以胜力折伏摄受一切徒众,是为如来身业清净。如来一切意业,与智俱转,入大众中,生起清净心为大众说法,除来众生的无明烦恼,是为意业清净。又说如来具足大悲,于一切众生,平等化度,于任何一个众生,未有不简择了知而暂时弃捨者,故如来究竟不捨有情。除了诸佛世尊,没有任何人证得一切种智,故亦无成就无上法者。如上所说,唯诸佛 三摩地

2018-07-22

意思是说,生长善根的方便行,首先就是于佛法僧三宝应当要生起爱敬心,因为三宝存在,代表著佛法还存在人间,人间还有佛教,众生可以依止它来安身立命。所以对三宝要有爱敬心,特别是修学佛菩提道的学人,于三宝所在更应当要生起爱敬心,才可能有证悟佛菩提的因缘。如何才能于三宝所在生起爱敬心呢?就是先要认识三宝,对三宝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生起爱敬心乃至归命三宝。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三归是指归依佛、归依法、以及归依僧,归当然是回归或者归向,因为众生无始劫来在三界中轮转生死,佛陀以大智慧觉悟解脱生死的大道理,慈悲为怀,为了救护众生示现在人间成佛度众,就是希望众生回归到无生死的彼岸、归向涅槃。因此想要离开生死流转,必须依佛的开示,依教奉行,那当然必须归依于佛,首先对佛要能信受,相信佛所说的法,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正法,如此才不会 三摩地

2018-07-22

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与我们一样是百年之身;如果我们将来人寿八万岁,那时如来应现时也将同样是八万岁,这就是生身。灭身是说如来的生身入灭度时留下的舍利,包括还没有火化之前的色身及三昧火烧化以后的舍利子。形像就是雕塑出来的如来身像。塔庙是供奉如来形像或舍利的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作自性三宝呢?自性三宝就是指:众生本具的法身,众生本具的真如本心,也就是众生自己的自性佛,这个就是众生的自性佛宝。众生的自性佛宝指的就是法身,指的就是真如,指的就是这个真如本心,这个就是众生的自性佛宝。当众生因为这样子了知有一个自性三宝的时候,而去求悟、证悟这个自性佛宝、证悟这个自心如来,而去了解自心如来里面到底有哪些法;那自心如来这个真如祂 三摩地

2018-07-22

那是否念佛求佛,佛菩萨才会保佑众生吗?《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世尊成佛后一直在关切每一个众生的善根是否成熟,没有成熟的巧设方便予以成熟;善根是否增长,没有增长的,巧设方便予以加持成长;一心一意在呵护每一个众生,默默的给予关心和加持,无论你是否有求佛菩萨,无论你是否有信仰佛教,无论你是否有给佛菩萨上供,这一切都不是佛菩萨是否护佑你的条件,佛菩萨是无条件 三摩地

2018-07-22

并发愿受菩萨戒,行菩萨道,度无量众生。然后静坐细读前段及第三节之说明,详细思惟,勤加练习,即能通达。若无圣像,望空而拜亦可,但需至心恳切,万勿轻忽。一旦通达,即依此法无相忆念拜佛。去除名号及形像,清楚地忆念所拜之佛,而不使忆佛之念中断。若觉忆佛之念不能清楚分明,亦可用“想”之法;如年青时,恋爱中的男女,各分东西不得见面时,朝思暮想一般;拜 三摩地

2018-07-22

佛以正确的知见来教授众生,也要座下的出家人都有正确的知见,有了正确的知见,才能去服膺,遵守戒行,而能够真正地证果,这样才是符合「僧」的说法。照《杂阿含经》的佛语,没有证果的小乘人,是很难有资格称之为比丘,以名实不符的缘故,如来认为如实地理解「正确知见」,是一切比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如实理解,进而审慎观察,而断除了对于三宝以及四圣谛的疑惑,仍然是属 三摩地

2018-07-22

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与我们一样是百年之身;如果我们将来人寿八万岁,那时如来应现时也将同样是八万岁,这就是生身。灭身是说如来的生身入灭度时留下的舍利,包括还没有火化之前的色身及三昧火烧化以后的舍利子。形像就是雕塑出来的如来身像。塔庙是供奉如来形像或舍利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