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八日斋日,四天王遣诸辅臣,观察世间,谁有作善恶者?何等众生有慈孝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颇有众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进、三昧、演散经义、持八关斋者?具分别之。设无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是时辅臣白四天王:‘今此世间无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道士,行四等心,慈愍众生。’时,四天王闻已,便怀愁忧, 三摩地

2018-07-22

《长跪合掌,三说三叩首》9、(维那白)发愿○○○,自受八关斋戒之日起(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称三拜》(维那白:大众起立)(维那独自唱诵自,大众从皈依接着唱诵)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 三摩地

2018-07-22

持此斋法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 三摩地

2018-07-22

“居士妇!云何名为尼揵斋耶?若有出家学尼揵者,彼劝人曰:汝于东方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杖。如是南方、西方、北方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杖。是为彼劝进人。或有想护众生,或无想不护众生。汝当十五日说,从解脱时,脱衣裸形,东向住立。作如是说:我无父母,非父母有;我无妻子,非妻子有;我无奴婢,非奴婢生。居士妇!彼欲劝进于真谛 三摩地

2018-07-22

有慈心愍一切众生。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日始随意所欲不复杀生。无怨恨心常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盗好施。亦不教人盗。常乐闲处。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随意所欲不复盗窃。常怀惠施乐闲居处。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不净行。常修梵行清净无秽而自娱乐。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不复淫妷。清净无秽犹如阿罗汉。尽形 三摩地

2018-07-22

又说伽陀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说众生三有苦 (原标题: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三摩地

2018-07-22

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蠕动之类。不加刀杖。念欲安利莫复为杀。如清淨戒以一心习。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淨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意。如清淨戒以一心习。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习。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 三摩地

2018-07-22

怜愍饶益是等众生故。对世尊前在大众中而白佛言。世尊于后末世像法起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之所逼恼。身形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目视皆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身卧本处见彼琰魔法王之使。引其神识将至王所。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善恶之业。悉皆记录授与彼王。王即依法问其所作。随彼罪福而处断之。是时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药师琉璃光如来及诸如来 三摩地

2018-07-22

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诸比丘。尔时。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时。四天王即往诣三十三天集法讲堂。白天帝释。天王当知。今诸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时。三十三天众闻之不喜。转相告语。今世间人。不贤不善。不好不类。无真实行。不供养父母。乃至不受戒布萨。缘斯罪故。诸天众减。阿修罗众当渐增广。诸比丘。尔时。世间若 三摩地

2018-07-22

汝于东方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杖。如是南方.西方.北方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杖。是为彼劝进人。或有想护众生。或无想不护众生。汝当十五日说从解脱时。脱衣裸形。东向住立。作如是说。我无父母。非父母有。我无妻子。非妻子有。我无奴婢。非奴婢生。居士妇。彼欲劝进于真谛语。而反劝进虚妄之言。彼人日日见其父母。便作此念。是我父母。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持斋的目的是求人天善法,求生天享福,就属于求报不清净!菩萨持八关戒斋所求的果报,应当把它回向佛菩提的证量次第增上,迅速成佛,早日广利有缘众生,这才是求报清净。如果这六种清净都具足了,就叫作三归的清净斋法,不只是净三归,也净八戒斋。佛说这样清净三归和八戒斋有大功德:善男子啊!如果能清净三归依,而且受八戒斋清净,除了五逆罪以外,一切罪都可以消灭!所 三摩地

2018-07-22

又说伽陀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说众生三有苦佛说斋经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着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问维耶。沐浴何早。对曰。欲与诸妇俱受斋戒。佛言。斋有三辈。乐何等斋。维耶长跪言。愿闻何谓三斋。佛言。一为牧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道众生,善恶夹杂,也可以列入恶道)。(《十善戒经》云:持八关斋者,一、不堕地狱。二、不堕畜生。三、不堕饿鬼。四、不堕修罗。故此八戒,又称八种胜法。)五、福报优厚如果有人担心因世乱米贵,会遭受饥饿之苦,那么就必须受持斋戒。《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皈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但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有开示说,僧宝也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第一义僧,指的还是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如来藏祂无形无色,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也无能烧害,不可思议,唯证乃知;祂才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福田,祂从来无受无取,具有无量诸功德法,常不变易,所以名为第一义僧。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法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法宝有三个层次:第一法宝,指的仍是一切众生都有、与佛无差无别、自性本来清净、无生无灭的如来藏,又称为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世尊又说,一切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因为诸佛为了要度化众生,所以祂也要培养未来的佛种,所以建立了僧宝,由这个僧宝来领导大众,然后让他来度化众生,让他能够培养他将来能够成佛,目的是这样。可是这个领导大众的人----这个僧宝,他一定是要遵守律则的,他要信受佛法,也要信受诸佛。如果这个人他不信受有佛陀--不信受有阿弥陀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他也不相信法,不相信真的有第八识如来藏,那他一定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