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三界六道凡夫众生,执著有一个蕴处界我,以蕴处界某一法为我(或者以色蕴色身为我,或者以识蕴觉知心的我,当作是我),执著这五蕴我是真实有,把它当作是真实我,因此世世不愿弃舍,每一世舍报之后,这真实我—本心如来藏—就为他再造一个下一世的蕴处界我,因为这样的缘故,就世世流转在三界六道当中,受生死苦无法出离。所以阿含解脱道初转法轮时期,世尊为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说,第八识如来藏就是因果的所依,众生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种种差别,你所造作的业行,全部都聚集在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当中;而如来藏就是如实履践因果律则。四、从实证的角度来说,佛教乃是男女平等,不会是重男轻女的。1.从世间法的实证来说,佛教是平等而不会重男轻女。禅定的实证乃是世间法,禅定实证在佛法中是通外道,通世间的,佛法中也实证这个世间禅定。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仅佛教不是重男轻女,佛教而且是实践男女平等的;不仅是男女平等,而且是各类职业、各类种性的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全部都是平等平等。所以,佛教不是重男轻女,男女在修证的机会上也都是平等;不仅修证的机会上是平等,男女在实证的内容上也是平等平等。因此,从实质面来说,佛教都是平等而不分男女差别的。所以在佛教的立场来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因为佛教所说,都是依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说我们的心虽然在红尘里面,可是我们对于名利是淡泊名利的;而我们也知道,我们在做这些世间法的同时,实际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有更高的指导原则,那就是菩萨道与众生同事的道理;我们藉由这个生生世世跟众生同事的道理,然后一边自己修行,一边也能够跟众生广结善缘。像这样子,有了中心的思想,有了目标,有了原则之后,菩萨在名利里面不会迷失自己的话,那又何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时双方结下恶缘,在未来生中,事情可能重演,但角色互换,众生便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一再演出这种无奈的悲剧。这就是‘恶的循还’。无奈的悲剧,是否有终止的一天呢?这要求我们一方面是忏悔过去世自己对眷属所造下的伤害,今生甘受一切的果报。另一方面,以‘最积极’的态度,来善待对方,慈悲对方,忍辱对方,即使再大的恶缘,终有化解的一天,进而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味、触等这五尘境界;而这一切有情众生所见到的五尘境界,其实并不是色身之外的五尘境,而是由五扶尘根摄取了外五尘的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五胜义根大脑中,而由如来藏把这些电化学讯号,转变成为好像身外的五尘境一般,其实都只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相反地,佛教把贪欲跟瞋恚、愚痴并列为障碍众生修行的三毒;像《法句譬喻经》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有一个有钱的长者,看到自己熟识亲友的儿子,因为父母早逝,不知生活理财,把父母留下的财物都花光了,只能每天行乞求生。长者可怜他,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作妻子,还给了他屋宅、车马、奴婢及无数的资财,让他成立门户。可是这个年轻人懒惰成习,生活毫无计划,不知量入为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已经立下誓愿而愿意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希望能够一世又一世的来行普贤行,来利益一切众生,这样自利利他而最后成就佛道;所以,菩萨们除了成就自己如来藏心中所含藏的善净种子作为因之外,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助缘来辅助自己的成佛之道。而因为努力的依于圣教、依于智慧而修,这样一世又一世与众生同事利行、收集种种的缘之中,而当中有的缘,乃是帮助佛道的进步成为助缘;然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方圆相,如尼拘陀树王;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七处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缺骨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善能分别善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无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佛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深入观照人类实际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之后,由那些优先发起悲悯之心,救世之心的人,他们通过听闻过去世诸佛的教导,再经由自己不断的闻思修证,不断的利益众生,累积福德和智慧,最终达到究竟的解脱与成佛之境,他们在成佛之路上所实证的每一步直至最终的究竟解脱所产生的智慧,是人类一切困境的终极解码,而外道法与佛法的分际也在于此,任何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部片非常的精采,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坏人?当然葛格我在这边不是要讲这部片的剧情!而是要说我们每个众生也都像这个女子一样,我们每一世都忘记了往世的事情了!我们就象是得了失忆症那样,前世或往世所有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了!女主角每天醒来隔壁都睡着一个男人,那人说是她老公,但她都不记得那人是谁?这就像我们都有隔阴之谜,我们这一世都不记得往世的事情!因为记忆是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一般人是不急求入涅槃,可是声闻法的这些比丘、比丘尼,他们是急求入涅槃的;所以说就声闻法道而言,他们是高于这些众生的,乃至他们认为他们是高于菩萨的。可是在大乘法里面就不是这样子,大乘法里面最后是要成佛的。如果是修声闻法,他入了无余涅槃就永不成佛,所以在大乘法里面是不能入无余涅槃的。所以依声闻法而修入无余涅槃的这种解脱,它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邪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3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现在恶果。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恶色力,饥渴长命,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果报。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就是邪淫的果报。(2)您所谓的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比丘。思惟观察。若人三种恶不善业。所谓杀生、偷盗、邪行乐行多作。彼决定受合大地狱。受苦恼处。1。在不应该行淫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不正确观察,觉得这样也可以,而喜乐欲邪行众生何业。生初大量受苦恼处。彼见有人。不应行淫。不正观察。乐邪欲行。生彼大量受苦恼处地狱之中。受大苦恼。所谓炎热锋利铁矛。刺令穿彻。以彼铁矛。从下刺之。背上而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圣境故人来》部落格也常常推出好文章!里面的版主和一些菩萨写手都是葛格我认识的!最近有两篇「生活中的佛法」:【结婚好修行】与【终身大事】这两篇,葛格我看了也获益良多!而我一看就猜出是哪两位菩萨写的,分别是菩萨A与菩萨B!两位菩萨都是证悟的久学菩萨,因为从他们的文笔与写的内容,葛格我一看就发现是认识的人!所以刚好遇到他们时就说您那篇写得真好!那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刚好之前与菩萨讨论到男女欲的问题,有的男性菩萨认为对异性(女人)不要相视而笑,以免异上自己!关于这一点葛格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当菩萨的当然要尽量减少男女欲,乃至往离欲的道路!但看见异性也不能故意不看对方,因为这样很没礼貌!应该还是要有礼貌性的微笑乃至互动!因为我们当菩萨的目的是摄受众生,而转依如来藏后应该不落在男女相,只是依照发起少分或多分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经论中所开示欲界六天的境界,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欲界诸天越往上层的境界婬欲越淡薄,若是到了色界的初禅天,就说是离欲的境界(离欲界欲),色界天人根本没有男女的差别,当然连想看异性的念头都不会有了,更何况会有等而下之的淫欲诸行呢?而现今的假藏传佛教、密宗教主张男女双修可以即身成佛,从如此邪谬的教理,就可以确定教所传的法绝对是欺骗众生的!因为菩萨见欲、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菩萨道是三大无量数劫的事情,所以菩萨道应该要让自己过得快乐!如此才能长远的走下去!过得太痛苦那很快就受不了了!因此葛格我之前才写了一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过得快乐!当然有的人想说生在不好家庭也可以磨练!那也是很好啦!但葛格我不会发这样的愿!我都是发愿生在好的菩萨家庭!乃至我都发愿要有好的菩萨眷属!也就是要找到好的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使如佛教,强调在修行方面众生平等,但在现实社会中,其伦理思想也无法脱离现实社会的实际。妻子事敬丈夫十三条中最后一条,供养沙门梵志,这是佛教宗教道德的体现。沙门和梵志都是指修行之人。古代印度宗教修行者多以乞食为生,佛教也不例外。因此这一条规定,当有托?乞食的修行者上门之时,作妻子的应当善待供养。据佛教教义,供养沙门梵志,是为将来种福田,妻子行此事,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