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同样的道理,极乐世界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世界,乃至十方佛国净土,都是释迦佛陀为此界五浊恶世众生所开示往生继续修学佛道的方便道,并且世尊也于经中说明如何实证的资粮与方法,但这些实证却必须众生配合实践,待自己该有的因缘资粮具足成熟,就能于此世或舍寿后亲见弥陀世尊或药师如来。足见极乐世界、琉璃光如来世界,乃至十方佛国净土,都是真实存在的。一般佛弟子唯有信佛 admin

2018-08-05

其实都不是佛戒,都是外道人为施设的非戒言戒,本质是恶邪戒!佛陀早有预计,末法时期,邪师多如沙尘,充满阎浮提五浊恶世之中。所谓上师也概莫能外,如果一味视上师如佛,唯命是从,作大供养,邪师往来白衣之家,所到之处,家财耗散。更为恐怖的是遭遇谄曲不实的外道邪师,被精神控制,邪见入心,行诸邪行,堕落魔道,断己慧命,求出无期。所以,陈宝生的东窗事发,实实在在掴 三摩地

2018-07-23

但经中为何又说菩萨代众生受地狱苦?答:经中有说不可思议的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故意示现逆增上缘来显发成就诸佛无量功德,如经中说提婆达多菩萨摩诃萨示现的「微密妙行大方便」,乃是为了成就、显示五浊恶世释迦世尊的功德无量,这也是因为菩萨摩诃萨基于大悲心救护众生的关系,为了利益我们这种五浊众生,所示现受地 三摩地

2018-07-23

(萧平实著,《阿含正义》第一辑,台北,正智,2006,页103)诸佛常法有三会说法,因为众生根器要由声闻会、般若会、方广会的次第修学方有可能迈向成佛之道,就如同我们所处的五浊恶世娑婆世界。至于二会与一会说法,萧平实在《阿含正义》中说:若唯有一会说法者,则必定是纯说大乘法─方广唯识成佛之道─将声闻解脱道及大乘般若中道观,合并于一切种智中而作宣说…&hell 三摩地

2018-07-23

而这样的人都是大菩萨,已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却因哀愍众生的缘故,愿意生到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为众生广演分别《妙法华经》。因此,他所作一切的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以花、香等种种的物品供养《法华经》的经卷等这些的佛事,当然也都是要为众生来广演分别《妙法华经》,就是要开示让众生听闻,而得以悟入《法华经》的真实义。  这样受持《法华经》 admin

2018-07-23

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如果他们需要雨的时候,我就能够弄水来,让他们能够有所滋润,让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灾的时候,他能够即时有船筏,让他们得以安身;饥饿的时候就给他们食物,渴的时候就给他们汤水;寒冷的时候有衣服穿,热恼的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三摩地

2018-07-23

最后释提桓因看不下去,就变成一只老鼠,把绑木盆的绳子咬断,木盆掉了下来,大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家几个月来的怀疑,都是这个女人的诡计!所以,如果遇到被冤枉、诬赖,就想想这个典故—连人天至尊都会被人诬蔑!五浊恶世的众生本来就是这样,我们正好修忍辱,把烦恼化为逆增上缘。接著说发起“生忍”的第二件事,观无常想。当众生骂我时,这个“我&rdq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 三摩地

2018-07-23

发大心者,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五浊恶世之多分或少分净土相,并亲证世界如幻观而得多分或少分之解脱受用。若没有此教授善知识萧老师,无人能于此末法时代示佛知见、悟佛知见而入佛知见,得能于此宝地值遇如此殊胜之教授善知识,更能够感受到《华严经》中所说:「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诸根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人间,八相成道,为的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的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的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不管怎样的情况下,你还是对三宝有信心,所以你才会想要在这个世间上,看看这释迦牟尼佛所成就的五浊恶世的佛法世界,到底这样的佛法是如何地流布,作为你愿力的显现,作为你菩萨精进波罗蜜的砥砺的基石,和你将来佛土如何成就的发愿的参考。所以你既然是因为愿力来到这里,就不要去贪著那五蕴,不要贪爱世间的五欲,你要拥有智慧,懂得做一些割舍、割爱,你可以把它的比重 三摩地

2018-07-23

而在佛的末法时期,听到而能够信受,又是难上加难,为什么说很难?今天如果有人跟你说无上法,你可能不大会相信,因为他说的法和这世间的许多出色有名的大道场的都不同,你即使有点慧力,可是也很难加以简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这是个五浊恶世,众生的因缘本来就是如此,你能够要求什么?如果要世间的法师们都要亲证真如,才能够说法,这世间便没有说法的人了!如果要说法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二)、了义佛法命脉极难维持,始终如丝如缕故,菩萨难免忧郁:一谓五浊恶世众生陋劣,极易相应于外道常见、断见故,极难救治。二谓声闻菩提无我之实证正理,大悖众生执我、贪我邪见故,极难弘传。三谓缘觉菩提缘起正理深妙难知,基于信受深妙难证之本识始能成观,非末法众生所能相应故。四谓实相般若甚深极甚深,明心之后方能实证,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能相应之菩萨远少 admin

2018-07-23

尊者摩诃迦叶向佛禀白:世尊啊!您先前为那些声闻比丘制定的戒律很少时,多数的比丘都能将心安住于修学;如今您为比丘们制定的戒律增加了很多,比丘们却反而不能乐住于的修习了,是什么因缘导致前后如此的差别呢?佛告诉迦叶尊者说:迦叶啊!这是因为在此五浊恶世,众生为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所自苦,导致他们修学善净法的根器渐渐退减,所以大师佛陀虽然为诸声闻们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就好像说,人天至尊在五浊恶世中示现成佛,肚子饿了一样也要进食,天气热了流汗一样也要沐浴,一样要示现五蕴身上有生老病死;可是这个毕竟不是因为业报所生,是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众生。乃至说菩萨观察众生的因缘,是因为乘著悲愿而往生的。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原标题:什么样的人会当阎罗王?) 三摩地

2018-07-23

】(《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这么讲:【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的传续与众生慧命的升进,关键在于大善知识的出兴于世、宣说妙法,令大众得以听闻而确立正知见,进而如理作意地思惟、修行;然而,五浊恶世的人间,佛门内充斥着外道与邪见:或断或常,或浅俗化、或学术化、或商业化,既不以实证为本,又落于名利之争、表相崇拜的宗教事业,看似热闹兴盛,却越来越偏离佛教,甚至于沦落世间法上用心、或在学术上虚拟、或自贬根器而只想求生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