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关于入地之后菩萨所需要修习的种智,乃至于究竟位所需要的这些一切种智,这些部分完完全全都没有在三论里面;或者是说三论里面的文字,没有办法具体的揭示里面的修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要再次的呼吁大家,也就是说,我们在修证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讲求全面性的修证,能够全面性的修证,你才能够掌握佛法里面的宗、这个宗的意思,你才能够掌握什么东西叫作宗通。所 admin

2018-07-22

成佛之道,它是必须从亲证万法本源的第八识如来藏开始的;大乘成佛之道,是以佛菩提智慧为主,但是却又函盖了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以大乘成佛之道,并不是只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系诸经所说的实相般若总相智或别相智,必须再进一步求证一切种智增上慧学。般若是以亲证如来藏为开始的,依所证的如来藏,才能现观如来藏的中道实相义;而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则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如 三摩地

2018-07-22

福德、功德里面,还有就是要所谓佛的智慧,佛的智慧里面,就是以一切种智来说是最的。所以我们说,《华严经》所说的它就是一时将佛道的全部重要的内容梗概,的宣说而没有遗漏。那么对于长时间在熏习如来藏的菩萨而言,他知道佛地与如来境界它是不可思议的!那菩萨诸地的修学,虽然说也还不能触及,可是在菩萨修学里面最重要的要建立的知见,就是要知道:佛法它是含摄三乘菩提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入于佛智而有差别是,也是实证一切种智而有差别,所以有诸地的名称,有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等名称。就好像说我们阎浮提大地,有十大宝山王,这十大宝山王同在大海里面,随着它所含藏宝藏的差别,而得它的名称。菩萨十地也是一样,同在一切智海中,随所证的道种智的差别,而得诸地的名称。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佛地的一切种智,而且实证之后已经是位不退的菩萨;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也可以称作是菩萨摩诃萨。从上面的说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的部分就是涵盖了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佛菩提道的部分就是除了解脱道,还有实证的部分,连佛所成就、最后的一切种智,甚至法界实相的智慧,乃至到最后的一切种智,这都是佛菩提道所含摄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圣人所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为修学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五力其实还是五根,只是五根已经生起了作用力,所以称为五力,所以五力仍然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说,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之七住位菩萨,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能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理,相似于佛,所以名为相似即佛,位在十回向位以下;由于未修一切种智,未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所以还不能称为分证即佛。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他们不了解第八识实际上的功能体性,也不了解祂就是未来成佛时的真如;他们不了解菩萨证得阿赖耶以后,经过修行,把贪瞋痴慢疑等随眠种子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而发起受生愿继续再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直到无生法忍究竟,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那个时候还是这个第八识,只是改名为「无垢识」,改名为「真如」。这些善知识们不懂这个道理,就说第八识是虚妄的 三摩地

2018-07-22

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智上通达无碍,亦可为进一步证得与修学般若的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打下基础。《心经》最终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无苦无乐、不分别诸 三摩地

2018-07-22

当别相智通达之后,才能进入初地,继续进修一切种智!所以第五个阶段,就是十地的进修,又称为圣种性的菩萨(这时才是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位)。菩萨依般若别相智(及大福德……等)为基础,进入初地以后,继续进修一切种智。那什么叫一切种智呢?一切种智就是说,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的智慧,包括了世间一切有漏法种、出世间一切无漏法种,以及一切种子的流注等等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佛地的一切种智,而且实证之后已经是位不退的菩萨;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也可以称作是菩萨摩诃萨。从上面的说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三世一切佛都不是因为神通而成佛,也都不是因为种种禅定上的三昧而成佛,那也不是单单因为解脱道的证量而成佛;三世一切佛之所以能成就究竟佛果,都是因为一切种智而成佛。佛的一切种智却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完全没有的,因为大阿罗汉们还是要归依佛,要依止佛。就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 三摩地

2018-07-22

深妙义是属于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必须是听受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及一切种智,才是真的听受深妙义。今天诸位有胆子敢来听我说法,就表示你具足了实义菩萨第一步的资格啦!因为一般众生听到我们的开经偈说:我今见闻得证悟。就骂起来:你们好大胆!大妄语!可是诸位敢来唱和,这表示实义菩萨的第一步完成了。但是先别高兴,后面还有很多条件。实义菩萨的第一要件就是要能听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种智了,才能够如实叫作无量的法门你都已经学习成就,无一法而不知,没有一个法门是你所不了解、你不能够为众生解说的。这也是所谓的如来的四无畏,因为自己断了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能够无所怖畏于跟众生解说断除烦恼、远离生死的道 三摩地

2018-07-22

五蕴事实上,在佛法中,下士道应该是声闻人所修的四圣谛、八正道的解脱道,中士道应该是缘觉人所修的因缘观解脱道,上士道应该是菩萨所修的般若中道观及一切种智无生法忍,宗喀巴为了想要引人入密宗道的双身法中,避免学人知道意识心虚妄,故意扭曲妄设三士道。声闻人的解脱道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五蕴内涵的如实知,然后才能修学五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即是四圣谛中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佛“具足一切种智”,岂有不知此不离音声虚妄法之六字大明咒?于事于理,皆不通也!何况,真佛无形相、无所住,能生一切有为法,又岂是六字乃至无量字所可函盖于亿万分之一也?所谓“密宗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海,故佛不得”,且不说密咒多半是低级的鬼神咒,即使正统佛教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也只是音声方便,不等于圆圆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圣人所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为修学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 三摩地

2018-07-22

深妙义是属于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必须是听受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及一切种智,才是真的听受深妙义。今天诸位有胆子敢来听我说法,就表示你具足了实义菩萨第一步的资格啦!因为一般众生听到我们的开经偈说:我今见闻得证悟。就骂起来:你们好大胆!大妄语!可是诸位敢来唱和,这表示实义菩萨的第一步完成了。但是先别高兴,后面还有很多条件。实义菩萨的第一要件就是要能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