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以佛教来说的话,我们说佛是一切种智人、佛是无师智,他不是依于其他众生的教导而成佛的,至少是在他示现成佛的这一世来说。孔子又说:“未知生,焉知死?”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就佛教来说的话,我们说三界有六道轮回:有饿鬼道、有阿修罗、有天道……有种种的。在儒教来说的话,它是完全不会去触及的范围,儒教的部分是如此。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概略说来,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所谓的普贤就是指自心如来,所谓的普贤行就是菩萨要经历自心如来所含藏的种种行,最后才能成为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才能利乐有情无有穷尽。综合上面所说,供养三藏十二部经,就是在供养法;而三藏十二部经,所诠释的种种法,都是自性佛宝,藉种种缘而出生了自性法宝。祂包括了三乘菩提在内,因此能够了知三藏十二部经所诠释的三乘菩提而为人解说,乃至让众生实证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2

让众生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资粮,得以真见道而证得自心如来第八识,也就是证得阿赖耶识;因而发起了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总相智;然后以总相智为基础,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修道位的道种智,最后得以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也因为如来世尊诞生人间,不辞辛劳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让众生在漫漫长夜当中有了明灯的指引,因而到了究竟的彼岸,得以解脱生死及成就佛道。所以如来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菩萨七住位时,只证得初分的世出世间法的智慧,所以仍然是要随着诸佛或者是上地的菩萨继续修学;所以才有悟后起修,然后修学后得无分别智、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的这些过程;而修学的过程中,同样地也要分分去具足亲证这些智慧所需要具备的福德。所以菩萨修学的过程,对于福德与智慧虽然方便说为二,其实是不可分的。所以菩萨所要修学的般若智慧是极其深广的,不要说一般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菩萨从十信位满足之后,依然是从布施等六度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二乘人证得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之分段生死,于寿命终了入无余涅槃,因而解脱于三界生死;又譬如菩萨证得佛菩提,也就是亲证自性佛宝,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断除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因而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永不入无余涅槃,而广度无量无边众生。所以说,归依佛教的三宝好处很多,而且也很尊贵及难得,象这样的三归依,才是众生真正的归依 admin

2018-07-22

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大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若是要叙述其定义,那就得要举例,而由一个事件上的一个外相上来显现、了 三摩地

2018-07-22

此是表示尊重法主及所请之法,应须如此;何以故?以明心见性之法乃至一切种智妙法,是世出世间无上故。二、偏袒右肩偏袒右肩是向佛示敬,犹如撘衣时不覆右肩,此乃表示敬意。譬如俗法多用右肩担负重物,累了才换左肩;右肩比左肩强壮耐久。偏袒右肩,意谓愿意承担如来家业,因此才敢开口求佛授法。三、右膝着地『右膝着地』又名胡跪;求佛说法开示道路,及求佛为我们排解一些业 三摩地

2018-07-22

那礼拜就是头面接足礼啊,或头面的五体投地的礼拜;然后还要供养诸佛,不管是用言语的赞叹供养;而且有的时候如果自己见到佛以后,发觉自己的心性不好,就在佛前发露忏悔;甚至随喜赞叹,然后劝请诸佛,来请法;甚至在佛前发愿,回向一切种智的成就,回向成佛之道的快速成就。所以这个礼佛的规矩要注意。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27集上品中生(二)上品下生(一)》 三摩地

2018-07-22

而所谓示现在家相,也并非是因为不能够舍离贪慾、名闻、眷属、财富;而是因为亲证一切种智妙法的人,都需要在这样子的境界当中来修学、来实证。如果离开了世俗烦恼的境界,就很难发起一切种智的亲证因缘,那么就无法证得一切种智的妙法了。而且,这同时也是为了断除微细的习气种子,因为现在家相就会有许多的逆增上缘,所以可以很容易一地一地的来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另外,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限,因为知道说,从大乘见道以后,之后还有差别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要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学圆满。可是话又说回来,要能够真正地大乘见道,禅宗还是最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个重任。可是这个前提是说,是要有真正证悟乃至于说是悟得深的善知识,来住持正法的前提在。第八说华严宗。华严宗是宗奉《华严经》,以经为名,所以叫作华严宗;而古来多有 admin

2018-07-22

接下来第四个时期叫唯识种智时,它是解说诸部唯识经典,特别阐述成佛所需的一切种智;把这一些已经发起大心的菩萨们提升上来,让他们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不住于涅槃,能够勤学地上一切妙法种智,学习各种甚深不可思议的殊胜智慧法门。这时候的阳光普照诸平地,这是指把前面的生酥,再度提炼的为熟酥的滋味。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 admin

2018-07-22

让这一些弟子,除了依于真如自体的总相智、别相智之外,还能够继续地进修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一切种子的智慧,所以叫作一切种智;也就是修行到菩萨摩诃萨——地上菩萨以后,所应该修证的智慧内容。这些唯识种智的经典,是依着一切法无自性的如来藏,说真如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说自性涅槃无自性之性,显示了了义的法相,转正法轮;依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的种子各个的功 admin

2018-07-22

这个唯识不但难知难证,这个唯识难知难证,证了以后要发起别相智,乃至于要发起进入道种智,修学一切种智,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也就是说,为什么法相唯识宗到最后会只剩下禅宗的证悟,会不如禅宗的发扬能够光耀门庭呢,这个就是因为一切种智殊胜难得。一切种智并不是悟后你就能够获得一切种智了;一切种智必须要依止着善知识,来修学唯识一切种智的这样子的一个佛法,才有办法 admin

2018-07-22

因为悟了以后,发起了这样子的根本无分别智;乃至于依止着根本无分别智慢慢的修学,能够发起了后得无分别智;乃至于因为这个样子慢慢的圆满三贤位的修行,圆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修行,完成见道位的通达;进入见道位的通达圆满以后,入到了初地,才有办法真正的修学一切种智,才有办法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但是在进入一切种智的修学,也就是说道种智的修学这个修道位之前,其 admin

2018-07-22

”(引自《再议印度之佛教》)诚如导师在《起信论讲记》自序中说明,《大乘起信论》论中义理极深,又宣示成佛之道精神所在之一切种智内涵,多属佛弟子四众闻所未闻之甚深法。实为进入大乘“无门之门”的开导书也。【此论之作,以佛入灭六百年中,小乘之人不信唯心,心外取法,多起诤论,外道邪执,破坏正法,故论主兴悲,特造此论,故云:为欲除疑、舍邪执故; admin

2018-07-22

大悟的人他知道有别相智、有一切种智需要修学。也就是说佛地之前,这个如来藏心其实祂不是真常;这个如来藏心祂的心体虽然是常,虽然是常住不灭的,但是祂的种子非常。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心里面所含藏的这些有漏种子也好,无漏种子也好,有为法的种子也好,这些善染种子,这些种子其实它是非常,因为它还有变异;如果它已经没有变异的话,那就是已经成佛了。所以,无论是任何 admin

2018-07-22

所依的就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有办法依着悟入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后,悟入禅宗的本心;才能够依于佛果、依于佛菩提道的修行的功德,慢慢的证入这个佛性的功德;知道菩萨万行的原穴,知道众生轮回起处、众生这个烦恼种的修除,这个是依于阿赖耶识所含藏的这些种子的转依;乃至于能够了解这些万法所依的这些法性;能够逐渐的出生般若智慧,出生般若别相智,乃至于慢慢的因为佛菩 admin

2018-07-22

要进入佛菩提道的修学,也就是说要进入菩萨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十地道种智的修证,乃至于一切种智的修证,一直到佛地究竟圆满,这个都是必须要依止禅宗开悟明心的最初阶的阶梯为入门的一个开始;所以,这个地方是我们修学佛法,入道的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各宗各派全部都是必须要依止了这样子的这个入宗门、入这个佛心、入这个禅宗心宗的这样子的一个关键,为入门的开始,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