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第六章 似即似,是则不是
”如今非唯海峡两岸,乃至全球的大师与禅和子们,号称已悟者多如过江之鲫;然而,莫说这些人有谁懂得玄沙对灵云弄了些什么手脚,单说亲证如来藏而得总相智一事,
- 10 第九章 离念灵知之非
第九章离念灵知之非离念灵知心本非天童禅师默照禅之宗旨,大慧宗杲在尚未与天童宏智面谈之时,唯斥责默照之法令人难以证悟,都不破斥天童所悟之意旨也;复因天童
- 11 第十章 眼见佛性
这就像是平实开示如来藏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是帮助大众明心而证得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以后,却又引导同修们眼见佛性;见性以后,便以摇手示之,问伊看见了没有?又
- 12 第十一章 大慧禅师之心性
第十一章大慧禅师之心性如前所举,大慧禅师除了无我、无私以外,其慈悲助人之心行,乃至兼及反对大慧者,都加以助益;譬如大力反对及攻击大慧宗杲之李邴、郑昂尚
- 13 第十二章 有奶便是娘、知恩与感恩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七)既然禅宗西天第二十一祖所悟乃是因二十祖之开示而入,非从一念不生中证得,非以一念不生境界为悟,非以觉知心离念为悟,故在值
- 14 第十三章 天童与大慧禅师之行谊
”准云:“教尔说也说得,教尔做也做得,拈古、颂古、小参、普说总得,只是有一件事不是,尔还知么?”师曰:“未审是什么事?”准云:“尔只欠哗地一下,所以说
- 15 第十四章 大慧宗杲禅师之杂事
前书大法未明之语,盖恐得少为足,当广而充之,岂别求胜解耶?净胜现流,理则不无,敢不铭佩!”(《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三)“大慧中兴济北之道”一语,乃是禅门古
- 16 长跋
此是佛之圣教,云何不信?又观第八识如来藏妙义,离见闻觉知而不受六尘,如斯涅槃境界都无所受,常为今时举世大师所贱,亦为外道及俗人所贱,更为佛门堕于离念灵
- 自序
然不但所谓四大名山之所传仅为表相佛法及世间法,毫无真正触及佛法之二主要道——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不知大乘佛法与经典中的种种所说都以如来藏的实证为核心;亦
- 藏传“佛教”就是佛所预为破斥的“魔”!
佛法中云:一切法同一味!尤以真实证悟自心如来藏的菩萨,无论表面上遣词用字的差异,或者表相看似宗派不同,可是所证悟的目标必定是同一个;这是因为佛菩提道共
-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历史演化
不思者亦不思,故《净名经》中说:不观是菩提”】12的这段记载看来,即知彼参加议论的摩诃衍其实并未开悟,根本不知禅宗所传的是证悟如来藏真实体性之理,禅宗祖
- 第三节 藏传“佛教”的特点
因为平实导师不是藏密的“转世活佛”,这与转生到西藏两次而弘传他空见如来藏法,并没有什么冲突。并且平实导师并没有否定轮回转世的道理,但是藏密所说的“活佛
- 第三节 平实导师所弘乃“唯一佛乘”
628,b6-14平实导师于其著作中,处处可见对此实相心之说明,然为免读者错乱不解,故常仅以一名称呼之,又以佛第三转法轮诸法为究竟说故,多称之为阿赖耶识、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