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97集 菩萨摩诃萨六度到彼岸的例证
当见到了法界实相的时候,才有了第一分的转依,而能够有了第一分转依的时候,却同时也看到:自己虽在有生死的此岸,可是却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如来藏,是“现
- 第098集 菩萨的另一分的福德智慧庄严
平实导师多年弘扬如来藏正法的威德力加被的缘故——包括在《阿含正义》中详细地阐述,使得当今修学正法的佛子已经确定了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思惟观行十二
- 第101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一)
菩萨要入于菩萨正行中,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要在于三宝的清净功德生起正信,并且要修集对三宝的恭敬、尊重、供养的这样的一个功德,然
- 第102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二)
这个部分对于修学菩萨道的弟子众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学菩萨道要能够入于真正的修学内门,一定要实证于第一义谛的如来藏。如来藏本身祂是无所得的法;也
- 第103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三)
同事指的又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实义菩萨,自己实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能够断我见,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至证得阳焰观、如梦观、发起初禅,
- 第104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四)
所谓深固之法,指的就是甚深坚固之法,甚深坚固之法指的就是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什么是坚固之法呢?因为如来藏是金刚不坏之心,依
- 第105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五)
毁坏一个人的殷重邪见,也可以让这一人可能因为这个邪见,要落入地狱的果报,要落入三恶道的果报;能够因为破坏他的殷重难坏的这个邪见,而让他能够免除于三恶道
- 第106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六)
但是般若中道无我的真实义,指的就是五蕴十八界的实相,出生五蕴十八界的实相心,也就是自心如来-如来藏,祂本身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法的时候,在运行一切法的过程
- 第110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十)
也就是说没有证得禅定说自己证得禅定,没有开悟证得实相心如来藏,说自己证得实相心如来藏,这个都是叫作在大众中作妄语,这是比较重的过失。所以授戒师要这样来
- 第112集 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二)
又或者说:哎呀!人只有六个识,没有第七识、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像这样子的宣说,就已经是广义的出佛身血了,因为已经毁谤伤害了佛法的核心。像这样子犯下了无间
- 第114集 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四)
空并不是没有,而是空有不二,也就是二乘人依著他自己现证的五阴十八界空相,亲断三缚结的空相现观,而说三轮体空;大乘菩萨完全具足二乘所证,更亲证了万法本源
- 第118集 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八)
那可能有人会问:那这一个戒与我们女众有什么相干呢?这一部戒经虽然是为了准备出家的男众菩萨所预作的准备,不过里面所说的布施的因果、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真理
- 第121集 菩萨依正信正解修持净戒?
涅槃本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离开了第八识的根本因,没有涅槃本际可言,没有三乘菩提的道果可说。能深信因果,就能知佛不灭,知因果不虚,就不会如富兰那外道所说
- 第124集 菩萨以悲心摄持净戒
在大乘佛法当中,为什么一个菩萨能够心无恐惧?一如《心经》所说的:菩萨能够心无恐惧,能够不怕一切众生的忧恼,那是因为他对于如来藏的真实认知,他能够转依如
- 第125集 菩萨坚固菩提正行摄持净戒
虽然自己会一期又一期的在这一个世间当中生生死死,但他也都知道,这只是五蕴在生死,他的第八识如来藏并没有生死;虽然会一世又一世,这一个五蕴会有承受著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