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67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一)
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佛所说的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这个如来藏一切有情皆有之,祂借著种种缘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共业有情共同变现
- 第069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三)
当菩萨因缘成熟时,于一念顷找到一切有情因地的真——也就是如来藏,再加上诸佛菩萨、真善知识摄受,得以圆满七住位,成为位不退菩萨。如果没有佛菩萨、真善知识
- 第070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四)
菩萨则不然,所观察的对象是真心如来藏,祂本来就不生,未来也不会灭,证得此智慧名为无生智,与二乘所观察的对象完全不同。由上面说明可知,二乘人有尽智,不一
- 第071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五)
因为在三界中身现前的时候,意识心、意根现前运作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第八识心不现身、不现意、如如不动,那不叫宴坐又是什么呢?因为修定,就想要如如不动;可
- 第073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七)
但是找到如来藏以后,他发觉到这些戒都是因为五阴而有,而他从实相心的立场来看这些戒,认为这些戒其实对他没有意义,所以他就以道共戒为戒,摄心而住。他从所证
- 第074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八)
然而高慢现象的产生,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而菩萨在证悟之后,成功地转依如来藏,高慢出现的情形就会少很多。第六种是“卑慢”。卑慢是高慢的相反,因为
- 第075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九)
有关四圣谛中的法智等法,不论是大乘法或者二乘法都讲这十六智,不同的是大乘法是以如来藏为中心,以般若智慧来现观这四圣谛十六心,这和二乘法的现观有些不同,
- 第076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十)
从事相上来看是如此,从理上如来藏来看,更是如此,所以菩萨不应该轻视一切众生,他们都是以这样的心态来为众生说法。第九、不诃众说。意思是说,菩萨绝对不会在
- 第079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十三)
诸法的根本因就是如来藏,述说诸法如何从如来藏中出生,就是为人宣说诸法因义。有了声论和因论,就能知因、知喻。所谓知因,是说已知一一法都以如来藏为因,能把
- 第080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十四)
但是,如果您还是想要当个在家菩萨,就得要有心理准备:譬如像平实导师弘法二十多年来,努力地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弘法护教、续佛慧命,为了救护众生远离邪说、
- 第082集 善引然后度之(下)
我们看看,菩萨如果要为众生说法界的深义,什么法界的深义呢?其实法界的深义,如果我们把它集成起来讲,不外乎就是三个字,就是众生的如来藏。那如来藏可以说呢
- 第083集 在家出家增上和合(一)
我们接下来再往下看,另外一部经叫作《证契大乘经》:“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持此如来藏者。谁是佛子?……深信此法门者。”我们前一句的经文,前面的经文
- 第084集 在家出家增上和合(二)
菩萨摩诃萨的界定呢,就是他要持如来藏、要深信如来藏,并且一路以如来藏教化众生,一路以如来藏自我修持,这个是菩萨摩诃萨的界定。当然就是说,我们最初的发心
- 第086集 八法自他兼利(二)
特别是如果这一位菩萨是一位菩萨摩诃萨,有圣法、得圣果,然后对于如来藏深深的持守,这一位菩萨摩诃萨的话,如果我们用不实的事相来诽谤他的名誉的话,那么里面
- 第090集 持戒以远离后世恶缘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去看这里面的道理的话,我们回过头来跟大家说,所有我们说世出世间法,全部都含摄在如来藏里面。如来藏有一个特性,就是祂会帮助我们收集我们在
- 第091集 什么是“菩萨的庄严”
菩萨也有如是之庄严;更过于此的是,菩萨又从另外亲证自心藏识,知道说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我性的,依此而自转依,所得的智慧自庄严是超过二乘人的;因为菩萨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