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83集 持戒与摄护诸根
这里面顺便要说明的是,采用无相念佛的方法,因为是修学动中定力的缘故,除了可以在历缘对境中有摄护诸根的力量,同时因为心中时时有忆佛念的存在,也可以与佛菩
- 第084集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或者将舍报前
- 第085集 十善业与器世间
但是众生的善恶业种子都存在哪里呢?存在个人的如来藏中,不是在虚空,因为虚空无法,所以虚空没有能量可以吸取的,所有能量都在众生的如来藏中。如果不是有众生
- 第086集 十善业与五阴世间
在上个节目中我们谈到,因为众生的十善业而感生种种的器世间依报,相对的十善业也使得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正报身,因此正报与依报是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因为众生的
- 第103集 恶律仪及舍恶戒之释疑(上)
】(《优婆塞戒经》卷七)所以如果有比丘修了双身法,是不是恶律仪?当然是啊!因为这是根本重罪,也是根本重戒,请问他的戒体还在吗?当然已经不在了,所以不能
- 第105集 菩萨戒的一生受或尽未来际受
因为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我们一切身口意的行为都是经由意识分别、思惟,然后意根作主去造作的;如果至诚心受戒,意识
- 第107集 佛教戒法中的“破僧”逆罪
可是大乘菩萨依止的是所亲证的如来藏,那就理、事来说都是和,从菩萨的角度来看,纵使未证如来藏的声闻、独觉,他们的如来藏也始终是理、事皆和,所以菩萨一人就
- 第109集 逆罪的轻重(上)
又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于六住位明心见道时,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总相,发起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有了大乘无生忍;然后从第七住位开始,修学别相智,广修后得
- 第110集 逆罪的轻重(下)
五逆中的破僧罪,通常说破和合僧就是意图使僧团分裂,而在四人以上的僧团中拨弄口舌、挑拨是非,使得以修解脱道同见同行同学的声闻僧团,或者是以修佛菩提道但于
- 第111集 业的报偿与转变(上)
】(《解深密经》卷1)由此可知,有感生果报的业力,业的势力、业的力量就是业种;而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又名阿陀那识,正有著执持众生业种的体性。这个
- 第112集 业的报偿与转变(下)
“因”是指如来藏中所执藏过去造作的善恶业种及无明种,“缘”则是今生所遇到的善恶业缘。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就以佛弟子修行成为阿罗汉为例,说阿
- 第113集 优婆塞戒之舍戒
但我们的看法呢?要跟大家讲的是:戒体其实一点都不奇妙,它之所以会奇妙是因为有许多的人,他没有办法认同八识心王里面的第八识,或者是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 第114集 优婆塞戒之助戒(上)
我们说上一次有跟大家讲说关于戒体呢?不必把它想成多么神妙的东西,而是戒体本身就是我们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的熏习的作用。如果这个熏习够完整的话,那么它很自
- 第115集 优婆塞戒之助戒(下)
可是如果您听从了平实导师的教导,知道了人本来就是有八识心,然后我们所作的所有的这些业行,都会落谢到如来藏里面,然后在里面储藏变成种子。用这个种子作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