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6集 优婆塞戒助戒之舍戒(一)
当然!如果具足五戒,所谓的无作戒的话,那就是表示说,他真的持守这个戒条的时候,已经牢牢好好地熏习进去他的如来藏里面,所以这样子这个戒的力量,对于他延续
- 第117集 优婆塞戒助戒之舍戒(二)
“无作”指的是说,跟行为本身当下的这个行为,不是直接相关,而是透过这个行为完成之后,种子落谢在我们的如来藏里面之后,形成了业种,这个业种会在后时,因为
- 第118集 优婆塞戒助戒之舍戒(三)
另外一类要特别提醒大家,就是断善根的这个状况,虽然主要的是以五逆为主;可是我们说,如果因为谈到的是菩萨《优婆塞戒经》,谈到的是菩萨,之所以会有菩萨能够
- 第120集 世忍与出世忍(下)
那么第一义的掌握,它的核心就在于如来藏的掌握;也就是说能够知道如来藏的种种的功能体性,并且能够带领著学人,想办法让他们能够透过参禅,找到如来藏、亲见自
- 第122集 忍辱波罗蜜(上)
所以佛法在说“烦恼就是菩提”,烦恼本身可以让你证悟到如来藏以外,烦恼可以让你成就大菩提。佛法中说:烦恼就有如木柴,它一点点地放入,只会使你的智慧火而更
- 第125集 精进波罗蜜(下)
《摄大乘论》就告诉我们明心这个心是哪一个心——就是这阿赖耶识如来藏心。那时候的典籍,当然也有《楞伽经》翻译到中国,已经经过了很久了。然而讲《摄大乘论》
- 第126集 禅定波罗蜜(上)
因为大家即使口中说的“我要追求如来藏法、我要追求真心、我要追求等等”,实际上都是“认假为真”,都是将意识心这个觉知心,在离开念头的状态下,就希望祂反过
- 第127集 禅定波罗蜜(下)
也就是说三昧力,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定”,因此即使要证悟如来藏明心,你也一样要至少有动中定力这样的修持;一定的定力才有办法来长养智慧,可以让你因为这样的
- 第128集 般若波罗蜜(一)
但是奉劝诸位,我们过去生虽然曾经与种种的恶知识作为善友,但是这些实际上是恶友,不管他也是说第一义谛法、如来藏法,但如果他有这样的举止的话,我们应当就要
- 第129集 般若波罗蜜(二)
所以菩萨因为喜乐于听法闻法、喜乐于讲法、喜乐于让一切有情透过他讲法能够亲证法身慧命;所以在这边的法,他无得无失,因为这法是本有的,他没有真正得到什么法
- 第130集 般若波罗蜜(三)
对于如来藏的正理,许多人不能够接受,他认为如来藏所说的法就是有自性;可是如果没有自性的话,一切的诸法那又如何成立?难道一切诸法都是戏论吗?既然是戏论存
- 第001集 佛菩萨为何会不生不灭?
那法身呢?诸佛菩萨跟我们众生的法身是一样的,这个就是所谓的第八识如来藏,这第八识如来藏就叫作法身。诸佛菩萨有法身,我们众生、我们人或畜生道有情一样有第
- 第003集 佛法与世法是否矛盾?
所以说,在我们佛法,就是要随顺于世间这个实相里面它本来的那个样貌,譬如说无常的法,我们就要承认它是无常的;永恒常住的第八识如来藏,我们就要承认祂是永恒
- 第004集 教下不能谈般若吗?
而且我们可以知道,在禅宗里面这些禅师们,他们都要去实证一个本心,那这个本心就是所谓的第八识如来藏。我们所说的般若,般若也称为智慧,它是梵语翻过来的,可
- 第005集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也就是说,我们修了种种的正见,而且以如来藏常住的正见来修的时候,就可以避免种种的过失。避免了种种的过失之后,我们众
- 第006集 成佛后会再成众生吗?
佛陀会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祂的目的是要解说佛性的常恒不变异,而且这个常恒不变异是因为如来藏第八识本心祂本来就是常恒不变异的,所以,当然祂有祂的作用
- 第007集 波旬为何会堕落成魔王?
这就好比说,我们来修学佛法,很多人都知道第八识如来藏确实是佛陀所说的正法,可是很多人是没有办法来归命于这样的正法。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这些弘法者他在平实
- 第009集 佛会留惑润生度众吗?
或者是说,到底有没有阿罗汉存在?到底有没有见道须陀洹存在?或者是说,到底现代人能不能实证初果呢?能不能实证二果、三果、四果呢?乃至是不是有菩萨可以实证
- 第010集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
可是,就《阿含经》的精神跟它所说的道理来说,那就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才使得这世界有大爆炸而形成了世间。可是第八识不是世间的物质,也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