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72集 禅宗公案并非无头公案
更何况近代的佛教禅宗,真正开悟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落在离念灵知意识心上,并没有实证如来藏,他自己的境界与常见外道一样,不但没有断我见的二乘解脱智
- 第073集 解行地菩萨
在上一次的最后,我们谈到涅槃的本际、实际,也就是如来藏——自心真如,祂是菩萨之所证,不是一切凡夫及二乘圣人之所能知、所能证的。因此要是真有机会遇到南洋
- 第074集 法身菩萨
跟各位解说必须先满足十信位,接著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门广修万行,要这样修上来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习四加行,现观五蕴空、十
- 第075集 本来清净之心
所以,导师在这里就举例说,曾有位法师在演讲的时候表示,大意是说:你们禅宗讲什么明心,你们重视的第三转法轮经典讲什么自性清净心还有染污,这道理是讲不通的
- 第076集 不相应无明分别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佛告诉大慧菩萨说,如来藏是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根本因,祂能普遍地兴起及造作一切五趣六道众生,就好像魔术师的变现种种事物一
- 第077集 无始无明所生的六种染心
如果有人能亲证如来藏,一定会打破无始无明,在打破无始无明的同时,就会一并断除一念无明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会同时断除三缚结。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
- 第078集 执相应染心与不断相应染心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的意思是说,众生由于不能觉知、或者由于不能完全觉知这唯一法界——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就会有心不相应无明分别的生
- 第081集 见心不相应染心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的意思是说,众生由于不能觉知,或者由于不能完全觉知这唯一法界,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就会有心不相应无明分别的生
- 第082集 根本业不相应染心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的意思是说,众生由于不能觉知,或者由于不能完全觉知这唯一法界,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就会有心不相应无明分别的生起
- 第083集 染心能障 真如根本智
这些染心都是我们如来藏心中所收藏的烦恼种以及习气种子,因为这些烦恼是不清净的,会污染我们的心性,所以在佛法中,就常常把这些烦恼称为是染污。在《百法明门
- 第084集 所知障能障 世间业自在智
而所谓菩萨的业自在,以狭义来说,三贤位菩萨不但能断除我见,甚至能亲证诸法实相如来藏,在悟后逐步去除粗重的烦恼障以及所知障,也能逐渐消除异生凡夫随业力流
- 第085集 以依染心,违一切法平等之性
能取指的是我们的七识心,而所取呢,则是由于我们的如来藏心借著祂所出生的五色根,而会在胜义根的地方显现出内相分的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以及法尘。既然有了所取的
- 第086集 粗中之粗,凡夫智境
粗重的心生灭相,就是指由如来藏出生,具有生灭性而能够见闻觉知境界相的七转识心,主要是指意识以及意根;也就是说,因为意识以及意根五种异名中的智识和相续识
- 第088集 不觉灭至不相应心相灭即佛地
】(~《大乘起信论》卷1)所谓“此二种相”,就是我们在上一集中所说的意识、意根与虚妄的六尘境界相应的六种粗重的生灭相,以及由于无明不觉,而由第八识出生
- 第089集 心生灭相灭,不是心体灭
】(~《大智度论》卷9)尤其许多了义经典是在宣说“离文字法”如来藏心,因此很难从文字表面上来理解。而且佛菩萨随著当机众,也可能从不同角度或层次来说,这
- 第090集 以无明力而令众生心动
这个跟解脱道中烦恼障的断除,以及佛菩提道中无始无明的断除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经由这方面法义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比较容易了解佛法中二主要道的修学架构,而同
- 第091集 四种法熏习义
首先谈到“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祂本身是自性清净。因为如来藏永远离开种种的虚妄分别,祂也不会被种种法所染污,因此如来藏本身一向清净无染,不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