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7集 有相似真如三昧吗?
可是我们也提到有位吕姓学者(吕真观),曾经在善知识的协助之下触知了密意,解悟了什么是第八识如来藏,可是因为慢心高涨,他就把《大乘起信论》的这一段有关于
- 第128集 真实禅与真如三昧的差异
因为能够除烦恼,对于因果,是因为信心大增,知道说果然有因有果,所以在如来藏的永恒存在的这种监督之下,我们只能当好人。因为这样的信心,所以说愿意究竟折伏
- 第129集 六见处是大乘见道所证
可是六见处呢?它是除了五阴之外,还有一个对于如来藏、对于法界实相的一种探究。可是这个声闻人他没办法探究。我们也曾经提出这样子的见解,在我们的《正觉学报
- 第130集 莫堕末法狂禅
如果他所说的对,那我们可以跟随著吕姓学者(吕真观),可是吕姓学者(吕真观)如果错呢?那是不是应该要依法不依人呢?不应该依于自己的见解啊!应该依于正确的法来
-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
简单来讲就是菩萨学的,就是要学我们的真心如来藏里面的一切种智;既然是一切种智,当然就是无量无边,这个就是为什么菩萨要成佛,要花这么长的时间。然而菩萨要
-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
又譬如说“波”这个字──第三个字“波”──那就是一切法归于第一义,第一义当然就是如来藏的义理。所以当你在听到一切人的说话当中,出现了“波”这个字的字根
- 第005集 陀罗尼:咒语
当然如果您志在修行的话,同样也要介绍您〈正觉总持咒〉,这个〈正觉总持咒〉因为这个咒太好了,所以我们仍然要不厌其烦再念一次给大家听: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
- 第010集 微妙比丘尼
一般的情况下是说,你不发这种的没有意义的这种恶誓愿,这样的话,如来藏会根据各种的因缘最后处理;可是自己把自己的果报说到就是要完全地成就,所以就会在人间
- 第014集 忍辱-忘恩负义
什么是大乘无生忍?是说第八识如来藏本来无生。也就是大乘菩萨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就是大乘无生忍。大乘菩萨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是本来
- 第015集 布施-智慧护眷德被众生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个色身当作道器,修习六度波罗蜜,熏习第一义谛知见,锻炼动中定力以及参禅功夫,来寻找生命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优婆塞戒经》卷6接
- 第016集 供佛功德_须曼花衣随身产缘
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
- 第017集 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又譬如有人主张,世尊所说的真心如来藏,就是外道的梵我、神我论;既然将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的真心加以否定,当然违犯了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佛所说的真心阿
- 第018集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因为自己所造的种种行,不论是善行的种子,或是恶行的种子,都是由自己的真心如来藏执持著,不会消失,于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要受善业或者恶业的果报。如佛在《大
- 第019集 旃阇摩暴志谤佛
这告诉大众,你往昔曾经与这位众生结过缘,不论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这些缘都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著带到今世,于今世有因缘成熟而碰到这位众生时,今生意识的你
- 第022集 丧子发狂
所谓的识阴,乃是有了色身以后,可以借著这个色身当中的五根去摄取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了内六尘,再由五根、意根之六根与内六尘相接触,因而
- 第023集 佛以岸喻度难陀比丘
为什么叫佛法,叫作智慧的法?就是它有一个方法,然后断这个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不明白就叫痴,痴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本来就是有一个如来藏,有自性清净
- 第024集 持戒_贫人守戒修善免难得福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乘佛法包含小乘的这些三无漏,至于大乘又加一个,就是说我们要如实地证知,我们在这个五阴十八界运作中,它有一个真心的如来藏,在那边能够圆
- 第025集 供佛功德_海生商主缘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五阴十八界,我们这个身包括有八个识,有如来藏,所以我们这个凡夫的肉身,这个五阴十八界中,就已经有具足四禅、有八个定,就是四禅加四
- 第027集 供佛功德-宝手比丘缘
这个回馈,每个众生中各个如来藏,本有的这个能力,衪能够执持这些业种。所以我们布施的人即使忘掉了、被布施的人即使忘掉了,但是如来藏里面,都有含藏这些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