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9集 破参前后修止观的正确知见
在未悟之前,或是在悟后尚未转依第八识如来藏之前,以及在初转依而尚未修除性障之前,想要修禅定都是不容易修的;因此到这个阶段为止,在佛法中修学止观都是事倍
- 第80集 不依见闻觉知修止观
“不依见闻觉知”,意思是说:修学佛菩提道,要用见闻觉知的心,来寻觅我们本来就在的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心,那个第八识心真如才是诸法的实相;修证大乘法的人,
- 第84集 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也就
- 第86集 修习止观之障难(一)
但是佛在般若经所讲的一切法空,并不是他在书中所讲的这个意思,佛在般若诸经所讲的一切法空,是依实相心来说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以及辗转所生的一切法空,绝不
- 第87集 修习止观之障难(二)
余正文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这一集要继续来跟各位说明“止观的障难”,上一集讲到说,有人修习止观的时候,会说到止观的障难,所以论文里面说“或复演说
- 第88集 修习止观之障难(三)
所以在智慧上面修行,特别是想要在大乘通教的慧解脱道上用功的人,藉别教法门而悟得如来藏以后,凭著明心的见地转依心真如(转依如来藏)的本来清净体性。转依了
- 第89集 修习止观之障难(四)
也就是说,在因缘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不能硬要帮他们悟到如来藏,这样就会变成揠苗助长,那这样子悟了以后,反而是没有功德受用。所以悟后,对众生太过于多悲多爱
- 第90集 修习止观之障难(五)
这是因为他开悟后没有真正转依如来藏,所以悟前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邪见的根就没有办法改变,没有办法拔除,被这个写《妙云集》的某法师所援引的宗喀巴的应成派
- 第91集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因此谈到修止,就是要能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找到祂以后,由真如心的体大,亲证到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而由真如心的相大,亲证到如
- 第92集 远离诸相与断淫、断杀二明诲
(16)没有如来藏真如,一切皆空,一切法缘起缘灭,无佛无法无僧,亦无解脱。(《佛子之省思——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佛教正觉同修会,页14-15。)平实导师
- 第93集 心相既离,真相亦尽
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是把如来藏据为己有,这就是一切种智中所说的众生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不是只外执意识觉知心为我而已。可是这个据为己有的习性,对于一个明心
- 第94集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在上一集,我们说悟后要能够转依如来藏真如心,我见断了以后,诸见就跟著断——疑见、戒禁取见、边见都会随著我见断除而断除,除非我见没有真的断除,否则的话,
- 第97集 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二)
由这段经文可以知道,真实的深妙法是指诸佛本源万法根源,众生各个都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心。由于众生信力、福德、慧力等等条件不具足,不能听受无形无色、离六尘诸
- 第98集 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三)
而这样的觉知心,只要乐触的境界触尘消失了,乐触的觉受也就消失了,那么能了知的觉知心也随之消失;因为这个心识是因缘聚散的空相之法,不是不了别六尘任何一法
- 第99集 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四)
为什么可以这样远离忧悔?因为当我们证得如来藏后,一定会继续修行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清楚死亡的过程,也会知道如何在中阴身时正念分明去入胎受生到下一世;如果
- 第100集 修学真如三昧的利益(五)
……当你了知了本际、实际以后,也就是证得如来藏了,那时你的见闻觉知心就安定下来了,觉得太实在、太踏实了,才能够真正知道应该如何安住自己的觉知心。……这
- 第101集 止观双运(上)
所以大乘菩萨的止观,是依般若智慧来修止观,也是在跟大众同事利行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止观,是能于世事烦恼当中修止观;是不用尽舍喜乐种种觉受,但也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