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09集 大乘是佛说(二)
这世界的这个如来藏法,每一位众生有情这个如来藏法来出生六识;如来藏呢?我们待会再来提到。从这样来看,乃至于后世,后世就是这个人,因为这个有情他已经转成
- 第010集 大乘是佛说(三)
我们上次有提到说,如来藏这个心识,祂是应当要说明,其实第八识就是如来藏,因为含藏这样的功德性,所以称为如来。所以,将来每一位众生都还是可以成佛,因为在
- 第011集 大乘是佛说(四)
没有这样的道理!而且因缘生,我们来看到十二缘起支,十二缘起支每一支的法,如果不回到第八识如来藏心来说的话,全部都是三界法,全部都是被出生的法,没有一支
- 第012集 三会说法
因为这些声闻乘、天乘或人乘都不离世俗谛及人天善法,也都未触及第一义谛法,修再多、福德再大,还是无法亲证实相法——诸法本母如来藏!那么永远不入佛法内门,
- 第013集 佛法会演变?(上)
各位菩萨,可见弥楼揵驮如来所证的法,与释迦如来在吉祥草上所证的法,以及初转法轮所说的本际法,乃至二转法轮到最后三转法轮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rd
- 第014集 佛法会演变吗?(下)
另外我们也说明了,这位法师认为大乘佛法,是由声闻深教演化而来的错误,同时也知道大乘法从无量劫来,十方三世诸佛都同一所证,同说无五阴体相的如来藏法,而释
- 第015集 出离观与安隐观(一)
当然大乘菩萨也修出离观,但是修观的内容及范围与二乘法所观有所不同,除了二乘人所观的五阴、十八界等或者十二缘起支之外,还必须亲证及观察诸法本母第八识如来
- 第16集 出离观与安隐观(二)
为什么意根不会灭亡?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一直支持著意根,所以意根不会灭亡,意根也没有间断过。意根不是意识,凡夫只知道有意识,不知道有意根,根与识分不清楚就
- 第17集 出离观与安隐观(三)
而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有真实法才能完成,如果没有真实法,那就只能是想象的;所以,有没有真实法攸关佛教的命脉,可以说没有真实法就不是佛教!可是有谁知道佛
- 第18集 出离观与安隐观(四)
大乘菩萨也同样要修这个法,但是大乘还有更胜妙的法,那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用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来修成佛之道。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就是成就佛道,人而能成佛,
- 第19集 出离观与安隐观(五)
然而息灭的意思,这样讲还是没有讲到真实义,直到平实导师出来弘法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息灭是说:自心如来藏虽然处于三界生死流转之中,不断显现种种功能,不断
- 第22集 出离观与安隐观(八)
也就是释迦世尊开始阐述佛菩提道的安隐观,将生灭不已的蕴处界摄归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蕴处界也就不生不灭了。迥异于初转法轮阿含时,蕴处界等法都是生灭法的出
- 第24集 六根体性(一)
我们讲大乘的修持方法,就是有关无始无明,我们要如何来修除无始无明——也就是所知障?也就是对成佛之道所知太少,或者是说对如来藏第八识所知太少;因为法很多
- 第25集 六根体性(二)
至于大乘法,因为要能够知道真妄如何和合运作,所以第八识这个真心找到之外,还要知道这个真心如何现起妄心;因为五阴十八界都是第八识如来藏直接生、间接生、辗
- 第27集 六根体性(四)
因为外六入是外我所,而内六入是五阴自我所摄的内法,所以这个是属于我执;也就是:我执是在说内六入的这个内法,所以断除了内六入才是真正的解脱道,灭除外六入
- 第28集 六尘与六入--五欲过患
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经》中佛世尊早就有开示过唯识的法义,而我们这几次节目中所要探讨的内容,也都是必须基于
- 第29集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就落入妄想之中;因为实际上,尚需有如来藏现起六尘
- 第30集 能取与所取--二俱无所得
如同在圣教中之开示:“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杂阿含经》卷3)也就是说:只要是因缘所生之法,由于其所依靠之因或缘,本身就是无常生灭;因
- 第31集 能取与所取--应离虚妄分别
同时因名言所安立之诸法自性皆因意识心之觉想而有,若无觉想则不分别一切法,就不会有这些种种的名言安立;而种种名言安立之种种自性亦是互相观待而有,因此不可
- 第32集 断我见略说
接著再转入大乘法中来参禅,这样参禅时才能远离六识范围,尤其是不会落入意识离念灵知心中,那么想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就比较容易了。也就是说,不论是二乘菩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