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69集 迷理无明(一)
经中譬喻,就好像有人拿着一盏明灯进入千百年的暗室之中,一盏灯光可以破尽千百年之久的黑暗而给予暗室光明——就是千年暗室一灯能明啊!当发起菩提心
- 第070集 迷理无明(二)
如果在开悟之前已经证得世间禅定的境界,譬如说四禅八定具足,这时只要获得正知见打破无始无明,也就是亲证如来藏,当场就可以成为俱解脱大阿罗汉,并且也是俱解
- 第071集 迷理无明(三)
修行人既然断我见,发起菩提大愿,回向修证大乘成佛之道,就得要从成佛所依之如来藏开始;而众生的生死流转也是从祂开始,然而祂却是无始也无终的。若有幸能够跨
- 第072集 迷理无明(四)
”当我们发起菩提心,酝酿了如来藏中的菩提种子之后,就如同经文中炷心的譬喻。经文如是说:菩提亦尔,非缘初心成佛,亦非后心,前后中间相续心故而能成佛
- 第073集 「取」函盖三界有
一念无明烦恼有很多种:从人的众同分这个角度差别来看,凡夫众生的烦恼是财色名食睡,那是世俗法的烦恼;禅定的修行者天天努力打坐,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就
- 第077集 上烦恼才是无漏业因
这是在公元5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刚开始的刘宋时期,由中印度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成中文,本经只有一卷,分为十五章,包括〈一乘〉、〈如来藏〉、〈法身〉、〈自性
- 第080集 最后身菩萨与佛地的差异
”因为菩萨是从如来藏的本来涅槃中看待二乘圣人,所以菩萨看他们与自己平等无二,本来解脱,从来涅槃,不曾有生死。可是,如果是声闻与缘觉看待菩萨时,就
- 第082集 证常住涅槃者方能为世间依护
为什么叫常住涅槃?是因为菩萨所证的法是不生不灭,而称为涅槃,是依如来藏所说;而且菩萨现前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如来藏,本来就常住于涅槃之中,因为从来不生不灭
- 第083集 涅槃解脱味,一味、等味
也就是当菩萨证得了这一个涅槃之后,要入地之前,他对于世谛的现观是依于如来藏来看一切法;而在七住位之前,还没有明心之前,他对于四圣谛的现观就是依于现象界
- 第084集 无明住地的不断与不究竟
他故意漏字、忽略地解释,是心中已有立场,营造了菩萨在涅槃修证上是远不如二乘圣人的,最多就只能够说:菩萨所证的涅槃是跟二乘圣人一样,所以大乘法其实并无丝
- 第085集 菩萨的五分法身
在上集说到,菩萨依于转依实相心如来藏,所以具有三德: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而二乘学人只在五蕴等现象界法上观其无常、苦、空、无我,所以不具法身德、般若
- 第089集 三乘菩提清净的差别
只有菩萨因为证得如来藏以后,可以现前观察到:入涅槃只是把自己蕴处界等法灭了以后成为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中仍然是如来藏的独住境界,只是如来藏不再出生蕴
- 第090集 再说三德
最后讲到二乘圣人没有证得万法所依身如来藏,当然就没有法身德的部分,但因时间关系没有说完。也就是说,诸法从何处生起,这个生起诸法的最终心才能叫作法身。而
- 第091集 什么是解脱?
可是菩萨证悟以后,因为所证的是无优劣的如来藏法,所以悟后看自己是本来解脱,看众生乃至蚂蚁、粪坑里的蛆也都是本来解脱,所以看见一切众生的解脱都是本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