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50集 法施之会
什么叫彼岸那个法呢?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此岸,此岸就是我们的觉知心;相对于我们的觉知心的此岸,有另外一个彼岸,那个彼岸就叫作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叫作如来藏。
- 第051集 菩萨转依如来藏之布施
”(《维摩诘所说经》卷1)无作是如来藏的体性,因为如来藏对于种种的法,没有任何的有为有作性以及贪著性,因此说如来藏的自性是无为,所以说祂是无作性。如
- 第052集 菩萨转依如来藏之净行
就像大家信受的诸法实相是如来藏,而有人信受的是意识常住不灭,这样就无法共住修行。最后一个利和同享,是说一个佛教共住道场,如果有供养的时候,应该归到常住
- 第053集 菩萨转依如来藏之智业与慧业
所有曾经被我们布施过财施、法施、无畏施的有情众生,在我们成佛的时候都会生到我们的国土,我们成佛时清净的佛土,是由这些有情众生的如来藏和我们来共同成就的
- 第054集 众生病则菩萨病
解脱道的修行,是以断我见、断我执、断我所执,作为修行的内容;而佛菩提道的修行,则函盖解脱道的修行内容,可是不以解脱道为主要内容,而是以亲证如来藏作为中
- 第055集 空性与空相(一)
首先谈的是“空性”,这个空性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又有如来藏、阿赖耶识等不同的名称。正如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的开示:钝根小智闻一乘,
- 第061集 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到不论声闻解脱道行者、或者只修解脱道的通教菩萨,他们纵使断离欲漏、有漏、无明漏而能断除三界攀缘,能自知自作证:“我生已尽、
- 第062集 方便慧、慧方便、缚与解
其实经典中,类似的圣教不少,像《大法鼓经》中也有世尊开示:除如是等方广大经,不说余经,唯说如来常住及有如来藏,而不舍空;亦非身见空,空彼一切有为自性。
- 第063集 文殊师利问疾品(一)
佛菩提道则是函盖了解脱道的修行内容,但是不以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作为修行的方法,而是以亲证如来藏为中心法义,由现观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来成就实
- 第064集 文殊师利问疾品(二)
另一种空是般若实相的空,在般若实相界的自心真如之如来藏,祂有真实的自体性存在,祂不生不灭,不被出生但能出生万法,而万法灭了祂却永远不灭,真实与如如地存
- 第065集 文殊师利问疾品(三)
二乘圣人,他所知的众生心与心数法,是只知道六个识以及六识的心数法而已,他对于意根以及意根的心数法就已经不很了解了,何况是更深的心与心数法?所以在二乘圣
- 第066集 文殊师利问疾品(四)
譬如说“真如”好了,真如这一个法是什么呢?当你明心了以后,你现前观察到:这个如来藏真实存在,所以真;祂于六尘万法都如如不动,所以祂如。现前观
- 第068集 涅槃、如来藏、不思议(二)
这原因并不是佛不是一切种智人,而是因为这一些十四无记或是所谓的十四难,它真正的要来理解或要来演说,是只有依于如来藏才能够如实地回答这样子的问题;是因为
- 第069集 涅槃、如来藏、不思议(三)
《胜鬘经》〈自性清净章〉第13: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这里胜鬘夫人乘佛威神力而起来面向
- 第071集 菩萨如何看待众生?
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都像是幻化出来的人一样,因为每一个众生的五阴,都是由他的如来藏所变现出来;如来藏就像是魔术师变出了这一世的五阴,上一世、上上世的五
- 第072集 菩萨如何行慈?(一)
维摩诘菩萨接著又说:“行寂灭慈,无所生故;”(《维摩诘所说经》卷2)寂灭就表示没有任何一法出生,这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那么菩萨为什么行于寂灭
- 第073集 菩萨如何行慈?(二)
接下来维摩诘菩萨说:“行无边慈,如虚空故;”(《维摩诘所说经》卷2)有形色的法才有边际;如来藏无形无色,当然是没有边际的,没有边际就可以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