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涅槃(连载26)----平实导师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涅槃”者,谓如来藏无始劫来不生不灭,永离生死;不像识阴六识世世出生以后又复死亡(中阴身入胎时即告灭失不复现起),世世之识
- 般若中观(连载25)----游正光老师
广义而言,意所成身包括一切有情的色身(狭义而言,是指果报身)、中阴身、三地的三昧乐意生身、八地的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九地的种类生无作行意生身均为意生
- 般若中观(连载24)----游正光老师
当如来藏开始舍身,末那识依旧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在执著计度一切法,因此促使如来藏在身旁出生了中阴身;又如来藏舍身一分,中阴身也成就一分;如来藏舍身五分,中
- 般若中观(连载23)----游正光老师
譬如意识心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变异,所以说,众生(意识心)的寿命其实都很短;若说短者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的意识心就已经不相同了,若说中者于每天从睡醒时现行到
- 般若中观(连载22)----游正光老师
譬如有人对真善知识弘扬正法不能信受,因此毁谤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乃至对真善知识作无根毁谤及人身攻击,于舍寿之时,就不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如来藏直接在地
- 涅槃(连载21)----平实导师
第三件事情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就是必须完成二乘涅槃的修证,自知舍寿时可以不再生起中阴身,然后依十大愿的增上意乐,起惑润生继续行菩萨道,而
- 般若中观(连载21)----游正光老师
又譬如造诸恶业但罪不及地狱者,于死亡时,由于意根俱生我执的坚固作意,而促使第八识流注中阴身种子,而在尸体旁边变现出一个中阴身来;而意根在第八识变现中阴
- 般若中观(连载20)----游正光老师
二者、众生有隔阴之迷,亦即中阴身投胎后,前世的意识一定会断灭,一直到今世的五根身渐渐成熟后,新的意识才能藉缘再度现起。既然每一世的意识都是本无今有之法
- 涅槃(连载19)----平实导师
佛陀又把十八界归纳为五阴,同样说阿罗汉舍寿时舍弃五蕴自己,全部舍弃以后不再生起中阴身,也不会再去受生了,所以五蕴、十八界全部灭尽了,不再有后世的名色了
- 涅槃(连载17)----平实导师
当他死时将会证得中般涅槃,于第一次中阴身的境界中,观察为何不能进入无余涅槃的原因,发觉原来是由于我慢(因有细意识我存在而生喜)所遮障,于是当下断除我慢
- 般若中观(连载16)----游正光老师
】(注4)佛开示:菩萨在初地入地心前断了五下分结,可以证有余涅槃,于舍寿后,最利根的菩萨三果人是可以中般涅槃的,也就是在中阴身阶段有能力可以取证无余涅
- 涅槃(连载14)----平实导师
真正的声闻解脱道所证无生,至少是慧解脱,都是“梵行已立、我生已尽、不受后有”,都是至少发起具足的初禅,并且是死后不再生起中阴身,已不再受生了
- 涅槃(连载13)----平实导师
然而慧解脱的证境,往往有人误会,以致于误犯大妄语业,于此必须说明二个自我检验的标准:除了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的断除以外,第一个自我检验标准是初禅的发起不
- 涅槃(连载12)----平实导师
五比丘遇到世尊为说四圣谛十二行之前,已经在正业、正命、正志上有了正精进,只是尚缺正见、正思惟,所以世尊成佛之后来到鹿野苑为他们说法时,他们便在世尊三转
- 涅槃(连载8)----平实导师
所以断集以后,对欲界法不再集,名为“梵行已立”;对色界法不再集,对无色界法也不再有集,名为“所作已办”;此时已然清楚知道自己死后不
- 般若中观(连载6)----游正光老师
注9中般涅槃,是指有一类三果人在人间舍寿,于第一次刚出生中阴阶段,乃至于最后一次中阴身出生阶段后,将我慢断除而般涅槃;因为是在中阴阶段般涅槃,故名中般
- 广论之平议(连载60)----正雄居士
又意根之决定作意此色身已不堪使用,决意舍离此世的色身,阿赖耶识就依于意根的作意及所造业种的势力,以第八识的造色功能制造出中阴身,作为前世转生后世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