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佛子一切处有讲法、毗(pí)尼经律,大宅舍中讲法处,是新学菩萨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问;若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一切说法处,悉至听受;若不至彼听受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经律,言非佛说,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一切禁戒邪见经律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五戒品〉第二十二语译:罪有二种:一者戒罪,二者性罪。但是戒罪的性质又分成两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性重是说这一个罪如果犯了,是牵涉到心性上的严重瑕疵、缺陷,所以叫作性重。第二种是佛所遮止,无关乎心性好坏,然而是佛特别指定的、外道都不施设的重戒,不是轻垢罪,所以叫作遮重。这个遮重的罪,在十重戒或五戒中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所着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第54页第二段的菩萨《优婆塞戒经》的说:【若有难言:何缘五戒尽形寿受?八戒斋法一日一夜?当言: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作如是说。】(《优婆塞戒经》卷七)这个的意思是什么?首先来说五戒。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里面,他是尽一生受,有六重二十八轻。但是《菩萨地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所讲的菩萨重戒,是十戒都尽未来际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十不可毁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世尊开示云:佛子有十不可毁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云: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予我戒。’其得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相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的境界,所以应当要受菩萨戒。有受持菩萨戒的人免不了会犯戒,犯菩萨戒是正常的事情。受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人不幸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那么他再要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很长,好不容易回到了人间,因为造作恶业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又不小心造作了恶业,然后又下堕到三恶道去;这样来来回回,待在人间的时间其实很短,待在恶道的时间变成很长,这样来来回回也不晓得要经过多久,才会再接触到佛法。那么受菩萨戒就是要避免菩萨下堕到三恶道去,能够生生世世都在人间修学佛法、弘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受菩萨戒是成佛的必经之路,三世诸佛都受了菩萨戒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说菩萨戒就叫做千佛大戒。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集已经由正圜老师为各位菩萨讲完佛菩提简介,接下来由我再为各位菩萨讲解菩萨戒的受持。一、什么是菩萨?在讲解菩萨戒的受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们不跟他们计较,他们因为有怨心,所以犯戒恶口!已经犯了菩萨戒的恶口重罪了。但我们听他们口头上恶骂或是文字的恶骂,还是把正确的道理详细的讲给他们,恐怕他们读不懂;很多地方都是详细到老婆过头了,连他们没想到的法义也都帮他们写出来,想要让他们都瞭解,所以我们不是以反骂回去的方式来作;所以有些人骂过两、三年,读了我们回复的书籍以后,已经回过头来支持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若有具足受持五戒,当知是人得是五果。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咨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下对于五条戒相都依《优婆塞五戒相经》作一简略地简择。1、杀生戒不杀生戒相,生是有情的生命,杀是用刀枪木石毒药等东西,断绝有情的生命。这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动。佛法以慈悲为根本,杀害有情的生命,是违反佛法僧的慈悲本怀的,所以应当戒杀。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地知道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这问题,在您来信之前,已经有人在亲教师会议中提出来讨论过了。平实老师也在六月十四日的讲经过程中,特地提出说明了;相信您也应该听闻过了,但不妨在这里重述一遍,让当时不在场的同修们更清楚的了解,会外学人也可以对此更加了解。关于平实老师在讲经时对于诵戒的开示,我们整理几点出来,以供大众参考:一、诵戒并不是所有戒子都要无止尽的诵下去,《梵网经》中说的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祇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祇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就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我们也当明舍暗持。若某地认为某些轻戒为干犯国家法律、违背善良风俗,若不舍弃,将立即为害佛教之存在与佛法之弘扬,这就应当要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一切处有、毗尼经律,大宅舍中处,是新学菩萨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问;若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一切说法处,悉至听受;若不至彼听受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经律,言非佛说,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一切禁戒邪见经律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还没有因缘受持菩萨戒,可以先自行于佛像前自誓受戒,等候将来因缘具足时,仍然应当依照菩萨戒经的说明,向已经受菩萨戒的菩萨法师、菩萨居士或菩萨僧求受菩萨戒。我们讲的自誓受戒可以不必诵戒相、不取相为戒,因为这是对已经明心见性的人而言。明心见性的人过去无量生必定常常受持菩萨戒而不弃舍,因戒体从来不失的缘故,所以今生能够明心见性。今生已经明心见性就获得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有欲之人,无主则乱,国有君主,一切获安,故名王力能护众生。仁者当知人有四姓:一、婆罗门种,多修口业;二、剎帝利种,多修手业;三、吠舍种,多修田业;四、戍达罗种,修驰逐业。其余杂类旃陀罗等,多皆修习恶律仪业。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胡」,文言文之疑问词,即「为什么、何故」的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常举手戒、食自落果戒……难以尽述。凡此正邪诸戒,皆因众生根性差别而异其戒;率多取相为戒、非戒取戒乃至取于邪戒者。于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受菩萨戒是成佛的必经之路,三世诸佛都受了菩萨戒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说菩萨戒就叫做千佛大戒。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