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首先,世尊在《优婆塞戒》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者若有财宝物时,应当如是修行布施;如其无财,复当转教余有财者,令作是施。若余施主先知此法,不须教者,应以身力往佐助之。】(《优婆塞戒》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如果有财宝、财物的话,那么应当要像前面所说的,兼以教化来修行布施;但是如果没有财物的话,也不需要起烦恼,我们可以把这些布施的正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如果想要求证菩提的话,即使自己有许多的财宝可以布施,也还是应当要学习、读诵医术和药方之学;并且要设置看护病人的病房,让病人安住,并且还要备足医病所需要的饮食、汤药等来供给他们,让病人能够很快地恢复健康。当然,这是在讲以前的时代,现代已不允许个人这样做了,除非是开了医院。那为什么说也要懂得医术与医方呢?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佛陀在《佛说盂兰盆》当中所开示说:我们可以在七月十五日,解夏的僧自恣日,来供养具清净戒的圣僧,那么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就都能够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这是因为这些僧众过三个月—九十天—的结夏安居,在这九十天当中,不断地精进努力的修行,所以会有许多的出家僧以及菩萨,得到了佛菩提道或是解脱道的实证,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又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要再来谈谈,其他的生活起居上面也常会遇到的一些状况,可以如何来作布施或是供养。佛陀在《优婆塞戒》卷5当中开示说:【见人鞾履、衣裳、鉢盂朽故坏者,即为缝补、浣染、熏治。】(《优婆塞戒》卷五)这意思是说,当我们看见有出家或是在家的修行人,他们在衣、食、住、行等等生活上所需要的用具、资生之具,如果有朽烂,或是用旧了快要坏掉,不太好用了,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戒》当中开示说:【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优婆塞戒》卷五)意思是说,一切布施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别,所有的布施都不离这三种根本类别。这三根本,共有三种对象:就是贫穷者、怨家以及有福德的人。因为对象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在布施时三种不同的善念:第一种之所以会布施给贫穷人,是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菩萨应该要行财施、无畏施以及法施等三种布施的道理,世尊在《优婆塞戒》的前面几卷,已大略开示过了。现在在第五卷当中,世尊又特别为我们详细说明了法施的内涵。那么什么是法施呢?世尊开示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优婆塞戒》卷五) 三摩地

2018-07-23

知道菩萨摩诃萨具足福智庄严所生的七种法相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佛陀在这里,是教导我们观察:如果有人因为没有慈心,所以不愿意利乐有情,别人对他有恩德时,他也不懂得要感恩、报恩,所以他也没有兴趣追求圣人所有的般若德与解脱德,他的心中只关心爱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以及财物,贪着心非常的重;像这样的人,他是不可能会去布施的。如果这个人如此的悭吝,不能施舍财物给他人,那么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个人一定也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这一小段为我们说明,世尊已为我们开示了不同的布施因果,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简择,以能够得到最好果报的方式以及心态去布施,但是在心中却不需要去贪求果报。因为有智慧的人已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心中分别计较,就会失去了至诚心,反而使得施心变得更低下,而使得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这第一种情形是:布施的财物、福田以及施心都相同,所以得果也就没有差别。比如说,有两个人共同布施一笔钱财,而且共同布施给同一个福田,而且他们两个人都以同样的恭敬心、欢喜心去作布施,因此他们所布施的财物、福田以及施心都是平等的,那么这两个人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就不会有差别。第二种情形是:布施的财物以及施心同样平等,但是福田大小不同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所有的财物太少了,或者觉得想要布施出去的财物不够好,因此心中就感到羞愧,怕人家笑话而不肯拿出来布施。佛陀说:像这样的人,就会增长自己未来世的贫苦。如果说,这种错误的心态一直不改正,那么就会导致自己,未来一世比一世更贫苦,更拿不出钱财来布施,而陷入到恶性循环下去。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有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去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钱财很多,他在无量的年岁当中,也不断的在供养三宝,都是自己很努力的在作,虽然未来世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但是自己单独作,却不如劝别人共同合作来得好。所以说,我们修集福德,不必全部自己一个人去作,如果能够分一部分给别人,共同来作最好;而所节省下来的部分,我们可以另外再找别的植福因缘,然后再找别人一起作,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戒》当中开示说:【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优婆塞戒》卷五)意思是说,一切布施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别,所有的布施都不离这三种根本类别。这三根本,共有三种对象:就是贫穷者、怨家以及有福德的人。因为对象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在布施时三种不同的善念:第一种之所以会布施给贫穷人,是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世尊这一大段的开示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听了你说法,或者因为你送给他的书籍,他读过以后理解了的道理,知道对众生起瞋,在未来世会有很长久很不好的果报,所以他就愿意开始断除瞋心,开始一直对他人和颜悦色,而因此得到了好的果报;那么因为是由于你的帮助,而产生了这种的改变,所以这就会使得你在未来无量世中,得到了上妙色的果报。现代的医学研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五)我们从世尊这一段的开示,就可以了解到:原来世尊祂并不认为,法布施是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专有的权利;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只要是证悟了,而且有能力弘传,能够教导其他人对佛法具足信心,教导持戒、布施、多闻,甚至能够使他出生菩提智慧的话,一样都可以作法布施的。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但他是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 三摩地

2018-07-23

人道的五阴死了以后,当然已知道,什么时候去受哪一道的业,是以看哪一道的业最重来受果报,可是中间都是不会有间断的。佛陀这样的开示,外道还是不能了解,他就会说,若言‘如是异作异受。’外道听了佛陀的开示以后,他就认为说,那这样的话,那不就是认为作的与这个受果报的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因为这个过去世的五阴造作生天的善业,然后未来世去受天福的这个五阴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