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综合结果,无论从经典或是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都可以证明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反过来,我们来观察六识论。六识论主张人只有六个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与八识论相比,就少了第七识与第八识。因为少了这两个识,就产生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就是,它认为世俗谛是无,胜义谛是有;可是这个胜义谛到底在哪里,他无法亲证;无法亲证的结果,就拿意识心取代第八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入楞伽经》卷8由经典可知,人总共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意根,阿赖耶识。前六识当中的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祂分别色、声、香、味、触尘;也就是说,前五识对现行的境界加以分别,祂本身是虚妄法。接下来谈意识,意识的体性是审而非恒,祂有归纳、分析、整理的体性;可是,祂却是藉意根、法尘而出生的法,所以是生灭法。祂有两类,第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入楞伽经》卷三: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佛言:「建立。」——《大乘入楞伽经》镇楼! (原标题:所谓八识。何等为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名为供养于法?善男子!若能供养十二部经,名供养法。云何供养十二部经?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为已,复劝人行,是名供养十二部经。若能书写十二部经,既书写已,种种供养如供养佛,唯除洗浴。若有供养、受持、读诵如是经者,是则名为供养法也;供养法时如供养佛。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rd | admin 2018-07-23 |
![]() |
)但这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而诸佛都具足了知;不但如此,八识心王的一切法也都具足了知,所以说诸佛是身心具足的。又说诸佛身相具足:诸佛都有微妙的三十二种大人相,还有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相中又有无量好相,也具足无量无边的威神之力,这就是如来身。如来心还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以前讲过了。还有大悲三念、五智三昧。五智,五智是四智心品(平等性智等四 | admin 2018-07-23 |
![]() |
然而法末之世,竟有身披大乘法衣之凡夫亦兼愚人,随诸日本欧美专作学问之学者谬言,提唱六识论之邪见,以雷同常见、断见外道之邪见主张,公开否定大乘诸经,谓非佛说,公然反佛圣教而宣称“大乘非佛说”。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 | admin 2018-07-23 |
![]() |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 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 | admin 2018-07-23 |
![]() |
《杂宝藏经》卷6〈七种施因缘〉: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宣讲的是出自《杂宝藏经》卷4,名为舍一得万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很久以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那,他到外地靠绘画工作维生,三年总共赚了三十两黄金之后,便欢欢喜喜地踏上返乡之路。在归途之中,罽那经过佛迦罗城,刚好遇到五年才举办一次的会;当他看到隆重庄严的时,心里非常高兴,便开口请问法师说:师父!请问您办一天的需要多少银两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的提到: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经》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船的人到达平安的地方,鳖就告辞了说:我已经报答了你的大恩了,我现在要回去了。菩萨就跟鳖说:将来我如果能够成就佛道,我一定来度你得解脱。那鳖当然就心生欢喜,跟他说:太好了!这只鳖、跟蛇、跟狐狸,都各自离开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狐狸因为它是穴居的动物,有一次在挖洞穴的时候,挖到古人、前人所埋藏的百斤的黄金,就很高兴说:我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来报答菩萨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布施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3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鹿王,它的身材非常高大,身上的毛有五种颜色,非常殊胜,蹄和角也长得奇特雅致;许多鹿都服从它,大约有几千只鹿跟从著它而成为一群。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这群鹿被狩猎的队伍冲散,纷纷跳下高峻的山崖;有的掉落到坑洞里,有的倒挂在树枝上摇晃著,有的被荆棘刺穿身体,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至心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世尊在这里开示:如法财施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这个部分还没有说完,上一次说的是财施的果报,还得财宝的道理。接下来说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可以使众生无畏于生死轮回,同时法布施的果报,是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报。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中,有一段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世尊此时要为我们说明布施的五种相貌,后面也会接着说这五个法的果报。先来看看是哪五种相貌?第一个叫作至心施。布施的时候应该是怀着至诚的心态,而没有夹杂着其他不清净的目的。举例来说,若是正在布施的时候,心中老是记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世一世修学布施之后的转依,因为从七住开始就已经是有布施也有波罗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菩萨自己除去了种种烦恼;也正是因为自己可以除去这一些烦恼的缘故,而行于财法二施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利他自利,所以菩萨继续行于财法施的过程中,才能够方便的教导众生这一些道理,也使得众生能够依法修学,一样的远离种种的烦恼。这样长劫修学的结果,菩萨自能调伏其心,也教导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末法时代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