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可是什么是“成佛之道”呢?“成佛之道”这个议题非常非常的大,也就是说整个修学佛法,从一个凡夫到成佛这整个过程,我们每个菩萨要所经历、所修证、所能够了知、所断除的一些种种的法道,这就是成佛之道。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着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 | admin 2018-07-21 |
![]() |
《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灯泡、灯管事实上也是生灭法,原来并没有灯管、灯泡,是经过制造才出现的。那灯管、灯泡要依附于灯座,如果没有寿命更长的灯座,灯管、灯泡也不能存在而运作。灯座也一样是生灭法,是经过制造之后才有的。那我们说灯座是生灭法,也要依附于屋顶,因为如果没有屋顶让灯座依附,灯管、灯泡也没办法运作。屋顶也要依附于整个房子,要依附于整个建筑物,整个建筑物也是生灭法;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说空三昧是无常故空的话,表示断见外道已经是佛法中实证的圣者了!可是显然断见外道并不是。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空三昧呢?其实空三昧,跟四圣谛的灭谛有关,灭谛就是在谈空三昧,所以声闻人用灭谛来理解空三昧。那缘觉也可以实证三三昧,也可以实证空三昧,他是用十因缘来观察,我们暂且不说。我们用灭谛的道理来说明空三昧。空三昧事实上就是在讲灭谛,灭谛,并不是把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初果人能够证得须陀洹果时,要达到解脱于生死,还需经过七次人天往返,所以是要有一个如来藏,作为背后的支撑。苦集灭圣谛之后,还要有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声闻人,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还没有办法成为俱解脱,也还不能成为三明六通阿罗汉,需要继续修学,才能够往上进升,这个时候是要依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诸天,最后也要死亡,就是死苦,他也有坏苦,我们前面已经举例了。在天里面都有这些苦了,何况业道呢!在五苦里面,爱别离苦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般的爱别离是说,我们跟好朋友、亲人虽然非常的恩爱,可是最后总要离别,分别之后就产生了苦,这个是粗糙的苦。在声闻菩提里所说的爱别离苦,是我们对五阴产生了贪爱,由于这个贪爱不能达到永久,要分离的关系,也会产生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的一切境界,把其中的一切贪着、欲爱都灭尽后,确定于未来世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了知,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即使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还有佛菩提乘超越于他。阿弥陀佛!------《三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我们接下来探讨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请问:世尊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很明显,是佛菩提乘!《阿含经》的《大本经》里,世尊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皆共传承的菩提道而成就,并讲当时毘婆尸菩萨,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实修菩萨道一步步成就佛道。由此可知,世尊在菩提树下成佛时,事实上就已经有了大乘菩萨的法道。可是有人见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心经》,这个心经到底在说哪个心呢?事实上,心经所说的心,就指的是真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在所有的三乘经典里面,都围绕着这个八个识来说。如果有人说,那八识跟六识有什么差别呢?因为也有人提出说,佛教所说只有六识,可是还有个差异,就是说如果法界之中确实有八个心,那我们不应该只了解前面六个心啊,我们就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不能通过三法印的验证,就是错误的!若可以经由三法印来印定,说明此内容就是正确的;所以三法印,是在为我们建立一个修学佛法的标准。有人曾经说:‘三法印’,这三个字,是在大乘的龙树菩萨时,才有的名称。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虽然这三个字,是在龙树菩萨的时候提出来,可事实上,在声闻法的律部经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已有记载:诸行皆无常,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经》说般若波罗蜜多,意为以智慧而到达解脱生死的彼岸。所以说佛教的解脱是智慧解脱,成佛也是因为智慧的而得成就。佛教所说的智慧有三种,《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范围谈到的菩提,里面有菩提这两个字;关于菩提,我们说,我们可以用《心经》上面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些叙述的文字来描述菩提。其实菩提谈的就是,我们在《心经》上面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的清净本心。这个本心本来具有的性质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本心所具有的境界来讲,是任何我们现在在世间活动里面,任何的一种心识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是不是就已经解释了诸行无常跟诸法无我呢?我现在这里先告诉大家,这个完全不是诸行无常跟诸法无我的义理,因为这两个部分的义理其实根本上还是会回到断我见跟断我执这个大方向,它整个的义理跟前面讲的断我见、断我执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我们也要特别跟大家说,最后一个涅槃寂静,这个涅槃寂静如果要精确地掌握的话,那就一定要先了解涅槃的义理。那么关于涅槃的义理有许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佛法真义之中,无有无余涅槃,乃至有余涅槃可说,以解脱者之境界,非是断灭之境界,而是真解脱境界,如来于《大般涅槃经》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全文于经典中出现七十五次,直说:「解脱即是如来。」所以唯有如来是真正解脱者,其余之解脱者说法,不过是如来为了安慰勉励有情,而权说,非是大乘真正究竟法义!因此二乘之小乘法之所说的诸涅槃,不过是哄小儿啼,如同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佛之道这个议题非常非常的大,也就是说整个修学佛法,从一个凡夫到成佛这整个过程,我们每个菩萨要所经历、所修证、所能够了知、所断除的一些种种的法道,这就是成佛之道。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就是说,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著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些通通叫作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是不是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时说法:1、华严时:佛成道后,于最初二十一天,上天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2、阿含时:即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3、般若时:继阿含时后,度菩萨乘人,也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讲大乘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是为般若时。4、方等时:方等经即是大乘经典的总称,也叫方广经。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