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观无量寿佛经》世尊向阿难及韦提希开示说:「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上品中生者,……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人说他们到了解脱生死的彼岸,其实是方便说,他们哪有到彼岸?因为真正的到彼岸是你十八界还没有灭,就已经亲证涅槃的实际,那才叫作到彼岸。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你仍然存在的当下,就证实了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实相心自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永离两边而且本无生死、体无生灭,这才是住于涅槃的实际,那个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般若究竟是什么?般若并不是讲无常空与缘起性空,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你这个人没有开悟,你不懂般若经。初转法轮讲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无常空、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轮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何谓般若?般若就是法界实相的智慧。般若这个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种邪见到处可见,不信的话,诸位回家后,把以前所买的诸方大小善知识所解释般若经的书拿来看,他们都是这样解释:「诸法无常,色身也是无常,这就是般若;因为般若经讲:『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一切法空。」他就想:因为我们这色身会坏掉,所以它是无常,无常就是一切皆空,一切皆空就是般若,这是第一类邪见。二、以缘起性空为般若:你们回去把诸方大师解释《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三缚结已经断了的缘故,无论他身穿白衣黑衣都称为出家。《大宝积经》卷85云:“此出家者唯形像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这个意思是说,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出家,其实只是个形像;把头发剃掉,换了出家人的衣服,出世俗的家,住进如来之家而已,不是真的出家。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些人就是因为无智,所以错误连篇的理解佛经的法义,还要误导论坛学佛者,诽谤第一因阿赖耶识如来藏是神我外道,诽谤弘扬的善知识萧平实,阻止人们学习,知道这个罪业有多重吗?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要知香水海有多大?去看华严经就知道了。无量寿佛的佛眼有如四个大香水海那么大,而且清白分明。然后祂身上每一个毛孔放射出的光明,都像一个须弥山那么大。世尊又说:再来要想弥陀世尊的圆光。(圆光是指佛身周围的光)。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有佛光芒照射千由旬,有佛光芒照射一个大千世界,有佛光芒照射无量无数的百千世界。无量寿佛的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蓝先生接著说:【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必能完全通晓开悟者的境界。法海浩瀚,所悟唯见一滴。对于不同法门的容忍,其实是对全体真理的尊重,并非只是寻常的礼貌而已。】这一段话可就值得探究了!所以者何?谓以天童之悟境而欲与大慧相较者,殊不类也!绝对不可相提并论之。此谓大慧非唯明心而已,复又从学于勤大师眼见佛性之境界,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蓝先生接著说:【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必能完全通晓开悟者的境界。法海浩瀚,所悟唯见一滴。对于不同法门的容忍,其实是对全体真理的尊重,并非只是寻常的礼貌而已。】这一段话可就值得探究了!所以者何?谓以天童之悟境而欲与大慧相较者,殊不类也!绝对不可相提并论之。此谓大慧非唯明心而已,复又从学于勤大师眼见佛性之境界,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二果,因为三缚结已经断的缘故,所以他很清楚的知道,菩提不是从各种的缘聚合而产生的。什么叫做菩提?菩提称之为觉,称之为真如。但是有人这么听了就问:为什么我们这觉不是!你的觉就是?有的人悟了说:能觉的就是我。但是这个能觉不是一般人讲的觉,一般人讲的觉都落在见闻觉知的妄觉里面。那么真正的觉称为菩提、本觉,这个菩提具足了性、相、体、用,称为真如佛性。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作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二云:【世尊!佛法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过一切法故。世尊!如实说者,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语如实故。世尊!自然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世尊!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种智故。】这段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有关菩萨阶位之位次、名称,诸经论所说不一,例如发心住、治地心住等之十住说,在古代原本涵盖菩萨修行之全部阶位,至后世则仅相当于十地以前三贤位之初位而已,故菩萨阶位说,亦每随教理史之发展而改变!所谓四十一位、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七位等各种菩萨阶位中,自古以来,《菩萨璎珞本业经》所举五十二位说(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妙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听闻华严经十地品而受到启发、回小向大的世亲菩萨:无著大师的弟弟世亲法师,也被后世视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世亲菩萨撰《百法明门论》是世人所周知,已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部分章句已列入了正觉同修会的总持咒中。世亲年轻时表现也不俗:入小乘经量部,立志改善说一切有部之教义。曾往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地区)研究《大毘婆沙论》。回国后,为大众讲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别教的菩萨悟后,要经过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这三贤位的修行之后,然后永伏思惑,离开了异生性,也就是离开了大乘的异生性。因为大乘的见道位它很宽广,它是从七住的菩萨实证如来藏之后一直到入初地这个三贤位的过程,统统都叫作见道。可是这见道中有种种的岐路,因为他所要伏除的种种的建立见或诽谤见非常的多;如果建立见跟诽谤见没有真正把它去除掉的话,就会落入了异生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楞严经》卷八云: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意思是说:菩萨在六住位满心时,因为明心而不退失,就进入第七住位;十住满心位眼见佛性时,就进入了初行位。佛说这灌顶住的菩萨是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已经是真实佛子而不是名义佛子了,已经能为诸佛及大菩萨分担弘法的重任,这时当然是具足无量数的如来妙德啊!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妙德是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已经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及特质呢?无着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无着菩萨并且解释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人会显现出四种的性相。第一种是大悲之相,就是会哀愍一切受苦的众生。第二种是大信之相,就是会爱乐一切的大乘法。第三种是大忍之相,就是能够安忍于一切难行之行。第四种的大行之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相就是《般若经》所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从我见相而生。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了解什么叫做众生相,所以我们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离开众生相。可是你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在诸家大师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慢的习惯非常的难除,在三果之前虽然说慢已经除了很多,但这个慢犹如五盖一般有很多的层次,就好象五盖一样。一般人起慢心是在世间法上:如钱财、色身、地位、身份……等。有的人则以有名的传承而生慢,但这个是很粗重的慢心。悟得真如,体会得很深入以后,无我的功德开始出现,慢心就开始除了。可是仍然无法把所有的慢都除尽,就好象修学初禅的人要离五盖才能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