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深密解脱》卷1开示: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翻译如下:昙无竭菩萨!堕在现象界种种觉观的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种种觉观的第一义谛真实心存在。于是佛重颂一首偈:我释迦牟尼佛亲身所证的法,是离种种语言文字的境界 三摩地

2018-07-21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三界有当中,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以无色界有的四空定,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我们称它为第一有定,是三界还在轮回,还在业道不断的沉沉溺溺当中的众生而言,这是最殊胜的有情,他已是入于非想非非想定了。欝头蓝弗,跟佛当世的一个著名的外道,他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他有神通;他每天中午依于他的神通,飞行到王城接受国王的供养。结果有一 三摩地

2018-07-21

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不再出现于三界。而想受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第八识,佛是在什么时候开示让我们知道的呢?佛是一直等到大乘法、大乘种智的时候才开示这一个法的吗?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佛在阿含期的时候就已隐覆密意说出了唯识的妙义,不是一直等到说般若、说中观乃至于说唯识种智的时候,才说这个唯识妙义。我们看一下以下的,《央掘魔罗》里面佛如何说呢:【尔时世尊广说妙法度脱众生,名日执剑大方广。初中后善,究竟显示善 三摩地

2018-07-21

《入楞伽》〈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入楞伽》〈佛性品第十一〉:【(佛言:)「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成佛之道已略述,要皆依于唯识二门——真实唯识门与虚妄唯识门,而得成办,由斯二门方能成就一切种智。扼要言之: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乃至究竟地。唯识五位之内容依《瑜伽师地论》所述简介如下:《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三、见地及通达地,四、修地,五、究竟地。根据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mdash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大乘入楞伽》开示: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着,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大乘入楞伽》卷四)解释如下:【大慧菩萨!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着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 三摩地

2018-07-21

公元二、三世纪的印度,小乘佛法占主导地位,外道也极力攻击佛教,龙树菩萨及其提婆等观察因缘,依佛第二转法轮所说诸,广造诸论,摧伏外道,兼破部分排斥大乘之小乘人,由此大乘日益复兴。龙树、提婆所弘扬的中观思想遂成为当时大乘的主流,但是龙树、提婆并没有想要建立中观宗。到了五、六世纪佛护论师按照自己对中观的理解,建立了应成派中观见(该派不承认有任何真实法的 三摩地

2018-07-21

1、误会的一切法空(1)一切法之内涵在《阿含》诸里所说的一切法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界生灭法,而在大乘典里对一切法的定义又有所不同,譬如《央掘魔罗》卷四,佛言: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故佛中的名词概念在不同的里有不同的内涵,一切法(诸法、万法)有时候既包含三界一切法,也包含出三界之法身(第八识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其中借用了法国解剖学家杜胥内(Duchenne,Guillaume1806~1875)以神科学的观点,发现这两种微笑所牵动的脸部肌肉是大异其趣的,当然其所引动的神回路也是不同的。我们从这里看到了「微笑在为我们说法」,也很高兴实证的神心理学为佛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左证。今天,我们尝试以心理学中有名的「古典制约论」,再度探讨末那与意识之奥妙。之所以在众多的心理学理论中选择巴 三摩地

2018-07-21

这种自然产生的微笑又叫作「杜胥内微笑」(DuchenneSmile),因为杜胥内这位法国解剖学家第一次发现了这个自然微笑的神回路与「应酬式的微笑」的神回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们所控制的脸部的肌肉,当然也是不同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达官贵人或是官夫人剪彩时的笑容,当镁光灯一停,往往笑容同时归于沉寂,一点痕迹也没有。这种笑容我们在百货公司电梯小姐的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外,寿命是由谁控制的?当寿命终了而色身与头脑都仍完好的情况下,却已使意识不再现前于色身中,这样看来,意识绝对不是由色蕴的头脑控制的,绝对不可能是单由头脑就能出生意识心。又如色界天的天人们,头部是空无一物而只是如云如雾一般而已,又没有头脑,可是他们的意识心却仍然现起;如果意识心是单靠头脑就能现起的话,那么色界天人就不可能存在了;可是借着初禅的善根 三摩地

2018-07-21

染污的末那识想要转变为究竟清净的末那识,必须在悟后历长时间的历缘对境中,一分一分去转变它,并非一悟就可完成的。人往往以意识心为自己,将末那识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其实这个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的心而已。人对于一切事物,比如肚子饿了、睡醒了、身体痒时…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藏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体内的种子不停地流注变异,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这个道理如计算机的集藏数据(比喻阿赖耶识体内的种子)的硬盘(比喻阿赖耶识的体),只有硬盘(阿赖耶识的识体)稳定不变,才能集藏数据(阿赖耶识识体内的种子),并保证数据运算自如(种子如法地流注变异),故佛说: 三摩地

2018-07-21

《楞伽》卷九: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盘。」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 三摩地

2018-07-21

对此,于《央掘魔罗》卷二,世尊早有预言:过去世时无有惭愧,已无惭愧、今无惭愧、当无惭愧,闻如来藏不生信乐,已不信乐、今不信乐、当不信乐。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习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 三摩地

2018-07-21

然宣讲第八识之论,其义理极为深奥难懂,原因之一,就是第八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卷二,佛告大慧菩萨: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如是)说如来藏已。故第八识在不同的论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心、识、如、真我、真如、 三摩地

2018-07-21

在译得数百卷唯识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中文表述字字珠玑、得心应手,在此炉火纯青之时,用四组十二首七绝,将这包藏宇宙、探玄窥微之庞大哲学体系,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式地和盘托出,令无数后学获宝鈅如探囊取物,抄捷径直趋金矿银山。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八识规矩颂》颂 三摩地

2018-07-21

《心》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做空性?因为祂有自体性,祂的自体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祂恒常而不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