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叫做《大方便佛报恩》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所说的五戒,就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弥戒或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优婆塞戒》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食、衣、住、行所用的种种资生之具。第二种有智慧的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食、衣、住、 三摩地

2018-07-22

无论根据现量的验,或是依据佛的圣典开示,世间人所历的我,不多不少就是这个五阴!这个五阴,如果深入来看,刚才所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些烦恼,其实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阴来描述。比如一般人希望能够青春永驻;甚至在历史上有许多帝王的陵墓里面,用尽各种方法来维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类的;很显然就是对五阴的色阴有所执著。再来看名的部分,这个烦恼是在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不晓得自己已成为人家所种的福田了。可是到了未来世,人家很有钱,他还在那边穷,因为他上一辈子成为贫穷田被人种了,自己还不知道;被种的时候还沾沾自喜,不懂得去布施,所以世间人都是愚人。佛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懂得悭吝之报的人就知道:未来世如果不想贫穷,此世一定要布施。所以阿含中不是讲吗:有个老女人非常贫穷,完全没有能力供养三宝,佛就交代一个阿罗汉去帮助 三摩地

2018-07-22

当他黯然返回家乡后不久,父亲营的饭铺意外遭遇大火,被烧成了一堆瓦砾。从此,他的家境一贫如洗。他的父母则因为悲伤过度,先后病故。年轻人屡遭生活的重创,情绪低落,便在集市上请一个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前程。算命先生告诉他,命数注定,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发迹之日。从此,年轻人彻底失望了,啥事都不再去想,啥事也都不想去做,只靠亲戚和一些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度日。终 三摩地

2018-07-22

每一世都实现一点点世间福,把这已实现的这一点点福,大部分用来利益众生,少部分用来生活、修道。利益众生以后,那世间福很大,佛在《优婆塞戒》讲过了:你买个包子布施给一条狗,来世还得百倍报;布施给破戒人,来世还得千倍之报;布施给一个外道的离欲者,那可就是百万报。如果是佛法中不破戒的人,你布施了一家持戒很清净的寺庙里的向道师父,来世可得千亿报。那你想想 三摩地

2018-07-22

好冷的冬天,我走在市区的街道上,常走过的商店转角,坐着一位乞讨的老伯。他身材瘦小,蜷曲在角落,身上的夹克,年未洗,黑得发亮,身旁放着一个小碗,里头散落着几枚铜板。老伯的头发灰白,留着一撮不长不短的山羊胡,脸上爬满了皱纹,使得原本已细小的眼睛,更眯成了一直线,视线焦点放在远方,无视于眼前熙来攘往的人群,不知在想些什么。乞讨的老伯,其实与四周热闹 三摩地

2018-07-22

这倒使我纳闷起来,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工作呢?几观察和思量,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太过于投入,当我提出要求时,她已开始工作,皱起眉头思考了,并不是不愿意做,而是立刻进入情况,节省了许多寒暄和枝节。不像有些人,开始时满面堆欢,直说没问题,其实根本没当一回事,后来就留下一堆难解的残局!了解了之后,我反而喜欢她,我们彼此配合得很好,只要工作交给她,我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就拿第一项——钱财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管理费的钱付不付得出来。贫穷的人就是因为过去生没有作布施,因此此生得财不易,要受饥寒 三摩地

2018-07-22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三摩地

2018-07-22

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一个人其实是有钱财的,可是当他看见有人来求财时却说没有钱财,他说话是怕别人向他请求布施,我们就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把他来世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先为大众说明了。佛讲这一句话很重。这个人明明有钱,却推说没钱;这话讲久了,这一世真的会变得没钱,来世当然更会没钱了。如果有人请求你随喜功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虽然没有钱可以帮忙,你就 三摩地

2018-07-22

不但如此,佛陀在典里还多次教导如何致富。但是佛教中讲获得财富的方法,和世间人的成功有所不同。我们看看世尊讲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在《佛说业报差别》中,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 三摩地

2018-07-22

命运跟风水,我们说有的人去改了风水以后、改了命运以后,他真的确实是已改好了;但是是因为改风水改好的吗?其实不是。是因为福德的关系。是因为他有福德,所以才会跟这样子的一个因缘相应。所以我们说福地福人居,与其说福地福人居,其实是福人居福地。......所以这些福地,所谓的风水学所说的福地,不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因为众生不明的缘故,纵然修福也跟我见、见取见还有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根据《佛说阿那律八念》当中,佛陀也有这样的开示,开示说这个正命有俗与道两种内涵,俗是指世间法方面,道则是指出世间法方面。世间的正命是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于人,就是要以正当的方法来求取财物,不贪求不该得的钱财,不欺诈于人;出世间的正命则是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远离占卜命相以及观天候来为人断吉凶的种种的邪业,不可违犯佛陀教示法道中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宗教团体,他们会作种种的手线,或者是挂饰品,叫信徒去购买,而且跟信徒说:你买了这个东西,这是由某某上师加持的,这是由什么样的人所诵念多少典的;你挂在身上,种种的业障都能够消除,然后你都能够诸事吉利。或者是说,像有些人要求事业的,有些人要求爱情,有些人要求家庭和遂等等,他们就应著众生的因缘,做了各种的挂饰品,让众生去请回家,说这样子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卷五好!佛说:如果能以具足了色、声、香、味、触的这个物品布施给别人,这就叫作清净布施;如果能够以如法所得财物来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能够观察财物是无常的,它不能恒常的存在,如此作意而行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为了破除烦恼而行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为了清净自心的缘故而行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接下来是很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菩萨的布施行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种,心中存着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第四种,心有悭悋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这些善恶业,怎样叫作“定业”或者是“不定业“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的〈业品〉当中有开示说:【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这意思是说:怎样会造成果报决定呢?如果说,我们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是决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