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引用自《杂譬喻》这一部典,因为《杂譬喻》相似的名这样子的佛典有很多种,那这一部的话,特别是后汉大月支的沙门支娄迦谶所翻译的,这取自于这部的第十一则。我们来看看这个:【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这个意思是说:从前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平等;也是在这样大平等之中,才能够容许三界六道各种不平等表相的存在与改变。依这个平等法——非身、大身,然后有人去造作恶业,而受报为这个细菌,连眼睛都不存在而看不见了,那是它的业,自作孽不可违。如果另一个人修善而且实证佛法及四禅,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一个人商失败,他所拥有的原来的财富也会离他而去,这就是娑婆世界。然后再来,有时候你不愿意碰到的人他每天会出现,他每天出现的话,你又躲闪不掉,你不论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可是你看到他,你心里面就产生厌恶,或是沮丧,或是失望,所以这些焦躁等等的心情、这些失落的心情,会让我们在不喜欢的境界相里面会不断的产生,这就是怨憎会苦。你愈不想要遇到的人,愈不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到说:佛法之中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么问?后来我想到世间法之中,不是也有求官不一定得到官,求如意郎君、美娇娘也不一定尽如人愿,甚至是求子嗣、求阖家平安等等,能否实现也都在未知之数;依于这样子的观念,所以有人会有这样子的看法。因为佛法之中说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 三摩地

2018-07-22

布施除了未来果报好,在人间富裕或生天享福外,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听闻佛法熏习正知见,然后继续依照佛法的教导行布施之法,乃至证得解脱果及佛菩提果;因此听闻法的功德很大,获得的利益是超越世间一切事物的,所以我们应该也要排除万难来听导师讲,因为大菩萨在世间弘法很难得,如果我们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而佛陀也说听闻《法华》的功德无量,福德超过布施给无量亿世界 三摩地

2018-07-22

善光公主在路上,问她的乞丐夫婿说:你的父母还健在吗?夫婿回答说:我的父亲原先是城中第一豪富长者,由于父母及眷属都已死了,我便无所依靠,所以才会落魄到如此穷困的地步。善光公主又问:你还记得自己的旧宅在哪里吗?夫婿回答说:知道,但是房舍都已毁坏了,现在只剩下空地而已。善光公主便与夫婿一起前往夫婿的故居,并于四周走了一遍,随著所走过的地方,土地自然陷 三摩地

2018-07-22

在《增壹阿含》跟《法句》里面都提到过他,说到:佛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盘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于是佛就叫五百位阿罗汉,轮流的去教导周利盘特。但是三年过去了,盘特连一句偈也背不起来,所以整个舍卫国里面,大家都晓得盘特的愚笨。盘特的哥哥也在僧团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骂盘特,你再这样子愚昧,连戒的内容都背不起来,不如还俗回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要如何才能够求财富,真的可以得到财富,而且又是能够自在受用的呢?在《优婆塞戒》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接著我们就来看看布施未来世得到大富的故事,《杂譬喻》中的一个故事:在过去居住在王舍城中的人民,大多过著富裕的生活。王舍城里的人,依家产多寡分为九品,这九品各别居住于不同的乡里,彼此是不相互矫错杂居的。其中有个安乐富足的乡里名为一亿里,居住此里的人都拥有一亿以上的家产。当时有一位居士,很向往能住进一亿里内,为了达成目标,他总是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用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学法,因此 三摩地

2018-07-22

而凡夫众生与佛陀的真心本体是没有差别的,譬如《华严》当中所说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大方广佛华严》卷十)所不同的,只是凡夫众生的真心当中所含藏的无量种子还有染污,还没有完成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而把这些种子完全转化清净。既然说法界的真理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都能够究竟成佛,所以,即使是凡夫众生,乃至三恶道的有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解脱道主要是要克期取证无余涅槃,出离三界生死,所以除了维持色身的基本需求之外,其余的时间就须大多用在行、禅坐、专精观行、思惟法义上面,以看穿世间五蕴十八界等法的虚妄无常,努力证得初果,断除我见等三缚结,乃至于证得四果阿罗汉,出离三界,安处于涅槃之中,不受后有。只要够精进,当生就可以取证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佛世时,证得初 三摩地

2018-07-22

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印了很多的典来弘扬佛法,也度了很多的僧人——那个时候呢很多人受到鼓励都出家,他就觉得自己的功德很大,非常的自傲。所以见到了菩提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他想跟祖师夸示,想要别人来赞叹他,所以他就问达摩祖师:朕作皇帝以来,建了很多寺庙,印了很多典,度了很多人出家,这样子我有多少功德呢?他想向达摩祖师表示自己是非常有功德的,想 三摩地

2018-07-22

一、在家人,一般正常分配资产-分成四分-一分自用(25%),二分作本营生(50%),一分备用(25%)杂阿含卷第四十八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尔时。世尊说偈答言。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优婆塞戒卷第三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复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钱和年龄都不是问题,你最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你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吗?也许在最寂静的深夜,你曾有过那么一瞬间,想过这个你觉得有点不太现实的假设,可是,如果是真的,你会怎么做?英国哲学家AlanWatts的演讲短片《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最想干什么?》就提出了这个埋藏在你心底的疑问。什么让你兴奋?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当AlanWatts作为职业导师的时候,学生总喜欢问他毕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优婆塞戒》〈八戒斋品〉第二十一语译:善生菩萨为我们请问:世尊!如果有人能受三皈斋的戒法,未来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佛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人能够受三皈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样 三摩地

2018-07-22

那持五戒有什么样的功德呢?就像中所说的,我们举中一段来为大家说明。中佛这么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根据《佛说阿那律八念》当中,佛陀也有这样的开示,开示说这个正命有俗与道两种内涵,俗是指世间法方面,道则是指出世间法方面。世间的正命是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于人,就是要以正当的方法来求取财物,不贪求不该得的钱财,不欺诈于人;出世间的正命则是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远离占卜命相以及观天候来为人断吉凶的种种的邪业,不可违犯佛陀教示法道中所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