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般若波罗密多心《合掌念诵一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三摩地

2018-07-22

皈依三宝每一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都是无始以来就已存在,故论中说为「无始时来界」,乃是本自具足不是由修行或造作才出生;因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不坏,才能有世、出世间一切法之出生,也因此才有利根众生随佛修学而悟得出世间佛法,再久劫修行而成佛。当佛依于悲愿慈愍而出现于世间,应世间众生之根器而有四种悉檀的三乘法要开示;也因为法雨普润的畅演,就会有众多有情 三摩地

2018-07-22

修多罗:修多罗就是典,为什么说是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典里面说的非常。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呢?生灭的法显然不是:因为现在的科 三摩地

2018-07-22

初地以上在家菩萨云何亦得名之为僧?此因初地以上菩萨皆是中所言「生如来家,是真佛子」之菩萨故;既名真实佛子,当然摄属圣僧,不论身现出家相或在家相。除大乘法中一至十地菩萨以外,别无在家人可名圣僧。此如释迦在燃灯佛为其授记成佛时,亦如大乘中起首之在家菩萨等,亦如弥勒、文殊、普贤、维摩诘、观音、势至…等,虽现在家相,头戴天冠、身着宝衣、胸佩璎珞、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阿含》里面,很清楚的说到这个太阳它也是三界法里面的一个物质的法,所以它也会灭尽啊,所以劫灭尽的时候,火劫来的时候很多的太阳,可是最后还是一样是灭尽。所以在佛法中不会误会太阳跟佛陀的境界,也不会误会太阳神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有所混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太阳神也就是《阿含》里面所说的这个日天子,他不可能是阿弥陀佛,而阿弥陀佛的功德,祂的无量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即使是根本佛法里面,《阿含》还是宣说:「不异我」,除非法师是突然假装看不懂中文,否则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这其中也有个我,所以固然非是五蕴我,但是还是有我,只是这个我和五蕴我不同,所以称之为「非我」,可是这里的「不异我」,法师怎么不道道看呢?到底宣说毁谤佛陀的过失,如是过了将近二十年,可以答得上来吗?真正远离佛陀的是您自己,法师,因为您不知道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僧的定义──《杂阿含》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三摩地

2018-07-22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的来历本文根据《方广大庄严》卷第十二改编世尊成佛,调伏乔陈如等五比丘后,心想:优楼频螺迦叶名声很大,带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等对他都很恭敬供养,应该先去教化他。然后世尊就去找他,迦叶看见佛来便迎接问讯,又请佛晚间留宿,佛便要求住于石室,迦叶说那间石室里有毒龙,恐会害人,但佛再三表示,愿在其中留宿。当晚世尊在石室中打坐,毒龙便起嗔心,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里面说到了: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最后又说到了: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卷2)那个时间所 三摩地

2018-07-22

是为了要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为了要断除烦恼,想要由破除诸苦、断除烦恼,得受无上寂灭的法乐,以这个因缘来接受三归依。破除诸苦无非就是破除三苦与八苦,八苦诸位都知道,三苦比较少人知。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譬如不小心撞到了身休,很痛就是苦,本身就是苦,是很痛苦的苦,所以是苦苦;坏苦:譬如财物赚来了会损坏,色身出生了终究会坏,山河大地也会坏, 三摩地

2018-07-22

最后要相信世间必定有得道之人,也必定有让人证道的法门;有人绝不相信,特别是土城老人走了以后,而我们刚刚出来弘法时;当年我想要把法送给别人,他们还不相信啊!他们认为这个年代已没有人能得道了,不管是解脱道、佛菩提道,都没有人能得。我太直爽,心想:我信了,别人应该如我一样相信。可是大家都不信,所以我当年送上门去,想要把送给人家,人家还不要呢!那些不信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卷第一归依三宝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兰多迦竹林精舍。时与众多菩萨摩诃萨。住不退转位阶十地。十波罗蜜多悉已圆满。复有众多诸大苾刍。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俱。是时有一天子。名嗟袜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花鬘。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悉皆汗流。时嗟袜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于地。悲哀啼泣。而 三摩地

2018-07-22

供佛功德佛典故事选辑──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品《贤愚》卷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国中有大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政,既生数日,复能言语,问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复更问曰:「尊者舍利弗、阿难等,悉为在不?」答言:「悉在。」父母见子生便能言,谓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问佛。佛言:「此儿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欢喜,还归 三摩地

2018-07-22

捧沙供佛成转轮圣王的故事供养佛的功德很大,记得在平实导师的《楞严讲记》第四辑中,说到正觉同修会有一位同修在佛陀时代时是一只小鸟,那只小鸟很聪明,不知在哪里找到一小块沉香木来供佛,所以在两千五百年后这一世成为人,並且有因缘可以开悟。虽然那位同修后来退转离开正觉了,但是因为之前佛菩萨有跟他开示这段因缘,所以他不敢跟著其他退转的人誹谤导师。可见供佛的福 三摩地

2018-07-22

佛說信佛功德經 (原标题:佛说信佛功德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依法不依人 《大方等大集》卷第二十九[0205b25]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余润。所谓佛世尊。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故 三摩地

2018-07-22

供养佛的功德很大,记得在平实导师的《楞严讲记》第四辑中,说到正觉同修会有一位同修在佛陀时代时是一只小鸟,那只小鸟很聪明,不知在哪里找到一小块沉香木来供佛,所以在两千五百年后这一世成为人,並且有因缘可以开悟。虽然那位同修后来退转离开正觉了,但是因为之前佛菩萨有跟他开示这段因缘,所以他不敢跟著其他退转的人誹谤导师。可见供佛的福德、功德有多大,可以使畜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僧,因为他们已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 三摩地

2018-07-22

那持五戒有什么样的功德呢?就像中所说的,我们举中一段来为大家说明。中佛这么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