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圆满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中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功德的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瑜伽焰口施食全集》)由此可知皈依三宝的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圆满呢?生灭的法显然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家的实义菩萨,他对于他的出家,要如何来调伏呢?我们来看一下怎么说: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习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依经总说皈依三宝的功德,其殊胜广大难可校量。《希有校量功德经》中,阿难请问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得几所功德?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箱,南陕北广,假使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捨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花酥油灯烛,作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宝云经》中,很具体地指示了对于三宝的供养方法,如经第一卷说: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花伎乐绕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育、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引证几段赞叹善知识恩和德的经文,以启发我们对于善知道知恩知德的善净意乐。《增一阿含经九众生居品》说:“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据经论中说,只有诸佛如来才经得起这五方面的观察,因为在有的十八不共佛法中,说如来的三业,皆以智为导首,随智慧行,所以三业清净。就是如来的现行身业,在一切时间,一切处所,皆是妙善清净,勿须覆藏。为所化有情说时,现种种胜相,调伏众生,能以胜力折伏摄受一切徒众,是为如来身业清净。如来一切意业,与智俱转,入大众中,生起清净心为大众说法,除来众生的无明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5,佛就回答善生优婆塞: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佛的意思就是说:受三归依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为了要断尽一切的无明烦恼,领受涅槃的无上寂灭妙乐,以这样的因缘才来受三归依。外道的一神教,当然不知道有三宝可以归依,自然无法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以为说上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个单元,已经跟各位介绍自性三宝,以及一些错误的说法。我们接下来还要再跟各位补充,有关于三归依戒里面一些错误的说法。譬如说:佛法中我们说有三宝,可是有一些别的宗教也会说他们也有三宝,他们会盗用佛法的这个说法。可佛法里面所说的三宝是指佛、法、僧三宝,而且我们这个佛、法、僧三宝是没有秘密的,是要让大家知道,要让大家归依,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三归依戒持守的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僧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僧,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以出家受戒时才会有三坛大戒嘛!可是这些已受菩萨戒的出家人中,心态确实已经落到声闻僧之中的人,其实并不少;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已经落入声闻僧的心态中,而且他们也不是天生的声闻僧、声闻心态,而是出家受戒时在戒场中被作了错误的教导以后,才开始转成声闻僧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教导我们。法界真实相的究竟了义,只有如来能告诉我们,一切人、天皆做不到,一切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也都是随从如来受教的。所以释迦世尊入灭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因为智慧相差太遥远了。因此说如来是一切法藏,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菩萨在迈向修学大乘法、要证悟如来藏的时候,经过了四加行,也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而进入了加行位。进入加行位以后,其实就已经迈向了菩萨的初果向,也就是准备要断我见;等断了我见以后,也就是菩萨的初果;如果在证悟如来藏以后,进入菩萨的七住位,一直到菩萨的十住位,就是进入菩萨的二果。从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于修菩萨的十二因缘观,也成为菩萨的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朋友说完问问我对此有什么想法,我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那是去年,国内大面积的经历了连续数日暴雨,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陇海线铁路被洪水冲垮了,当时我坐在火车上,本来当天就能到达目的地,结果火车因为水灾,很多都在铁路上排队,走走停停,最后火车到达洛阳就无法再往前走了。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在火车上受冻着凉,进而开始发烧、腹泻。虽如此,还得赶路,一路上辗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每日不断练习,努力不辍,经过一段时间,佛号渐渐地不再出现。但有时稍失注意,仍会出现佛号的第一个字。行者应当在每天早晚拜佛时全神贯注,才能去除它。至于攀缘心强而又固执的人,在拜佛时虽未出现佛号,却常常会出现一个“佛”字。这是一种根深柢固的习气,必须常常思惟“佛号不是佛”,“佛”字不是佛;乃至必须于静坐中深入思惟,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教导我们。法界真实相的究竟了义,只有如来能告诉我们,一切人、天皆做不到,一切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也都是随从如来受教的。所以释迦世尊入灭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因为智慧相差太遥远了。因此说如来是一切法藏,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相信诸佛有无边的功德,又如何能生起爱乐之心而修学佛法?而想要去证得佛地的境界呢?一定是本身相信佛地的无量无边功德已经具足,对这一点生起了信心,具足信受了,才会生起决定心来修习佛法。但是.末法时代,常常有人用自己修行的境界来衡量诸佛的境界,所以就会乱讲:释迦佛就是因为没有神通,所以人家想要害祂,祂也不晓得。也有人说:释迦佛就是因为没有神通,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