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你就已成为菩萨了!所以,佛法是义学,它是实证的,不只是一个思想而已。接着要来跟大家提示哲学与佛法的关联:哲学探讨的是宇宙万有以及生命的本源。也就是求真的意思,只有真实的才是究竟的善,才是三界中最完美的法。但是,生命的本源并不是我们的觉知心,觉知心只是意识或六识全部,而以意识为主要。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证悟的人都知道一点,下辈子因为你还没有离开胎昧,你还是要重新再来,如果说再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恢复没有开悟的样子,形同凡夫,新的意识心根本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是佛法中所谓的「开悟」呢?绝对不可能因为你累积了多少福德功德,救护了多少众生,下辈子生出来,就会开悟,没有这回事!即使是导师也是40多岁开始学佛以后,才有这个因缘,他过18个月的苦参,苦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当你到了佛地的时候,也还是以服务为目的,因为你个人想要的、想求的一切种智已,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再超越了,你已没有可以为自己来作的了。因此到了那个时候,如来就还是、只是为了众生,尽祂一切所有的智慧来服务一切有情。因此我们想想,在这个佛道上,世间人能够要的,结果你都不要;可是这出世间的智慧,你可是要。而到了最后,你反而可以得到成就所有世间法的功德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对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即使是如此来检视起来,当你发生一些困难的时候,当你有烦恼的时候,你一样心里面产生愁怅,而且甚至很多人就当街,就对于对象破口大骂;或是修养好的人他没有恶口,可是他心里面就诅咒人家;或是再修养好一点的人,他就想,最好让我赶快不要再看到你等等,一辈子不要再看到你这一类的话,虽然这些话没有说出口,但是心里面已在想了、在思惟了;或是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曼哈顿的灯光已开始照耀在这个全世界最神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纽约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夜晚。这个28岁的中国女孩2001年移居美国,获得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后曾在华尔街工作,2011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知名的Sloan商学院就读。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明年就毕业了。她在遗书中声嘶力竭地向活着的人哭诉:除了中文,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在美国的大学生活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 三摩地

2018-07-22

而那些已长在我们心里,植入骨髓的种种种种,放下,谈何容易。真正要做到,我们看看佛法的智慧教我们如何真的放下,修行过程不容易,但只要如法去修行,一步一步终能做到。这里我们不妨拿朝山这件事情做一个比喻。假设在山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善知识,我们要去朝拜他,那么在朝山之前我们首先就是要起信,真的相信山上的那位善知识,对我们真的有帮助,所以我们才愿意花时间 三摩地

2018-07-22

特别是他叫我举起蕃茄汁跟他说话的验。我们约在一家茶馆用英文谈论着心,师父用英文跟我解释因果、轮回这些事情,这都还不稀奇。有趣的事情在后头呢!师父一听完我跟他提到的个人烦恼的時候,他索性要我左手提起他刚买的三罐番茄汁,一边提着,一边跟他说话。可想而知,我左手感觉到疲劳的程度,跟时间成了正比。也懊恼着为何师父要我一边提着三罐蕃茄汁,一边跟他说话。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的障碍,我们的无知是:我们不在意播种何种种子,因而我们常种植了苦树的种子,但是,到了收成果实的时候,我们突然警觉,我们想要的是甜芒果。于是,我们开始哀求,盼望能得到芒果。当知,这是行不通的。 (原标题:种子与果实)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在《胜鬘》里面有这段的这样说:【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依,如实知见。】(《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 三摩地

2018-07-22

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死于安乐,一生都只是执着于生于安乐。我们能够让自己生于安乐吗?先看看我们是怎么出生的:我们往生到人间有三个阶段:入胎、住胎、出胎。对一般人而言,都无法正知的入胎 三摩地

2018-07-22

《楞伽》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楞伽阿跋多罗宝》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 (原标题:您的福德因缘足够让您信佛吗)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时候,佛法在说生命本原的时候会有常谈论到真空妙有,很多人理解为无生有。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我们用逻辑来谈论,估计一万个人的逻辑思维都是不相同的。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谈谈有。一切存在的事物叫有,或者是我们能知觉的对象。那么无呢,是否是有的对立面呢,是完全的空,没有呢?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思维是如何判断有,如何判断无呢?比如说我有一百元钱和我没有一百元钱 三摩地

2018-07-22

」炷香点燃了,火刚熄,烟才刚升起,他就已舍报走了。但是九峰禅师却抚摸首座的背,同时说道:「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所以首座虽能坐脱立亡,看来似乎已生死自在了,但是却仍然不能了生死的。所以六祖云:「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二乘菩提的修证者能出离三界生死,是依二乘菩提之智能而断我见与断思惑而得,与禅定并没有关系,所以有慧解脱的四果人。若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父母之恩。在《阿弥陀佛》里面也说到:佛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在《优婆塞戒》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 三摩地

2018-07-22

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营,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1.夫妻间相处:尊重比责怪重要。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强。婚姻中的两个人相伴多年以后,总会认为无需顾忌与对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原本的关心,到了嘴边就变成了埋怨与指责。在一起时间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于好意,但说话时也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责怪,久而久之的 三摩地

2018-07-22

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和小王子妈妈讨论此事,建议小王子参加课辅班,写功课时有老师指导,才不会常没写或乱写,错失练习的机会。我直白告诉妈妈:因孩子在家长期无人协助,写作业卡住时,只能随便写,也没能力自己复习功课,学习效果不佳。妈妈问:他是全班最后一名吗?我说:是的。只赢自闭症的小孩。妈妈说:我从不知孩子有这些状况,下班时大家都睡了,我以为我先生把孩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佛《本生》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著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有一只蜂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