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气力渐渐赢弱,发落齿松,肌肉松弛,五官失灵,,步履颟跚,眼看着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一点生活琐事都要仰仗他人,虽说是一百个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人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幼童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五根渐渐毁坏,色泽也变的丑陋;昔日少年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没有经过舍,就不能得到这一些智慧境界。可是获得智慧境界时还是无所得,无所得才是。但是想要能舍,得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无法舍。世间的大善人是因为他能舍,捨的是外我所——我所有的财产、名声、眷属。可是佛门二乘法中的圣人舍什么呢?捨五阴、舍十八界,是捨尽自己。但这个舍不是世间人所能,要有智慧才能舍。想证大乘菩提,更得要有智慧,否则就捨不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在修学中,有人知道拜佛很重要,想每天坚持拜佛,也有时间,但就是不拜;又如有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时间紧迫,想要精进修学佛法,但不是经常看电视就是做些与佛法无关的事,就是不能精进修学;再如有人知道嗔恨心的危害很大,下决心要消除,但历缘对境时却往往按捺不住心火,常常爆发,事后又后悔,一次次发嗔,一次次后悔。一位佛友说,当他刚想发火时,清楚地知道发火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楞伽经》疏:智慧总有二类: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外道亦言得离生死,永恒不灭,而实未解出世间智。世间智者举凡资生护生、严持五戒、修十善业、证知四禅八定等,皆名世间智;及与外道所言涅槃及其衍论,悉名世间智。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瞋心的神经回路一旦被它启动,往往是很难压得住的,若无法透过正确的修行、观照,瞋行的制约只有再度的被增强。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过七天这样的状况,这艘船只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办法移动分毫,后来海神就托梦给货主跟他说:你如果能够把那个穷人遗弃在海上,我便让你们的船离开这里。这个货主从梦中醒来之后,神情当然就是很哀伤,内心也感到很悲痛,不知道怎么办,就跟其他的商人在暗中商议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这个穷人、这位修行人,面对这样的景象详细地观察之后,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就主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过其他人向佛陀举报,所以佛陀就制定这个戒,公众跟大家说明以后不可以这样!所以譬如优陀夷比丘,他后来也是鼎鼎大名的阿罗汉!但他在未证果之前,佛陀就为了他制定了好多戒律!因为他很喜欢去亲近女人!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犯了五戒十善,不要犯菩萨戒,也不要犯了讲堂的规矩,因为讲堂的规矩就是各种小小戒,这些小小戒都是在保护我们的道业,也在保护不要受到外道或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连看到这个我都是很难的,就像你很难意识到空气和重力的存在,就已经在这样的环境里醉生梦死了,但空气和重力却时时影响着你。同样的,我们意识不到我的存在和对我的执着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与其他人的互动是在积善业还是造恶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从小到大被教化之后的种种想法和标准来行事,其实是依着各自的无明和业力在行事,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们的一切,世间的一切,哪里有永久可言?我们的身体,顶多借我们用个100年,就要入土为安了!我的太太,顶多也不过是让我牵手个六七十年,就要萨哟那啦了!这中间离婚或是意外死亡的,缘就更浅了!我们的钱财、房屋,经不起地震、火灾的破坏、不肖子孙、强盗土匪的洗劫;一个闪失、一个意外、一个无常,说不定就化为乌有了!哪里是我们能永久保有的!人要是凡事能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它,它总是如此,吃饭却不吃饭,穿衣却不穿衣,上班却不上班,不要告诉我吃饭时不执著不分别,虽吃饭却好像没吃一样那就是它,若如此就扒却你的衣服,让你在雪地里饿上三天,让你好好体会,虽未穿衣却好像穿衣,虽未吃饭却不去分别执著,好像已经吃过一样,待你饥寒交迫爬来我这儿,我再给你一脚让你体会什么叫作真正的踢而没踢。不是这样,真正的禅不是这样,禅是需要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决定,就是已经抱有一些见解,世间人他们方便称为成见,就是认定某些人一定是怎么样的。然而只要是人,许许多多的变异性都是存在的,没有一个人的心是可以从出生到死亡都同一个----不是!六识的体性,尤其这意识,祂是千变万化的,小时候懂的事情,到了长大以后就可能都已经忘记了,你如何说祂是同一个呢?然后甚至有的人,他昨天才骂过人,可是他很快就自己忘记了。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了知十八界是虚妄的,了知觉知心是虚妄的,这是非常高的智慧,表示他已经是发起明性的人了;明就是能灭除虚妄想而证知涅槃的真实义,无余涅槃中是没有觉知心的。可是密宗不知道这个道理,密教所说的明性,是以觉知心处于六尘境界中而了了分明,说这样叫作明性;他不知道想要保持了了分明,就是想要继续保持觉知心不灭;想要觉知心不灭,则将只有继续受生轮回而保有名色,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打从心底随喜赞叹!再反观自己,就像文中的姊姊一般,外表看似文静,脾气却仍然刚强,虽然不致于开口骂人,却经常迷己逐物落入境界相,我很清楚自己除了定力不够以外,菩萨性尚未具足发起,性障犹待努力修除。惭愧之余不由深深感谢同行的同事菩萨们分享此文,更赞叹这位气度非凡的小女生,从小显现面临境界如如不动、于可憎处不起憎的的风度,她真是我的善知识!正当境界风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越是幼年时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地寻找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他的许多看法是令自己和他人都难受的看法,他的情绪大多处在低谷或者不和谐的亢奋中,而他的行为也不断地在伤害身心健康。习惯于做失败者,或者一定要做成功者。在某种意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在经过一场由国王主持的辩论后,被称为神辩婆罗门的大师,终于还是败在了年逾古稀的提婆大师手下,依照惯例,这位婆罗门大师既然输了,就得当众拜提婆大师为师,但他把这样难得的跟随善知识的机会,解读成对自己的羞辱,所以当日便选择了身亡。而跟随这位神辩婆罗门而来的,还有他的一位,在师父辩输后,他不敢也无法转念,就只好怀着极端的屈辱而成为了提婆大师的。这位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那些已经长在我们心里,植入骨髓的种种种种,放下,谈何容易。真正要做到,我们看看佛法的智慧教我们如何真的放下,修行过程不容易,但只要如法去修行,一步一步终能做到。这里我们不妨拿朝山这件事情做一个比喻。假设在山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善知识,我们要去朝拜他,那么在朝山之前我们首先就是要起信,真的相信山上的那位善知识,对我们真的有帮助,所以我们才愿意花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所大学通知她参加一个在十一长假期间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但她已事先安排去国外度假。一番犹豫之后,她决定放弃度假去参加会议。十一那天早上,她开着车、带着钱去报名,却因为据说是通知误发给了她的理由,被拒绝。可以想见她的失望与愤怒。一小时后,我回复了一条短信,问她: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呢?一小时后,这位朋友回短信说:你这么一问,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