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至于化道既圆将入涅槃时,又于遗教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问者,可以赶快发问,由此可以看出四圣谛在佛所说法中的重要性。所谓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云: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为谛。又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 三摩地

2018-07-22

目前对佛教历史的考证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通过对佛教论断章取义的引用,武断片面的论证或批判;二是站在教派分支的立场,以维护教部权威为根本目的的论证或批判;三是结合客观的社科考证以及教理教义,不预设目的,试图究其本来的论证。学术界常见的论文多是第一种;佛教界常见的论著多是参考第一种观点而生的第二种;末学试图尽量客观的做到第三种。纵观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你就已成为菩萨了!所以,佛法是义学,它是实证的,不只是一个思想而已。接着要来跟大家提示哲学与佛法的关联:哲学探讨的是宇宙万有以及生命的本源。也就是求真的意思,只有真实的才是究竟的善,才是三界中最完美的法。但是,生命的本源并不是我们的觉知心,觉知心只是意识或六识全部,而以意识为主要。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 三摩地

2018-07-22

过非常多年非常多次的实验,末学自己得到一个结论:天下没有我不能与之和乐相处之人,并以此结论来自保。而这个结论也成为我的座右铭,并奉行至今。忏悔的意思不是只在法义上来论述,而是包括方法和态度。只要自己觉得有一点点不者,皆是可忏悔的事项。佛法中没有说绝对不对某某人忏悔的,因为这样的说法等于是说:我某人绝对不对某某人布施忏悔这样的善法的意思,因为忏悔是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长阿含》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则是十增法,十善业道中属于意行的三种善业。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当中也说:嫉妒会让众生得到出生为卑贱种性的恶报;而如果能够远离嫉妒,常常随喜称庆别人应得的名利的话,在未来世就会出生到豪贵家族,享受种种可爱的异熟果 三摩地

2018-07-22

而《金刚》中也提到世尊往昔当忍辱仙人时,因为歌利王的妃子们都跑去听仙人说法,当时歌利王非常生气,也是因为贪著眷属美色的我所执因而发起瞋恨心的缘故,竟把仙人的手足斩断,因此造作了大恶业,来世必堕恶道。由此可知,贪著美色是有种种过患的!其次,贪著美妙音声也是不好的。《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中说:云何呵声?声相不停,暂闻即灭。愚痴之人,不解声相无常 三摩地

2018-07-22

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的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一定要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的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的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一定要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 三摩地

2018-07-22

潇洒的走了一趟很长的人生探险旅程,历过无数的港口,我的心仍没有靠岸。最后,我竟回到原始的出发点—我从小长大的家。回想起来彷彿一场春梦,时光飞逝,青春不再,我已不再是当时那位不知天高地厚与自以为是的了!努力寻寻觅觅十多年后,嚐尽人生酸、甜、苦、辣,历人生悲欢离合,那些不同时期萍水相逢的同窗好友、异国友人、朝朝思慕爱恋的对象今何在呢?又实现了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都为这个念头付出时间去参考、去想象,在这个念头里甚至还能体会到一份惬意,仿佛它已变成现实被我拥有,所以不容他人打破,哪怕是爱人。我以为只有我在构想着,没想到,其实他也在,而此刻我们都在坚持着自己的念头。要放弃念头是件痛苦的事,起码心情会沮丧失落。一想到会让他难受,我选择了放弃。所以马上反问自己:不在你想要的环境里你就不能拜佛看书吗?呵呵,心里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即使是如此来检视起来,当你发生一些困难的时候,当你有烦恼的时候,你一样心里面产生愁怅,而且甚至很多人就当街,就对于对象破口大骂;或是修养好的人他没有恶口,可是他心里面就诅咒人家;或是再修养好一点的人,他就想,最好让我赶快不要再看到你等等,一辈子不要再看到你这一类的话,虽然这些话没有说出口,但是心里面已在想了、在思惟了;或是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古人曾说过:不知天、不知地、不知生、不知死,那么我们活着的目的,到底是要做什么呢?佛说,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只占所有一切生命所居住的环境里极微细极微细的一小点而已。一切生命又称为一切有情,因为一切生命各自有种种不同的情感与遭遇,所以又称为众生。一切众生所居住的环境不出三个地方:欲界、色界,与无色界。欲界最低下,无色界最高,色界则处在中间。欲界又有十 三摩地

2018-07-22

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 三摩地

2018-07-22

一份爱,从来情有多深,承诺有多真,恨就会有多浓,毁灭自己、毁灭他人、毁灭世界的能量就有多大!这份无以言表的痛,竟然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样地熟悉又熟悉,一定不止重复了一生又一生,曾有多少世上演着这一幕一幕恨爱情仇——每一次每一次,牵手时爱的承诺,全变成了松开手时恨的伏笔,承诺背后的系缚,一个又一个的结,爱恨情仇,绵绵不绝、生生世世把彼此系缚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后者的说法也可以说,因为这个老板的要求是不符合常理的,我认为不合理,所以我不必随着这个事情来打转,不如随顺我自己认知的自然的状态七十分就已足够了,这个时候我就交差我就不管啦!剩下我就不管啦!至于说,老板接下来会不会因为我的七十分而对我有所恼怒,甚至谈得要把我开除呢?我接下来当然也可以说:没有关系!如果要开除我也没关系,那一切随缘吧!所以您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卷一)我们首先要想到,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我们受了种种眷属的爱护,我们无始劫都有父母兄弟姊妹子女,我们都受到他们的照顾。而且他们照顾了我们之后,坦白讲没有获得我们多少的利益。譬如父母照顾我们,可是我们要照顾父母的时候,父母很快离开人世;我们照顾了子女,让他长大,可是我们也不过就是照顾他那段时间,事实上我们要照顾他一辈子也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阿含》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不是不生灭的实相心了,其实是一种妄想,是人为所想像施设建立的虚妄法。这种「我」不真实,所以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我,都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在说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 三摩地

2018-07-22

有好有坏才圆满!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门,《心》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列为必须课诵的典之一;因此,有很多法师、居士们对《心》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不仅佛门早晚如是课诵着,而且道教也列为课诵及常用的典之一,更不用说民间信仰的阿公阿婆们,也会将《心》列为课诵的典。可见《心 三摩地

2018-07-22

告诉他们,你已知道问题所在,让他们相信你能解决好。2、让亲人把话说完。气头上往往很难把话说清楚,因此,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和管理学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书中谈到:发生争吵,切记免开尊口,让别人把话说完,虚心诚恳地倾听,才能彼此交心,把事情说清楚。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待风平浪静后再说,可以避免伤了感情。3、平息怒气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看到人们满腔仇恨,我很生气,因为它揭开了我曾的伤疤。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内心深受的伤害。当我看到人们冷酷强硬,我不舒服,因为这引起了我冰冷的回忆。如果我是明白人,我会看到他们其实是在担惊受怕。当我看到人们道德败坏,我很气愤,因为这触犯了我敏感的神。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其实是缺乏自尊。当我看到人们自私索取,我很气愤,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