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文殊师利问疾品〉:【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盘;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有没有好的办法呢?答:佛在《楞严》卷8有提到三种增进修行渐次的方法要领:【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所以您自己先要了解您的问题出在哪里?能够把握「除助因、刳正性、违现业」要领,才会有效,而不是盲修瞎练;因为睡眠盖的消除乃是对治悉檀的法,需要合适才有用。兹举出世尊在《杂阿含》卷27提到长养睡眠盖的原因有五,如所示 三摩地

2018-07-23

不如别人时,本应说是不如别人,假使说自己与别人同等,也已算是过失了,他反而说是赢过人家,有三种超过本分之处,所以叫作慢过慢。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现在有个人误会佛法,落到离念灵知中,他反而来破斥你:你错了!你是大妄语,得要下地狱的!离念灵知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不单是慢或过慢了。第四种才是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佛典故事,是有关于《众撰杂譬喻》卷上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其佛典故事内容,主旨是在提醒众生,人命在舍报的过程时,并非全无觉知,当医生判定死亡时,此往生者之意识犹存,仍然可以分别了知。所以若有人想进行器官大体摘除移植时,都需要很小心的处理,如何不用让往生者因苦痛觉受而起瞋恨?如何帮助行善者得利益?藉由故事的 三摩地

2018-07-23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大概的意思是说:菩萨若遇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说法)来回向,若不尔者,即是违犯了轻垢罪。此戒摄属重戒中杀戒延伸出来之轻戒,也就是希望把不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的人,悟了之后,不管他悟得真悟得假,悟了以后就去告诉别人:真的可以开悟呢!我已悟了,你赶快来学。可是人家不相信,他心里面就气得不得了,起瞋心了。这个瞋心就是从慢而来,这样就是没有悟。另外有一种,他的慢比较深沉,他的瞋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因为他悟得真,只是习性还转不过来。因此他就告诉人家说:我们中信佛学社禅法讲座,那是真正的无上,可以帮你开 三摩地

2018-07-23

由这种生长善根的方便法修行,会使正信渐次的增长!而不是民间信仰的迷信被增长了。换句话说,是以佛菩提道的真正信仰,而生长了你的善根。这就是让我们熏习十住位的法,让我们熏习大乘法义的种性正式发起,这也是得道正因的一种,这就是六行菩萨里的第二行啦!(编案:六行,是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六种心行。)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 三摩地

2018-07-23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既然俱足福德因缘参加禅三,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该如何努力使看话头的功夫成片,而能眼见佛性,找到本来的面目﹖谨呈上后学参加禅三的心得验,提供诸位莲友参考,祈望能有所助益,稍许尽到后学丝微心力,以报答无尽之师恩。一、早晚的拜佛要确实、要诚心:时间为半小时或一小时,每一拜十分钟为适当。有妄想生起时,不要理它,重要的是看紧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次法」的第一个部分,平实很简单的说给大家知道,也就不必浪费已不够的时间再来细讲了:第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中说有两个障碍,使人不能成佛。第一个障碍是理障。理障是不明真如佛性--不能亲证。或者亲证了,但是不究竟。我们有的人悟了以后说︰「我找到真如了!」但这个悟,对真如的了解其实还是很有限。我们打个比方︰没见过电视机的人好比末悟的人。见过的人好比是已悟的人。如今悟了,知道这就是电视机。但同样是知道电视机,却有许多层次不同。一般人知道电视机,是只知道它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璎珞本业》卷上世尊开示云:佛子有十不可毁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 三摩地

2018-07-23

【惭愧佛XXX忏悔:自无始劫来,贪(五欲之中以色、名更甚)嗔痴习气深重,烦恼连连,苦痛重重,障碍修行,障碍解脱,故于今日,汇集导师和亲教师法宝中关于习气知见之开示,以反复熏习,心得决定,愿早除性障】【惭愧佛XXX发愿:无论娑婆世间多么险恶,对三宝信心永不减退,愿生生世世在此娑婆,皈依三宝,修习正法,护持正法,修除性障,道业猛进,自度度他!】【惭愧佛XXX祈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个人若只研究论上的义理,不肯于心地上彻实地下一番真实功夫,是绝对无法息灭烦恼妄执,而得解脱自在的。《大庄严》中有这麽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于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说法,不遗馀力。有一天阿罗汉哥哥对弟弟说:法师!你应该赶快如实修道,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还记得《金刚》里面的话吗?无诤三昧,佛陀说须菩提证得了无诤三昧。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无诤三昧就是真正解空的人,他的内心安住在寂静之中。在这个寂静中,没有二元对立。那么,要修行无诤三昧,要进入这个境界,从哪里下手,怎么修呢?其实,我现在讲的这个,就是一个修行无诤三昧的口诀。要你超越二元对立,这很抽象,很多人还不理解呢,话本身就有点文气,有点学 三摩地

2018-07-23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业?业是怎么来的?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的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 三摩地

2018-07-23

福慧双修原典单修智慧者也无法成就佛菩提道,不可名为真正的,因此佛子于大乘菩提道上必须福慧双修,成就两足尊的佛果!《优婆塞戒》卷2: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善男 三摩地

2018-07-23

问自己既然我自己已祈求佛菩萨时时加持、事事加持,所以当问问自己,我是怎样回报佛菩萨的?我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感念佛菩萨的?每在清晨时,勉强从昏睡中睁开眼睛那一刻起,所现起的第一个念头是多年前所历的往事,还是最近在追求的事情,是喜爱的、还是憎恨的,有想起佛菩萨吗?是逼迫自己想起佛菩萨几秒钟,还是感念佛菩萨的恩德而时时提起?当考虑一天要做些什么时,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