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打开录音带一听,眼泪就直流;尤其听到心经的录音带,泪水更是如泉涌。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决定持名念佛,每天一回到家就把录音机带在口袋,跟着念佛。同修如果开骂,我就把录音机开大声以免听到骂声,并开始修忍辱。随后两年间,从持名念佛而后心念心听。刚满两年时,有一天正骑着机车,突然间佛号遍满,不念而念,佛号的声音一直存在耳中,从此念到哪里佛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发菩提心品第二>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性,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问到说:学佛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首先,要先赞叹提问题的这位学人,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一定会承认或者是观察到自己有上述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一位学人已经能够去观察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也愿意试着去改正它;这不妨是一件善行,所以是应当要随喜而且要赞叹的!说明瞋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瞋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概讲一下事情的经过:公司的一个女同事最近特别兴奋地帮我张罗男朋友。其一,我跟这位女同事虽认识一年多,但并不特别熟络,因为脾气性格都不太一样,所以仅仅只是正常接触而已,算不上交心;其二,她给我张罗的这个人刚好是我比较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而她可能觉得这种志同道合就是所谓的有感觉吧;其三,当我知道她的意图之后就立即表明了我的态度,并请她不要再操心,不然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1)此人可能业障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相较,简直还不成比例,这时自然就会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正如一个曾经贪渎或倒会几百万元,后来捐了几千元或几万元作善事,便想获得善报是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必须长远布施行善,持之以恒,将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佛家曾云:‘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学学佛仅几个月,虽学得不算太好,但得到家人的支持,当我看到论坛中一些同修学佛受得家人的阻拦,很苦恼,我想有必要将自已的经历与大家分享。1。改正自已众所周知的缺点。我丈夫原来觉得我脾气不好,不爱整理房间,认为我很懒,我们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学佛后我改变了很多,不轻易发脾气,讲道理,为别人着想,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让我丈夫非常欢喜。因此对于我学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某种意义上讲﹐修行就是一个同习气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也就是说﹐用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的过程﹐这中间稍有懈怠﹐坏习气就有可能占上风﹐更有一点﹐修到一定的时候﹐会有种种业障翻起来﹐表现为身体不适﹑烦恼憋闷等等﹐这样﹐上座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一种心理阻力一种不情愿﹑畏惧﹑想退缩的心念在隐隐约约地浮动﹐不象先前那么欢喜顺畅了往往要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才勉强上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住世时有一比丘名二十亿——长者子,非常勤奋研读经藏、念诵佛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每人自己忙完分内的工作后就不断的修行,甚至不去睡觉。别人看在眼里,就对佛陀说:他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有一日佛陀问比丘:你平日喜欢什么?比丘答:弹琴。佛陀问:如果琴弦太松会如何?比丘答:发不出声音。佛陀又问:琴弦太紧呢?比丘答:很危险,不但声音不好听,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虚云老和尚开示一、菩萨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可以说包括大乘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了,若果不信,我把这题目讲过之后,诸位翻开经律论一看,方知都不出这个题中的意旨,如大品般若经等。现今时间很短促,只好择其最精要者,与诸位菩萨谈谈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句譬喻经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卷一无常品第一帝释坠天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lsq | 三摩地 2018-07-23 |
’”〗语译:戒子对于五戒已经少分、多分、满分而受持了,接着再为他开示:“这优婆塞戒有六种重大的事情是不许做的。”优婆塞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因为前面是受五戒,还没有正式受优婆塞戒,五戒受了以后,有的人心里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啊!我终于可以受三个戒,受了以后他自己心量会稍微大一点,胆子也壮一点,就比较敢受优婆塞戒。这就是有次第性的传戒。好 | admin 2018-07-23 |
|
![]() |
《优婆塞戒经》中有一段世尊与善生菩萨的对话。善生菩萨问:世尊!云何名智者?世尊回答到: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那么,菩萨要如何发大愿才是有智慧的人呢?这边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段,佛说: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这一段佛开示了说: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遇到自己福德已经严重不足之时,这种应付冤亲债主的被动行为,就容易发生性命之危。自然因果律的发生、冤亲债主的启动,其实都有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兆时期。在预兆期内都会在受报者的身内和报身的周围,呈现出多种前兆性的现象和反应。这一现象在法界中是一种道法的规律。也就是说,对于既往作恶今生为恶不多、不重的人,在道的法则中,都会安排有一个预警期,提示、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看看经中是如何说的。《华严经》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提心灯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以点燃三世诸佛的智慧,而不会丝毫减损它的光明。而且,一灯点百千灯,灯灯相续不断,就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能三心具足的话,他必能上品上生,经中还说或者有一类众生乃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能够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而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行者他当来亦得往生。所以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何以如此呢?我们来看一下上品上生具备的条件中: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必须具足的发起!但是这三心的具足,那必须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烦恼障、业障以及果报障这三种,经中有说:欲灭此三障罪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罪灭除?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 | 三摩地 2018-07-22 |